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晰
(大連大學美術學院,遼寧大連116622)
淺談線描在油畫基礎中的重要性
黃文晰
(大連大學美術學院,遼寧大連116622)
正如英國畫家威廉·布萊克所說:“藝術品的好壞取決于線條,彈性的線條越是獨特、鮮明、堅韌,藝術品就越是完美。否則,作品會顯得缺乏想象,給人以拾人牙慧、粗制濫造之感······”總之無論古今中外,線條在造型藝術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紛繁復雜的客觀對象面前我不至于無從下筆,茫然失措。更進一步,利用線的不同“表情”,表現豐富的個性情感。
線條;素描;線描
素描基礎教學是培養造型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訓練手段。隨著教育方式的科學化和系統化,以及繪畫技巧的提高和繪畫語言的豐富,作為基礎教學的素描教學體系正在逐步完善。眾所周知,素描不僅僅是打輪廓,也不單純是畫準比例、透視,它還應該具有豐富的內涵生動的表現力,能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及藝術涵養。從根本上講,素描是一個提煉的過程。
在素描的基礎教學中,我們往往通過臨摹、學習前人的優秀作品和對自然對象進行寫生練習,認識和掌握繪畫造型的基本規律和技巧,如比例、明暗、透視、黑白灰素描關系等。本文就線描在素描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線描作為一種繪畫語言,在素描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在以往的基礎素描教學中,我們發現初學者常常會缺乏整體觀念,缺乏理性分析,單純被動地模仿客觀對象,因而過多注重細節描摹,忽視整體把握;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基礎訓練中,練就一身“匠氣”,無論什么對象都能畫得像,久而久之繪畫的靈氣被繪畫的技巧所取代,造型藝術的含義成為再現對象的努力。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這些學生都只是滿足于對自然形體與空間關系的客觀分析,形成對自然物象膚淺的理解,使思維徘徊在對自然物象的個體描繪上,造成單一的思維模式,這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發揮。
線描不是強調客觀物象的簡單再現,而是強調多角度去觀察寫生的對象,通過眼睛的視覺感受,對物象所處的三度空間有一個多層次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初步掌握三度空間物體內在規律與觀察思維方法的同時,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浪漫主義美術的杰出畫家德拉克洛瓦對素描曾有這樣的觀點:“素描中表現出來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主要線條的對比。在動筆之前,畫家要對眼前物體中主要線條的對比有清醒的認識……”這里所指的主要線條,并不是指物體輪廓線,而是結構性。因為物體是立體的三度空間的,而非平面二度空間的,這就涉及形狀和結構兩個概念。“形狀,是眼睛所把握的物體基本特征之一,是除了物體在空間位置和方向等特質之外的那種外部形象。”《藝術與視知覺》換言之,形狀不涉及物體所處環境、體感、量感、質感和運動方式等,它只涉及物體邊界線;“結構首先指主要軸線的構架,其次還包括由它的主要軸線創造出來的部分和部分之間的那種獨特的對應關系”。可見,在造型活動中,只關注形狀,沒有結構概念,不足以作為有效的觀察方法來指導實踐。
初學者在素描的基礎學習中往往擺脫不了物象的光影對自己的視覺干擾,或者過分追求黑白灰的層次,導致畫面雜亂,形和調子混為一談。實際上,過分追求精確性和光影變化常常會導致在無用的細節上浪費時間和精力。科學的觀察方法不是消極地看,而是理性地分析。前者只是被表面形狀、細節吸引,后者才是以物體結構為切入點,把物體的結構簡化為幾何形體,使復雜的對象簡單化,做到“入木三分”,以最快的速度抓準形體,這也是素描教學中造型訓練的基礎和重點。
線描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思維能力、表現手段以及藝術認知都具有積極的作用。線描作為一種繪畫語言和造型手段,是用簡化的方法使物體形象變得單純熱烈,概括而提煉,畫面具有裝飾意味。
線條是繪畫語言中最概括、最簡明的表現形式之一,它作為主要的藝術創作手段,在藝術創作活動中被藝術家看作是最簡單、最質樸和最富于表現力的因素之一。原始時代的壁畫、巖畫已歷史性地呈現出線條藝術的稚拙美。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中的史前繪畫告訴我們,早期人類已經掌握了線條這種繪畫語言。追溯到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紋飾,無論是黑陶、彩陶,還是幾何印紋陶,都記錄了我國原始先民造線、粗線的杰出才能。這類紋飾描摹的魚紋、鳥紋、人面紋和抽象的線,幾乎概括了所有的線型和線態。當今,在現代觀念的直接影響下,線的美學意義因結合多種創造的可能而有了新的延伸,其具體的表現方法帶給我們許多“變體符號”。為我們的審美空間增添了新的內容,把我們引到一個更加燦爛和具有抽象意味的審美領域。
當然,在這里,我并不是反對用黑白灰畫素描,只是突出線這一被忽視的繪畫手段。為什么我們不能借鑒傳統中國畫的精華,結合西方繪畫理論,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素描教學體系呢?充分發揮中國畫對線的抽象理解,結合西方對物象的體量、空間、質感、光源等物質化的把握,一定會創造出優秀的素描作品。
指導老師:韓雪
J205
A
1005-5312(2015)29-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