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權+肖艷波+楊燕妮
摘 要:議論文的微格訓練,主要練論點的提取、練結構的安排、練論據的選用、練論證方法以及語言形象美的提升等“格”,課堂上采用“典型引路、方法指導、實戰演練、師生賞析、學生總結”五步快速突破。微格訓練時效比高,能有效降低整篇議論文寫作的訓練難度,切實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能力。
關鍵詞:議論文;微格訓練;五步法;寫作能力
傳統的作文教學基本運行模式為:寫前指導—寫作完成—批改講評。通常都是通篇寫作,學生很難真正在課堂上完成,教師批改也需要花較多的時間,等到準備好課堂教案進行課堂講評時,一般都要相隔一周,有時甚至是兩周,學生對文章已生疏了許多。文章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學生個體在寫作時出現的問題也必然是各有不同,很難在課堂講評時兼顧,客觀上造成了作文訓練的少、慢、差、費。
微格作文,就是把考場作文的諸項要求細化,把議論文寫作的各項能力分解到多次的作文訓練中,以追求作文訓練的短、平、快,效果很不錯。
一、練什么——練論點的提取、練結構的安排、練論據的選用、練論證方法以及語言形象美的提升等多“格”
場上議論文寫作涉及的因素固然眾多,但一篇議論文關鍵點無外乎以下幾個:觀點的有效提取、結構的合理安排、論據的準確選用、論證的有效展開以及語言形象美的有效提升等。
在練習論點的提取時,我們采取的策略是:多角度、多維度、有高度、有深度。選取一些新鮮、高營養的時事素材,先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廣泛交流,以期集思廣益。
比如,有這樣一則材料:4月18日,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據悉,此次活動是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尋找最美消防員”的延續。針對以上材料,學生在堂上提出了這樣一些觀點:①尋找“最美”,實際上是在尋找“崇德尚善”的人;②別讓“最美”成為稀缺資源;③抱璞守真,守護社會良知。④“舉手之勞”應成為一種習慣……由于是在課堂上實時生成,學生有了交流研討的平臺,思維相互碰撞,易形成1+1大于2的效果。
議論文的結構,是作者分析論證思路的體現。議論文不僅全局要有謀劃,每個部分也要巧安排。在議論文的全篇結構上,對于我們的學生而言,更重要的是把握論述的四個“向度”,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會怎樣。按照這四個“向度”,我們主要訓練學生掌握設置分論點的三種基本結構方式,即并列式、層進式、對照式等。在議論文的微觀段落結構上,我們著重訓練標準文段的快速生成,即在15分鐘內寫一段250字左右的議論段落。所謂標準文段,就是在一個議論語段中,要做到“五有”:有觀點、有闡釋、有事例、有分析、有總結,它實際上是一篇微型的議論文。學生如能寫好一個標準議論語段,也就能寫好一整篇的議論文。
針對學生敘述事例論據時容易寫成記敘文、事例論據缺少變化的情況,我們著重訓練了詳例與概例、對比例與例對比的表達。
關于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我們著重訓練因果分析、假設分析、意義分析、同類歸納、對比分析、辯證分析六種方法,切實提高學生分析說理的能力,使文章的材料與觀點能有機統一起來。
以上四方面只是寫好一篇議論文的基本要求,但對于高考來講,這還遠遠不夠,我們的任務應該是幫助學生實現作文質的提升,使枯燥抽象的議論說理更具有一種形象美。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過:“說理文要寫好,也還是要動一點感情,要用一點形象思維。”可見采用形象化議論,借物明理,借象喻理,寓情于理,能使文質兼美,色彩斑斕,增強議論文的可讀性,使其更富有感召力。為此,我們安排了“比喻論證鑄華章”“善引詩文厚底蘊”“巧用排比添文采”“變換句式增雅韻”這四節訓練,以期學生的議論文達到高考“發展等級”的要求。
下面是一位學生的寫作片段:
生命承載了太多的美麗,請熱愛生命。昨日的成敗早已過去,明日的幻想不切實際,生命就在今天。生命就像是盛開的花朵,美麗舒展,絢麗多姿;生命就像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就像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生命是山,我們無法預估它的長度,我們只好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我們無法預估它的長度,我們只好拓展它的寬度;生命是海,我們無法預估它的廣度,我們只好學習它的寬容。請放下自己的煩惱,去熱愛這僅此一次的生命吧!
以上這段文字結構清晰,觀點鮮明。尤其是用三個“生命就像是……”的比喻句來構成排比,句式整飭,不僅語勢流暢,而且生動形象地闡釋了生命的美麗與可貴;然后又用三組“生命是……我們無法預估它的……我們只好……”這樣相同句式的句子,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待生命的態度。整個語段感情濃烈,語言富有意蘊,顯得文采飛揚。
如果論點、論據、論證、結構以及語言等五“格”能力能高效達成,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一篇質量不錯的議論文并非是一件難事。因此,我們將這幾個方面有意從整體文章訓練中剝離出來,確立為訓練的核心內容,并力求在課堂上分項達成,一個目標一次訓練,即講即練即評,形成講、練、評一體化,一節課即完成一個訓練周期,亦即形成微格化訓練,以形成短、平、快的訓練實效。
二、怎么練——“五步法”快速突破
高效的訓練需要科學的設計。我們將課堂上主體段落的訓練歸納為“五步法”:典型引路、方法指導、實戰演練、師生賞析、學生總結。
第一步:典型引路。這一步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明白這樣寫可以達到的效果。如,在比喻論證訓練的“典型引路”環節,我們以一個人要洗臉的生活常識來比喻人要常讀書才能養心的道理,讓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比喻說理的妙處,即能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生動具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方法指導。微格訓練體系恰好彌補了以往中學作文訓練中缺乏理論指導的不足。它由于化系統為局部,將寫作基本理論分解成若干個“格”,老師在訓練時就可以將這一個“格”的有關理論系統,透徹地傳授給學生,既可不講成“純理論”的寫作課,增加學生的負擔和困難,又可有計劃、有步驟地將寫作理論傳授給學生。這樣三年下來,“格格”相連,就聯“格”成面,最后完成了一個理論系統網絡工程,使學生不再是“盲人騎瞎馬”的摸,而是在系統寫作理論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實踐。教師除了把握每一次“格”的要求外,還需要注意寫作素材的多樣性、時鮮性。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其審讀材料提取觀點的思維訓練的靈活性,還有利于學生素材貯備的豐富全面,有利于學生能移植運用于實際的文章寫作。
第三步:實戰演練。要求學生按照“五有”要求,在15分鐘內完成250字的訓練。下面是一位學生在微格化訓練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主體段——
慎獨,是人格高尚者的標志。慎獨,是于人后,不動妄意,不起執念,是真正的高風亮節。故君子慎獨,小人前后不一。慎獨,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試金石。楊震面對官員夜送的黃金,嚴詞拒絕,并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蘇武持節牧羊于窮發之北,無人知曉,卻十九年愛國之心仍與山川同在。他們的所作所為,正是“慎獨”的道德修養,正是他們月白風清的內心寫照,高風亮節的人格魅力。而與此相反,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不是坦蕩蕩的君子所為,而是一張猙獰的面具,為世人所不齒。慎獨,在不為人所知的背后更能展現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以上段落觀點鮮明,論證有力,結構層次相當清晰,是一篇微型的議論文。當學生在完全能熟練地寫作一個規范的主體段落后,他們也就掌握了一篇完整的議論文寫作方法。
第四步:師生賞析。這一環節教師要改以往教師單一評價為合作評價的做法,將話語權交還給學生。這樣挖掘學生了潛能,激活了全體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滿足了學生共同參與作文評價的心理需要。
第五步:學生總結。這一環節改由學生自我總結,目的是讓學生真正對當堂寫作的“格”有所領悟,有所收獲,從而內化為自己的寫作實踐能力。
對高中生進行議論文的微格訓練,從我們實際操作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首先是時效比高。當堂訓練,當堂反饋,使得寫作訓練實時化。同時由于訓練微格化,拆解訓練要點,單步單目標,長期這樣訓練,有效降低了整篇議論文寫作的訓練難度,切實提高了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朱光潛.朱光潛文集[C].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
注:課題“以校園詩聯文化引領語文讀寫實踐的研究”(批準號:XJK012CZXX049)。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