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四川 成都 610081)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川劇元素
——川劇高腔
羅莉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四川 成都 610081)
川劇的歷史非常悠久,主要由高腔、燈戲、胡琴、昆曲和彈戲五種聲腔組成,高腔作為川劇的主要演唱形式,音樂界對川劇高腔的研究和探索越來越活躍。本文主要圍繞如何讓川劇高腔融入到教育教學這一主題展開分析。
小學音樂教學;川劇元素;高腔
川劇作為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保留了豐富的曲目、優秀的傳統劇目和精湛的表演技巧,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由于川劇中的各項絕活獨樹一幟,再加上寫意的動作,川劇備受世人的喜愛甚至傳遍世界。在川劇的五中聲腔:昆腔、彈戲、胡琴、高腔、燈戲中,高腔是川劇的主要演唱形式,而且曲牌較多、最具有地方音樂特色。
隨著川劇藝術的推陳出新和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發展,川劇高腔融入校本教材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但是針對如何改革、怎樣更深入的對川劇高腔推陳出新,業界人士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筆者認為川劇文化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改革與繼承是促進川劇高腔音樂的關鍵,而傳承川劇高腔文化和弘揚民族文化需要進駐于校園需要從青少年抓起,通過滲透教育、藝術熏陶,幫助青少年培養對川劇文化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民族文化傳承奠定基礎。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的吸收能力比較強,喜歡熱鬧。而川劇高腔結合了民間歌謠、發問說唱、四川方言、勞動號子等多種形式,經過提煉和加工,這類聲腔音樂充滿了地方特色,而且川劇高腔的熱鬧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興趣,讓小學生了解到四川這門特殊藝術的存在,并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聲腔教學和普及川劇知識,教師要重點考慮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對川劇高腔感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首先要通過開發川劇的校本教材,從而使得授課方式更加多樣化,學生更容易接受,另外,還要重視音樂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保持請專家對音樂教師定期培訓,保持教學環境的和諧,讓學生在學習川劇聲腔時保持愉悅的心情,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真實的感受到中國戲曲瑰寶的魅力。
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堂改革的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成為當前我國課程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校本課程開發注重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為基礎,是一種真正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措施。校本課程是對地方課程和國家課課程的重要補充,對提高我過教學質量有重要的意義。川劇高腔作為川劇的重要表現形式,曲牌較多,題材較廣,表現力又很豐富,適應于多種文詞格式,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內容,而高腔中的幫腔是漢族其他傳統戲曲聲腔所沒有的。川劇高腔以幫、打、唱為一體,保留了北曲和南曲的優秀傳統,同時兼有婉轉抒情和高亢激越的唱腔曲調。這種特有的表現手法和音樂曲調是構成小學音樂校本課程的重要素材。另外,每個人的發展過程中,本土文化的滋養是不可缺少的,四川范圍內的小學校中多為四川的當地居民,通過將川劇高腔作為一門重要課程開發校本資源,融入獨特的地方文化,選取適合于兒童的不同內容和風格的代表作選段作為校本教材,并結合學生、老師、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音樂教材,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新課程強調教師既是課程的設計者,又是課程的實施者,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本教材、同一門課程有著不同的見解,可以說,教師的個人素質直接影響著課程教學效果。對小學音樂教師而言,每位教師都具備了專業的音樂水平,都要對川劇極其聲腔知識和表演都了解非常透徹,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的專業特長,開設川劇聲腔方面的活動表演,為小學生創造一個耳濡目染的川劇氛圍,激發學生對川劇聲腔的興趣。而且還有不少音樂教師是四川地區成長起來的,對本地區的民族音樂有著深厚的底蘊,可以通過挖掘自身的民族優勢,為學生帶去熟悉的民族元素。另外,有些小學生反映,在剛學川劇高腔的時候,大家興趣高漲,可是時間久了就覺得有些乏味,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繼承川劇高腔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加強改革措施。音樂教師根據川劇劇情和人物性格的改變,結合當代音樂文化生活,從川劇音樂的傳統出發,適當充實川劇高腔音樂的曲牌和唱腔,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小學生普及更加全面的川劇高腔知識,進而擴大川劇高腔的傳播范圍,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川劇高腔藝術。
將川劇高腔與小學校園文化活動有機融合,先后將《四川歡迎你》、《三字經》進行有效創編,在小學校園內形成人人能唱演川劇名段的校園新風貌。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將川劇高腔文化與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語文課相結合,比如在音樂課程中融入川劇高腔曲目;在美術課中融入川劇舞臺沒書;在語文課中融入將國學經典的名著;在體育課中小學生不僅可以通過玩耍鍛煉身體,還能學到川劇的技巧和動作;還可以在課余時間排演校園川劇,以川劇高腔為主要形式組織小學生觀看川劇表演……通過在校園內開展類似的活動,可以讓川劇高腔文化圍繞在小學生的周圍,讓他們時刻接受川劇高腔的藝術熏陶,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
[1]李麗娜.川劇高腔曲牌研究[J].藝術教育,2013(05).
[2]馮光鈺.川劇高腔音樂改革芻議[J].音樂研究,1982(01).
[3]景安東.淺析川劇聲腔之高腔音樂曲牌[J].劇作家,2006(03).
J617.5
A
1005-5312(2015)05-0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