吳成炎
【摘 要】 虛擬現實藝術是伴隨著虛擬現實時代的來臨應運而生的一種新興而獨立的藝術門類。本文通過闡述虛擬現實藝術的概念,分析虛擬現實藝術的形態特點,認為虛擬現實藝術是一種終極再創造藝術,改變了藝術家的創作方式,過程,必將產生出更多、更好、適應時代特征的作品為人類與社會服務。
【關鍵詞】虛擬現實;藝術;形態
現代社會的科技進步打破了以往技術的集權式面目,機器正在逐漸地被人類內化,并且向著人類的自我轉化。人類對工具的認識已不再是一個畫地為牢的個人意識層面,而是越來越強烈地體驗到人與機器之間雙向建構的令人吃驚的潛力?!疤摂M現實”作為數字技術中最神奇的科技成就之一,正在把人與機器的關系推向極致。在此影響下,藝術向著互動性、參與性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在虛擬現實設計這個全新的藝術平臺上,它所表現出來的特有的語言與形式也逐漸顯得成熟穩重。目前,我們需要做到的是更加深入地了解這種幻真藝術,盡力做到在充滿創新的創作設計中也可以理性面對,加深對這方面的藝術的認知,使得這門藝術能夠更好地、更持續地發展。
一、虛擬現實藝術
虛擬現實,又稱真實幻覺,靈境技術或人工環境,英文縮寫成VR。虛擬現實由美國VPL公司的創始人拉尼爾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提出的一個名詞。得益于計算機軟硬件的快速發展,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影響著人類生活方式。比如IMAX電影、電影里演員無法完成的特效場景、網絡游戲等。它是多種技術的結合,包括實時三維計算機圖形技術,廣角(寬視野)立體顯示技術,對觀察者頭、眼和手的跟蹤技術,以及觸覺或力覺反饋、立體聲、網絡傳輸、語言輸入輸出技術等。它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
虛擬現實藝術是伴隨著虛擬現實時代的來臨應運而生的一種藝術門類。以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媒介手段加以運用的藝術形式,我們稱之為虛擬現實藝術,簡稱VR藝術。該藝術形式的主要特點是超文本性和交互性。虛擬現實設計藝術是以虛擬現實技術為載體和設計手段,以人的多種感官為平臺,人類理性思維和藝術靈感高度融合的一種新的綜合數字藝術形式。
二、虛擬現實藝術的形態特點
(一)載體背景是數字媒介
數字媒介包括兩種類,一是網絡數字媒介,即現在風靡全球,多數人都離不開的互聯網;另一類則是介質數字媒介,其中包含光盤、軟硬盤、DVD、VCD等等。通過各種模擬,例如聲音模擬、觸覺視覺模擬等表現手段,實現虛擬現實藝術作品的傳播,為人們創造出各種虛擬真實的體驗,這種體驗是一種真實的藝術體驗。所以,虛擬現實設計藝術是以數字媒介為載體,而數字媒介也決定著虛擬現實藝術的藝術形態以及審美特征。虛擬現實藝術改變了當今世界人們的思維方式,提高了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拓寬了人們認知世界的視野。
(二)藝術與數字媒體技術的魚水交融
虛擬現實設計藝術,毋庸置疑是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的緊密融合與共存,這個特點比以前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更加明顯。數字藝術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的聯姻或結合的寧馨兒,它體現了科技文化與審美文化的互動和交融,也是科學技術向藝術的滲透的一種具體表現。數字媒體技術是創作虛擬現實設計作品的實現手段,其中包含圖形圖像的處理、數字建模、多媒體信息采集等數字技術,并且也涉及相關視覺藝術、造型藝術、聽覺藝術、室內設計藝術等藝術學科。虛擬現實不僅僅是一個演示媒體,而且還是一個藝術設計工具。它以視覺形式反映了設計者的思想,比如做任何的室內或者室外設計之前,設計師首先要做的是對房屋結構、外形做很細致的構思,為了使其定量化,設計師還需要設計更多的圖紙出來,這些圖紙只能是做設計行業的人看得懂,虛擬現實可以把這種構思變成看得見的、形象的虛擬物體和環境,使得以往只能借助傳統設計模式提升到十分形象的虛擬房間,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任意變換自己在房間內外的位置,通過十分立體的設計去觀察效果,直至自己滿意為止。這樣做既形象簡單,又節約時間,并且還節省了做模型的費用,非常便捷。虛擬現實設計藝術通過數字技術構建的形式,是傳統設計藝術在設計、結構、傳播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轉向,虛擬現實設計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體現著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藝術、技術與藝術之間的新的交融。
(三)形象奇妙的全新感官體驗
具有身臨其境、形象奇妙的感官體驗,是虛擬現實設計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在虛擬現實技術的背景支持下,通過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這三個顯著特性,其藝術能夠讓人們處在“身臨其境”的藝術作品中,而這樣的藝術作品所營造出來的虛擬空間,則是以一種簡潔、自然的表現方式呈現給人們。目前市場上,有很多4D電影的出現,不僅僅能讓觀眾與欣賞者通過視覺和聽覺兩種感覺上得到信息,還能身臨其境的欣賞藝術設計作品,包括觸覺、嗅覺等感官信息。對于傳統藝術形式而言,不可能實現的、具有高難度真實感的感官體現,在這里也就變成了現實。虛擬現實設計藝術的價值在這個時代盡情彰顯,實現了藝術設計,藝術與藝術欣賞觀念的一次重大革新。
三、終極再創造藝術
虛擬現實世界是現實物理世界的仿真。它不再是現實圖式、雙重現實、鏡像或概念的抽象性,也不再是有參照物或實體的擬像,而是沒有本原或沒有現實的現實模式:超現實。
由于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幫助我們以人工再生的形式重新創造另外的感知世界,我們將有機會參與這一可操控領域的新的意義再造的過程。假如把虛擬現實技術所營造的特定時空作為藝術存在的母體語境,我們將能夠基于該系統提供的技術幫助,去創造一個完全獨立于所謂物質性的藝術世界。藝術家置身于其間,以往制造藝術和感知藝術的經驗模式得到改變,這是由于虛擬現實系統首先在一個原理層面上改變了藝術的生產機制,并導致了一個充滿復制與擬真的多維藝術生產空間的崛起。
由于虛擬現實系統生成的藝術是一種沉浸形式的藝術,它源于系統潛在的人機交互特質以及各種人工智能技術提供的特殊感知框架的支持,多通道界面、增強現實、觸覺設備、全景立體投射系統以及大型交互性可升級平臺等人工智能設備,增強了藝術的交互性模式與沉浸感,并且構成一種新的藝術景觀和另一種現實性。其敘事結構不同于以往藝術的概念模式,無論其形態或是背后的文化機制,都異于以往經典人文領域的話語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超越于身心二元論的運作方式。虛擬現實技術憑借其更加智能化的屬性介入當代藝術,使得藝術家徹底擺脫了現實世界一切物質性約束,在一定意義上超出甚至重塑了藝術家的主體經驗而存在,藝術家可以根據個人意志去探索或籌劃超越以往經驗范疇的更豐富的語言形式,或者以純粹的虛擬再生的方式去重構新的意義領域,并且可以在虛擬世界內部操縱藝術生產的所有過程。虛擬技術賦予了藝術家本體創造者的身份,此時的藝術作為我們生命本體的構成物,被引向一個更原始更本質的層面,它使我們能夠回歸藝術的價值之源去發掘自身的無限潛能。
四、結語
虛擬現實藝術最大程度地創造著人類與藝術的全新關系,也創造著人類之間、人類與世界的全新關系,這份藝術帶來了全新的創作方式,這份藝術的藝術形態,對人類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教育方式、工作方式、生產科學研究方式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虛擬現實藝術形式是當今世界一種全新、充滿活力的設計藝術形式,這樣的藝術形態與形式,一定會有更加廣闊的前景。任何的藝術形態與構思都應該息息相關并且共通。這就更需要我們的設計者“以人為本、充滿正能量”,關注人、關注社會,緊貼時代發展脈搏,用設計語言去表達人文精神,體現人文精神。用創新高效、充滿正能量的設計作品去為人類與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郭巍.《信息與電腦(理論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2010年第05期
[2]朱志超,王家民,王毅.《虛擬現實設計藝術探析》.電影評介,2006年11月
[3]廖祥忠.數字藝術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