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開
“天一熱,就覺得要放暑假了,忘了光陰的橡皮早已擦去了我‘學生’的名字。別以為擠進地鐵就涼快啦,站成相片的我給賀部長戳一幅看看,高顴骨上的汗珠子,它站不住耶,只好給頭頂我胸脯的女紙(子)上眼藥水……”
電器公司HRM賀小年收到這條微信時,距離8∶00前打卡時間還差11分鐘。兩個月后,他又微給了我,說是該公司一位90后員工上班路上的感想。我問小年:“你的實時感想如何?”
“起思動念先得踏出善意的一步。當天我就跟CEO仇總提議錯峰上下班時間。”小年確有向上管理之術(shù),“咱們都有被裝進沙丁魚罐頭的經(jīng)歷吧。”仇總點頭,“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我懂的。”
二人達成默契:將上班時間由8∶00改為8∶15;下班時間由5∶00改為4∶45;午休時間仍為1小時。“讓親們乘地鐵或公交車能有個座兒。”不過,小年想到了正在南非度假的林老板,那張永遠措手不及的臉,他或許問,為什么不能保證每天8小時法定工作時間。
你也別說“雞同鴨講講不通”,人家董事長嘛,就該是公司話語場的大V。你HR的“對位原則”就是績效支持,扯什么善為先。對此,小年自覺有擇善而從的策略,將考勤新規(guī)通過OA網(wǎng)發(fā)布出去了。
夏季的蟬,拼了命地叫,聽著像嗩吶吹的《喜洋洋》。員工的“笑率”轉(zhuǎn)而為效率,特別是產(chǎn)品質(zhì)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標高,引來了德資企業(yè)談合作。大部分情況下,凡人很難做到以德報怨,也不太可能以怨報德。小善者,大之端,好來好去,舍而有得。一份發(fā)乎于情的關(guān)懷蕩起的漣漪,皆被HR鍵進為數(shù)字化結(jié)果。金風吹起時,身在開普敦的林老板刷屏后,冒出一句話:“好望角,并非好望不好過。”
和諧之于勞動關(guān)系,難有物理學上的“自由落體”,貴在小年諸君于“有限”公司里主動爭取。一邊是舟車勞頓的通勤時間還在擁堵中延長,一邊是企業(yè)文化造鐘機制還在編造中,還有錯峰上班、彈性作息、帶薪休假、“2.5天假”的輿情浪奔浪涌。人性尊重,是雇主與雇員價值互認的基本點,且不說詩意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