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琄
(新建縣圖書館,江西南昌330100)
淺談新常態下群眾文化建設及意義
王琄
(新建縣圖書館,江西南昌330100)
文化的繁榮是經濟發展的折射,群眾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延伸,有著充實業余生活,培養積極心態,傳遞社會正能量的作用。近年來,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已成為新常態,本文以廣場舞和夜跑族為例,簡析當前群眾文化建設現狀。如何在新常態下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積極的生活氛圍,也是我們關注的重心。
群眾文化;廣場舞;夜跑族;建議
(一)概念簡析
中國作為世人公認的文明古國,唐詩宋詞元曲等傳統文化經久不衰。隨著社會和時代的不斷推擠,文化壯大發展,以普通人為代表的群眾文化也應運而生。所謂群眾文化,即是以普通大眾為主體,以社會性活動為客體;以自我參與、自我開發、自我娛樂為主要目的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集合。它的產生是適應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必然結果,是保障公民文化權益滿足公民文化需求的有利手段。
(二)意義
1.充實業余生活。群眾文化主要以自發性為主,大多數是人民群眾在的閑暇時間的社會性活動。當今時代多少人步履匆匆,生活節奏加快,尤其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它的發展,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讓大家體驗到多種多樣的文體娛樂項目;緩解了緊張的工作家庭壓力,讓大家在歡笑聲中放松自己。
2.培養積極心態。會玩才會學。群眾文化的出現,不僅豐富大家的生活,而且幫助大家培養積極的心態以及朝氣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活動過程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朋友,彼此在交流中互相了解,在了解中互相成長,不僅是身體上的滿足,更是心靈上的愉悅。
3.傳遞社會正能量。好的文化氛圍不僅對自我身心修養有所裨益,對于傳遞社會正能量更是好處頗多。在一個群體中,大家都以健康友好的心態待人接物,這種良好的氛圍會傳遞到日常生活中,彼此鄰里同事間助人為樂,雪中送炭,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群眾文化的定位不見得一定是多么陽春白雪或者文采斐然的,只要是群眾樂于接受的,對國家他人不構成危害的,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大俗即大雅,近兩年來紅紅火火的廣場舞就是非常適應時代和群眾的文化活動。
(一)廣場舞
1.概念簡析。廣場舞,顧名思義,即在廣場上跳舞,當然,這個廣場不限大小,這舞蹈也不分種類。因為節奏感歡快,舞蹈動作易學,服裝簡單,舞蹈場地不限,廣場舞已經成為參與度最高、最受群眾歡迎、健身效果最佳的大型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
追溯廣場舞的起源,可能要和原始社會時群落之間經常要舉行的祭祀活動,是近幾年來以“潤物細無聲”的雨后春筍之勢,在全國各地、各小區風靡流行,大多數以中老年人為主,按照約定的時間,匯聚在小區的廣場或者是公園里,聽著朗朗上口節奏感十足的音樂,跳著各式各樣的舞蹈,或輕柔,或動感。
2.意義。從個人來說,參與廣場舞可以讓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活絡筋骨,在活動中保持年輕積極的心態;從家庭來說,比起在家中干瞪眼,到廣場上和同齡人們一起舒展身心,有助于家庭和諧氛圍的保持;從社會來說,老有所依,讓中老年人在閑暇時間有所興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夜跑族
1.概念簡析。夜跑族,是指有鍛煉意愿但苦于白天沒有時間,利用夜晚進行跑步鍛煉的一類人??v觀都市的“夜跑族”,他們大多數以中青年為主,他們都是城市生活的“奴隸”,白天常為生存奔波勞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夜跑”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治療,成為追求高質量生活的健康加油站。在都市里,“夜跑族”漸漸成為城市日落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其實在夜晚鍛煉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因為經過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后,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比白天時的更高。跑步過程中,大家還可以互相攀談閑聊,使得鍛煉過程變得輕松愉快。一些原本只能跑短距離的人也可以在大家的帶動下堅持跑更長的距離,無形中增加了鍛煉強度,這也使得夜間組隊拼跑越來越受到上班族的青睞。
從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來看,夜間跑步也比較適合,關鍵是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且鍛煉重在習慣和堅持。建議一周跑三至四次,跑步的強度不宜太激烈,整個過程控制在一小時以內,以免身體過于疲憊或亢奮。
2.意義。夜跑作為一項跑步運動,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都有著眾所周知的益處,而它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運動,它同時也是一種情感的催化劑。在跑步過程中,彼此放松,互相交流,更能夠心平氣和地溝通,有利于增進相互的理解。隨著明星杜海濤夜跑瘦身消息的傳播,夜跑更是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的流行文化。許多人開始在微信、微博圈中自發組群,就近組隊或者在世界各地打卡跑步,讓普通的跑步運動逐漸成為世界各地夜晚的一道閃亮的風景線。
(三)局限因素
群眾活動雖好,但像廣場舞這樣需要音樂播放的,普遍存在的擾民現象等,高分貝的噪音導致喜靜的人苦不堪言。此外,各地也可能還會出現場地紛爭、設備損壞等情況,然而不論是廣場舞還是夜跑族,都容易受到天氣等不定性因素影響。
(一)有號召力的領導者
從廣場舞到夜跑族,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群眾文化的興起,必然有一個或者一群有號召力的領導者,他們富有創新力,同時有極強的行動力,當他們發現一個有利的活動時,會及時地號召更多人加入,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宣傳方式,迅速地在小范圍內集結成一個團體,并不斷地發展壯大。
(二)符合群體的生理或者心理需求
如上文提到的,廣場舞的主要參與對象是中老年人,而夜跑族的話想對集中在青壯年的上班族、學生等腦力工作者,這兩個群體文化都是基于該群體的特點——中老年人需要適當地舒展筋骨保持年輕心態,青壯年的腦力工作者則需要在一天的繁重壓力下,靜靜地釋放自己。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群體文化最主要的條件是要符合群體的生理或者心理需求,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能滿足這兩大需求的,必然會得到廣泛地推廣。
(三)組織成本較低
僅有領導者和滿足群里身心需求還不夠,如果組織過程中花費的成本過高,那參與的人數勢必大減。正是由于像廣場舞這樣,只需一臺音響設備以及一身舒適的穿著,夜跑族更是簡單了,舒適的跑鞋加T恤,沿著馬路、小區、公園都可以進行,完全不需要考慮到場地、服裝、硬件等租賃和購買的問題。通俗的說,一個成功的群體文化,必須是在普通大眾消費的承受范圍之內。動輒日均上百上千的項目,肯定無法在群體中持續的。
(四)活動入門難度低
一個群體活動想要推廣起來,必須要有大量加入的人群。這就要求我們在發起群體活動時,必須優先考慮活動的難易程度。每個人的基本素質參差不齊,以高標準來要求群體,還期望群體文化大發展,這是很難實現的。只要活動或者項目簡單易懂,門檻低,參與人數才會實實在在地增加,群體文化才會不斷繁榮。
(一)因年齡制定
不同年齡層又不一樣的身心需求,比如中老年人注重養生,青壯年重在釋放壓力。結合不同年齡層的問題以及現實的身體素質,科學地開展類似興趣小組、廣場舞、夜跑族這樣的群體活動,在活動中發揚積極向上的社會精神風貌,是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關鍵。
(二)因地域制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北差異,東西不同。大家對美的追求不同,西北人民的性格豪爽,可以熱熱鬧鬧地扭秧歌;江南水鄉的小家碧玉,可以組織刺繡,下棋等等活動。適應地域風情的才更有可能得到大家的相應。
(三)以社區、學校等作為一個組織單位
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并且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這就啟發我們在組織群體活動時,要以社區、學校等組織為載體,發揮群體的穩定性,相互監督,相互鼓動,讓大家經常性地加入到共同活動中來。
(四)地區部門提供相應支持
普通群眾的影響力畢竟有限,要想真正發揮群體文化的作用,就要地區宣傳或者居委會或者類似的行政部門提供相應支持。同時可以組織小范圍內的比賽,激發大家參與熱情,鼓勵更多人加入群體活動,促進群體文化大繁榮。
[1]竇彥麗.廣場舞文化溯源與發展瓶頸[J].四川體育科學,2013(02).
[2]王芳.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 2012(29).
[3]徐立和,李博.廣場舞運動的優勢及局限性分析[J].科技視野,2015 (04).
G249.2
A
1005-5312(2015)29-0178-01
關鍵詞:群眾文化;廣場舞;夜跑族;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