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貴平

摘要:物理與數學作為兩個自然科學學科,關系十分密切,物理教學中,數學知識能夠簡單、直觀描述物理知識及現象,且數學知識在物理教學中具有明顯的指導價值,相比較傳統物理以物理教學法開展教學,引進數學知識到物理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加強對數學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數學知識;高中;物理教學;應用及實踐
一、物理教學中,引入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教學知識及規律具有復雜、抽象性等特點,現實中難以尋找到相應的模型為學生作參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難度,而數學知識中具有的嚴謹的數學公式、概念等內容,能夠很好地表述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及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準確了解和認識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問題解題效率[1]。另外,利用數學知識對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推理,能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日后深層次學習提供了一定幫助。
二、數學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數學方法的應用
1、函數知識的應用
眾所周知,對于物理規律的研究通常是建立在函數圖像、定性及定量知識基礎之上,最后得出的物理規律。函數圖像是物理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數學知識,利用數形結合,能夠為師生直觀呈現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具體應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分析實驗數據信息。圖像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形式,能夠具體的展示物理規律。圖像法將兩個不同的量作為基礎,構建直角坐標,并將各個點連接起來形成圖像,為定量與定性分析提供支持,最終挖掘物理知識中的規律。如對于“在進行‘加速度物理知識教學中,將一個皮球從高處由靜止適當,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與速度成正比,描述關于皮球加速度的圖像”題目,可以通過繪制函數圖像進行分析:分別將向下的重力與空氣阻力作為函數,二者之間的差值為物理受到合力,另外,空氣阻力與速度成正比,最后將重力、阻力及速度繪制到統一坐標系當中。
另一方面,觀察函數圖像。解決物理問題圖像法在學生處理高中物理問題中應用較為廣泛,如位移時間、速度時間等圖像。圖像問題在習題練習中的占比較高[2]。因此,看圖、識圖及畫圖成為學生必備能力之一,掌握該方法,能夠將問題化難為易,達到事半功倍的目標。如物體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過程中,在特定時間范圍內,經過中點時刻的速度與該位置的速度哪個更大。對此,可以運用速度時間圖像法對已知要素進行分析,最終得出中間位置速度最大結論。
2、幾何知識的應用
第一,平面幾何。平面幾何中,矢量的合成及分解主要通過利用三角形性質解決問題。高中物理教學中關于“受力分析”問題,由于該類問題具有動態性特點,需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識尋找矢量與幾何三角形之間的相似性,并結合對應邊成比例規律,列出比例式,最后進行簡單計算得出結論。由此可見,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畫圖能力的培養,找到物理內容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便能夠有效解決問題。
第二,解析幾何。解析幾何能夠確定物體運動軌跡,物體運動軌跡需要通過物理現象及實驗能夠發現物體運動規律,理論推理難度較大。如在進行平拋運動教學中,數學推理將會獲取一條直線,不夠全面,事實上,平拋物體運動分為水平與垂直兩個方面的勻加速運動。因此,教學中,應利用解析幾何分析物理實驗現象,最終得出平拋運動軌跡方程為:
第三,立體幾何。立體幾何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通常是將其在數學知識中具有的證明作用與計算相結合,解決物理問題,簡而言之,是將三維空間物理問題轉化為二維空間問題,降低問題解決難度,提高教學效率[3]。如在講授安培定則、左、右手定則等內容時,可以通過空間想象I與B之間的空間關系等,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3、極值知識的應用
一元二次函數極值問題常被應用于物理教學中,如針對追及、相遇問題,運用極值知識能夠輕松得出答案。另外,在教學中,針對電源輸出功率隨外電阻變化的規律,結合極值知識,得出輸出功率,根據不同時間,電源最大輸出功率變化,繪制電阻變化圖像,如下圖。
圖2
(二)數學思想的應用
首先,數形結合思想。該思想與物理中的數據圖像思想較為相似,通過圖像能夠將抽象內容轉變為具體、形象化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問題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因而,培養學生良好的作圖習慣十分必要。
其次,函數與方程思想。該思想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利用方程將定性分析轉變為定量函數與方程,為分析物理問題提供了支持。
最后,對稱思想。利用該思想能夠降低物理問題難度的同時,減少物理問題計算量。將數學知識引入到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解決物理問題速度,對于培養學生物理興趣及學科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數學概念的應用
講解物理概念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數學定義角度入手,使學生能夠利用已掌握知識分析新知識。如數學知識中,將兼具大小與方向的量稱為矢量,其運算遵循三角形法則[4]。在物理知識當中,力具有大小的同時具有方向特點,遵循四邊形原則,而長度、溫度等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量,被稱為標量,教師在介紹這些物理概念時,引入數學知識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及其規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區分各個量之間的不同。
結論:綜上所述,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與數學知識的應用息息相關。因此教師高中物理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對于物理教學的重要性,并在加強對二者關聯知識的研究,根據教學目標及任務,將數學知識引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二者相關性解決物理問題,并逐漸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而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文萍. 培養高中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能力的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張榮奎. 高中物理教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方法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