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娥
摘 要:學習興趣是學生自覺學習的起點,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積極又最活躍的成分,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而學生厭學主要是對學習沒有興趣,因而也缺乏學習動力,所以刺激學生的興趣就成為教師改變學生厭學的主要手段了。
關鍵詞:厭學;分析;對策
金×是一名二年級的學生,父母平時做生意比較忙,無暇照看孩子,金×就由爺爺奶奶看管。在家中,他是最小的孩子,備受寵愛,也因此造就了他任性的性格。自上一年級起,就表現出自由散漫、自我約束能力差等特點,加之父母沒有時間關心他的學習,這個孩子學習興趣不高,習慣也特別差,經常忘記帶學習用具,寫作業拖拉,甚至因不愿受學校紀律約束而幾次逃學,成績差的程度自然不是一般,總之,厭學情緒特別嚴重,任課老師為這樣的學生很是頭疼。究竟是“扶”還是“放”?一貫的職業道德告訴我,不能讓他成為班里的掉隊學生,盡管“扶”他是一條艱辛的道路,既然為人師,就只能盡師命,作為班主任,我別無選擇!
針對金×的厭學現象,首先從家長入手。我及時和金×家長進行了溝通,讓家長認識到教育子女學習的意義和責任,爭取到他們的支持,使其在家中做好配合工作,幫助孩子做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另外,在課堂上和課余時間,我特意用心地觀察金×,這孩子雖然習慣不好,但也不算是個特別笨的學生,記憶力也不是很差。發現了這些優點,我決定以此為突破口。每次上課提問,我都不會漏掉金×,有時特別簡單的、甚至是重復性的問題我都會叫他回答,當他回答正確的時候我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慢慢地他也開始學會用心地聽課,課堂自我管理能力明顯強多了。改變寫作業拖拉這一現狀是個漫長的過程,經過觀察分析我發現他每次完不成作業主要是因為寫字太慢始終趕不上別人,喪失了信心,就一拖再拖。為了讓他有信心,我將作業量縮到金×能完成的程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于不再拖欠作業,寫作業速度提高了不少。在后來的考試中,成績還進步了不少。學習上有了信心,對學習不再排斥,也就沒有了逃學現象,金×終于由一個厭學學生變成了一個愛學習的學生。
一、案例分析
金×的厭學主要是因為家長的不重視讓他沒有學習的動力,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當處處不如別人、甚至達不到要求的時候就有了逃避的心理,既然直接原因在于家長的態度不端正,教師就應同家長取得聯系,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他們指出由于家庭的原因而導致孩子厭學的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長的重視和警惕。
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更好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從學生的根本需求出發,找出最能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有了學習樂趣,就會化作動力,也就不會有厭學情緒存在了。
二、對策建議
1.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融入課堂
如果課堂氛圍不夠和諧,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體會不到絲毫的滿足感,僅僅是抱著接受知識的態度,那么時間長了自然會有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善于創造一種氛圍,讓不愛學習的學生始終有一種被重視感,當學生處于一種高昂的情緒狀態之中,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深厚的興趣。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接受老師
如果學生討厭某一老師的話,也就會討厭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教師要時刻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并給予滿足,及時疏導學生偏差的心理,讓學生解除對教師的戒備心理,信任教師,這樣就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對教師所教授的課程也就有了興趣。
3.用情感激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對于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教師更應該給予他們鼓勵與支持,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從而獲得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平時應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讓他們有成功感與自豪感,這樣不但拉近了與教師的距離,更讓他們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也就不存在厭學現象了。
4.與家長溝通,做到家校聯合
學生的厭學情緒有一半的原因來自于家庭,由于父母的長期放縱,使學生接受不了學校的紀律約束,從而產生逃學的念頭,因此,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使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在家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到在家與在校有太大的差距,也就不會排斥學校這個大環境,更不會有厭學逃學的現象了。
對于不愛學習的學生,我們一定要根據具體的原因采取具體的措施,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積極采取多種應對措施?!熬\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教師不斷地進行正確的教導,學生一定會從中體會到做作業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習成績,從而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