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麗
【摘要】本文從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出發,通過教學實踐,逐漸發現合作學習的模式是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一種方式。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高職英語教學;探索
一、前言
合作學習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體系應用于很多國家并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近些年,隨著合作學習模式在我國大中專院校中廣泛推廣,很多院校已經逐漸改變了傳統灌輸的教學模式,向著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以及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二、國內外對合作學習的不同解釋以及作用
針對什么是合作學習,中外學者對其有著不同的解釋,約翰遜兄弟認為:所謂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共同加入到活動中以達到最大限度促進一起學習的目的。斯萊文教授則認為:所謂合作學習其實是一種課堂教學技術,通過鼓勵學生加入小組互相合作學習,并對最后的成績評估并獎勵。王坦認為:所謂合作學習,通過把學生組成若干小組,并對各小組進行系統教學并采取與小組互動的形式,進而不斷激發并促進學生的學習,最終通過小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以達到最終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庾鮮海認為:所謂合作學習就是在課堂上組建小組,以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為主體,以小組整體成績為評價標準,進而根據成績進行獎勵的一種教學策略。
從上述各種定義中可以看出,合作學習共包含五個必要的因素:其一,個體任務,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到分配的任務中;其二,互相促進,通過交流鼓勵而不斷促進同伴間的學習成績提高;其三,交流合作,小組內學生不但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其四,合作技能,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與質量;其五,積極反饋,定期對合作學習的互動質量進行評價。
合作學習主要有以下三種作用:其一,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其二,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激發出學生更深層次的思維品質;其三,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進而改善人際關系,促進與同學之間的友誼。
三、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具體應用
1.分組、分工要合理
創造一種在組與組之間以及組內成員競爭的環境是分組的主要目的。為了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常采取自愿組合的方式進行分組,每組的人數適宜在6人左右,確保每個組的人數相同,從而讓組與組間形成一種公平的競爭環境。每個小組中選擇一個協調能力以及英語能力都相對較好的學生當組長,同時組員之間盡量通過組長協調使其相處融洽,這樣的分組方式可以使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降低學習英語的焦慮感,進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在小組間的合作學習過程中,組長發揮著關鍵作用,組長不但要對組內學生的具體任務進行分工而且還要依據不同學生的英語能力分配相應的任務,使任務與組員的英語能力想匹配。在選擇任務過程中,可以采取組員自行進行選擇的方式,每一個任務都要通過組員之間的協作來完成,組長必須對組員進行協調,以使每個人都參與到具體的任務之中,在分配任務過程中,給基礎較差的組員分配簡單些的任務,同時給愿意接受較難任務的組員分配相對難的任務。每個小組都要進行間斷性匯報工作,每個小組都要讓組員輪流進行匯報,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小組具體合作過程
在進行小組合作開始之前,教師應該先把具體的任務安排給每個小組,讓學生及時知曉具體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步驟以及最終應該取得什么樣的進步。為了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熱情,在教師布置完作業之后,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討論。因為小組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通過小組成員互相監督以及互相討論,最終共同完成任務,共同取得進步,這樣不但自己獲得了提高而且也幫助了其他成員提高。在小組內部,每個組員都應該發表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同時認真聽取別人的觀點,這樣就改變了傳統的只有優秀學生才有提問、回答問題的狀況。在具體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組員彼此的合作與交流,能夠減少學生課堂上答不上問題的情況,同時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降低英語基礎差的學生由于個體競爭帶來的學習英語的焦慮。在小組內進行輪流匯報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小組活動的多樣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擔任的具體角色
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讓學生參與活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擔任引導、組織的作用,而不是主導者,學生才處于主體地位,老師可以在學生組內合作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的交流與討論。而教師的中心應該轉移到研究教學方案與教學問題上,從而提高管理與引導的質量。合作學習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充足的準備;在合作學習結束后,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提升。
4.及時對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以及結果進行客觀評價
教師的正面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主要采取獎勵的方式進行評價,同時給予適當懲罰。在合作學習的初始階段,由于高職學生學習被動,因而教師應該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學習態度以及參與程度給予評價,鼓勵那些不善表達同時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參與進來,讓參與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之后把重點放在合作方式與質量的評價上,在對學生進行鼓勵的同時應該客觀地指出問題所在,在合作學習中,組員的成績不但取決于個人而且取決于整個小組,因而教師不但要關注個人的學習結果,同時也要關注小組的合作方式與過程。在對合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不但要評價整個小組的合作情況更要評價個人的學習合作情況,最終達到個人在學習能力上的進步。
四、結束語
總之,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學方法,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更不是萬能的,因而教師應該依據教學的內容靈活變通,選擇一種有效的學習模式,以促進課堂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 (2) :68.
[2]戴維·約翰遜,羅格·約翰遜.合作學習[M].伍新春,鄭秋,張潔,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