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達
摘 要:高中作文教學目的是要塑造學生高尚靈魂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關注學生的自我體驗和表達是解決高中作文“難教、難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問題與對策
在高中課程標準中,對作文教學內涵是這樣定義的“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高中作文應當引導高中生加強對自然、社會及自我的表達,是高中生自身心靈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通過寫作豐富人生感悟,提煉人生思考,從而能促進高中生人生境界的升華。這個過程是高中生的自我發現、自我實現、自我超越,同時也是自我修煉的過程。
一、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作文在語文高考中占分比重大,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在大多數高中作文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都認為“很頭疼,很難教”,而不少學生也認為“難學習,難提高”,師生對高中作文的態度陷入“兩難”困境。對于學生來說,主要的問題有:一是難以下手,最大的困難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應試作文形式單一,限制思維;三是高考作文教學重在講技法,難以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在應試考試的寫作環境下,不少高中生在寫作中常用三種方法來應對寫作中的問題。一是生硬“套”用各種高考范文,考試前牢牢背誦各種類型的范文、套路,缺乏創新;二是素材缺乏時,無病呻吟,胡亂“編”造各種虛假的情節,一要感動人就會有不少“家破人亡”的情節;三是用大量的名言警句、優美段落來拼“湊”字數,導致文章缺乏內在的邏輯感。在長期的“套、編、湊”下,多數學生對作文產生厭惡心理,視作文為“猛虎野獸”,是心理壓迫的“大山”,一見作文便心底發虛,就是搜腸刮肚、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也難以寫出像樣文章。有學生反映說:“一上作文課,思想是空白的,心情是郁悶的,心理是冷漠的,效果是很差的。”他們認為反復練習作文,寫作水平也難以提升,花大量時間沒有效果,不如把時間花在立竿見影的數理化上。長期缺乏熱情的寫作,導致不少學生對作文的冷漠變成對抗,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放棄寫作訓練。同時,高中語文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也倍感疲憊,需要花大量時間批閱各種花樣百出的“假大空”文章,長期以往,就形成了高中寫作教學的惡性循環狀態,一方面教師難教,另一方面學生難學,由此導致高中作文教學難出效果。
二、提高高中作文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將學生真實世界導入高中作文視野,激勵學生自我體驗的充分表達
葉圣陶說:“寫作材料來源于整個生活,整個生活時時向上發展,寫作材料會滔滔汩汩流注出來,而且是澄清的。” 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才能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充分地表達各種真情實感。”生活依舊是高中作文的源泉。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讓寫作變成“情動而辭發”,讓學生由“無話可說”變成“有話要說”。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一是讓學生寫真實的生活,寫“校本作文”。學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完全可以讓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物、事、景。如觀察老師、同學、其他人員等這些人;觀察教學、考試、課外活動、班會、團隊活動、校慶、比賽、運動會等這些事;觀察校舍、設備設施、校園等這些物;體驗師生情、友情、青春、自身成長煩惱等這些情,引導學生留心體驗生活的點點滴滴,樂于表達身邊的故事,表達對生活的感悟。樂于為身邊的同學寫小傳、挖掘身邊的動人故事、寫運動會新聞稿、給父母寫信等。
(二)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寫作水平
新課標在“閱讀與鑒賞”的課程目標中這樣表述:“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 閱讀是學生對生活的吸收與借鑒;寫作是學生對生活的傾吐與表現。加強閱讀能有效地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獲取各種寫作靈感和心理體驗,加強對各種類型文章的語感把握。在閱讀中借助寫讀后感和評論形式能不斷加深學生閱讀體驗,提高學生欣賞、評價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三)強化學生“讀者意識”,不斷增強學生寫作的動力
“讀者意識”是讀者的欣賞愿望、閱讀趣味和評價對寫作主體表達和發表的影響和制約因素。在高中作文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讀者意識”是要讓學生寫作前確定好假想讀者,以便寫作有具體的傾述對象。長期以來,高中生寫作的讀者對象都是本班的語文老師,這顯得過于唯一、單調、嚴肅,對某些學生來說還會產生“懼怕心理”,難以真實表達內心感情。同時,這一“唯一”讀者的評價是單方面的,不能從多方面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和互動。“為什么作文”、“對誰作文”這些話題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一旦放開假想讀者,學生的話匣自然就能打開。假想讀者除了教師之外,可以是同學、朋友、父母、兄弟、市民、政府、領導等等。為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可以將寫好的稿件發送給具體的人,如給父母、政府領導寫信,與生活中真實的人互動,或許會有意外收獲。當讀者是親朋好友時,學生的文筆便自然會溫情、灑脫、活潑;讀者是論辯對手時,言辭自然會激烈、雄健、激情;讀者是廣大市民時,文風自然會開闊大氣。讀者明確后,學生自然便會有了新的表達沖動和抒發的興致。
總之,在學生樂于表達,樂于寫作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改互評,對好的作品進行共同賞析、點評,在班級張貼展示,優秀的文章則推薦對外發表,以此激發學生長期寫作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劉淼.作文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任雅玲.高中作文教學高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