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秋
摘 要 基于多年的學習和教學經驗,結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具體特征,首先分析任務驅動型教學方式的先進性,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一套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并系統性地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對優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一定的貢獻性意義。
關鍵詞 任務驅動;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9-0123-02
1 前言
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忽略了初中生的計算機水平和學習能力,致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本文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法,對以上不良狀況進行了改良。
2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先進性
從學生角度來講,任務驅動學習法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基于生活化的實例入手,通過課程理論的學習和操作技巧的訓練,學生可以掌握處理日常典型問題的新技能,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獲取任務”到“完成任務”,學生可以在整個過程中都享受成功的樂趣,從而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的真正內涵,進而促使他們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如此一來,可以消除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茫然[1]。
從教師角度來講,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高質的教學手段,其“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種教學方法調換了傳統課堂主人翁的地位,在制定學習任務以后,通過教師的引導,然后學生去解決問題,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通過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任務驅動教學法把課堂傳授知識為主轉向解決實際問題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促使每一位學生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然后得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以典型問題驅動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為其創造了一個開闊、自由的思維空間,使課堂教學過程充滿了民主、充滿了個性、充滿了人性,課堂氛圍真正活躍起來。
3 任務驅動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分析 首先要確定教學內容。一般而言,教學內容是根據指定教材的課標要求而確定。基于任務教學法的“任務”性特征,在教材的指導下,課程教師應該選用典型、實用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做到“源于課本、結合實際、高于課本”,同時明確整個單元以及每一課時所需學習掌握的知識點,辨別知識點的類型,弄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才能在后面的任務設計中統籌兼顧。
同理,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基于任務所需,重點使學生掌握某些技能,這些技能應該具備充分性、簡易性和實用性特征。如在確定幻燈片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表1來確定學生需要掌握的實用性技能。
任務設計方法 任務設計是任務驅動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學習能力,遵循適度性、目標性、真實性、趣味性、整合性等基本原則,適當設定學習任務[2]。
1)適度性是指基于學生上機課時條件設置任務量,筆者認為以課時為單位設計任務更為可行,同時要控制任務的大小,讓其完成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其余時間作為講授和學生討論時間。
2)目標性是指確定好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并根據這個目標去設計整個課堂任務。
3)真實性是指任務應該具體來自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應該盡可能把任務設定在學生的理解范圍之內。
4)趣味性是指任務的設定應該符合初中生年齡段的興趣范圍,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
5)整合性是指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其他學科的思想,要把數學問題、語文問題等具體學科體現在其中。
任務情境設計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就是以當前學習內容和學生的信息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在“情境”生動的直觀形象作用下激發聯想,喚起原有認知結構中相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促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新知識,進而創造出新形象,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3]。
如在講授Excel中的函數問題時,可以通過統計學生期末考試這個具體事件情境,利用Excel中的函數求平均值公式、排序作為主線任務,結合學生討論以及教師點撥來共同探討求解過程,借此可以讓學生真正融入課程,讓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后能得到什么成果。
學習資源設計 基于任務驅動的學習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主動探索和意義建構,要促進學生的自主協作學習,必須為學生地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簡化學生在利用資源時需經歷的實際步驟,要以任務和學生為基點,設計準備好各種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具體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材和導學案。指定教材不能滿足學生的自主寫作學習,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以學生分析任務、完成任務為指導,確定適合任務驅動的導學案。
二是視頻學習幫助。為了適應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需求,教師可以制定教學視頻講解任務重難點,以“電腦特困生”進行反復學習。
三是任務素材。在具體的信息技術課程中,一些素材的制作對學生來說非常困難,所以要求教師事先通過共享方式把學生需要的素材發給他們。
四是學生作品。在歷屆教學過程中,要收集典型的優秀作品和不合格作品,通過解讀其中的典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4]。
仍以Excel函數教學為例,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源包括:原始期末考試成績單;工作表中使用標簽功能制作的相應導學案。對于復雜公式和條件函數的使用過程制作相應的視頻學習幫助,再通過局域網絡進行共享,借此能使學生更好地突破難點,同時可以給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創造反復學習的機會。
協作學習環境設計
一是劃分協作小組。根據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任務的具體要求,確定一個四人小組,從中由組員推薦出組長,通過小組討論,帶動全班的學習氛圍。
二是明確學習任務。在任務確定后,首先就是讓各組員明確此任務的學習內容和目標,例如:各組員要收集什么樣的材料,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三是指導協作策略。對于如何協作分工,如何解決小組成員之間的紛爭,教師應該給予相應的方法。
四是監控小組學習。監督各小組之間的學習狀態,使他們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具體可以通過巡回監察方法,走入小組內部去了解問題、協商問題、解決問題。
4 總結
本文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設計了一套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相匹配的教學法,通過對各個環節的具體設計,得出一套適應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借助此方法可以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明顯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寶志.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任務驅動法[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42-46.
[2]李紛桃.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WebQuest學習法的應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3]王支平.基于博客平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驅動教學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4.
[4]滿意.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