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積極,展示精彩的多是尖子生,而很少見到后進生的身影,只因他們掌握的知識欠缺,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或者由于膽小,不敢當眾發表意見而長期處于“旁觀”“旁聽”的被動地位,成為被老師遺忘的對象。如何才能使他們真正參與其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索。
一、明確任務,分工細致
教師明確任務后,將任務進一步細化,給組內各個層面的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尤其是后進生的參與,注意后進生基礎差,掌握能力較弱的特點。例如,可以讓學優生分析題意,后進生歸納知識點,中等生總結方法,尖子生拓展,突出后進生在分工環節中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參與能力。
二、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
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組長作用發揮的好壞直接影響小組的成績,在平時應注重培養小組長的引導、協調、督查、分配、幫扶等作用,管理、協調本組后進生的學習。
引導即引導自學,在自學時給予后進生指導,明確自學的內容,講解自學時的疑問。在交流時分析題意、歸納知識、總結方法。
協調即組長組織組員在組內開展“兵教兵、兵幫兵、兵檢兵”活動,可根據近期學習情況,使組員與后進生結成幫扶對象,使幫扶對子更為合理。
督查即督促檢查,督促后進生完成預習筆記、作業紙,督促幫扶工作;檢查周末預習、周末作業和錯題檔案。
分配即在展示時組長分配展示任務,根據學生層次讓不同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突出后進生在展示中的作用。
幫扶:一是在組內讓優秀生幫扶后進生,尖子生幫扶臨界生,幫扶者要給被幫扶者布置任務,并做好督促檢查,同時在每周周末負責檢測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二是組長負責幫助每一位組員的學習,重點幫助后進生。
三、積極引導,增加學習熱情
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在課堂上要把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或學生提出疑難或有爭議問題,如果教師急于讓尖子生來回答,就會剝奪大部分學生的思考權力,使他們沒有機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折,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坐而聽之的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交流、思考的時間,使學生都能有機會進行磋商,都有權力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大膽去討論、去辯解。在這樣的氛圍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學會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寬松的合作學習環境下會學、樂學。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保證了同一時間有多數學生乃至全部學生參與發言,學生表現的機會多了,因此,教師關注的對象就應多集中在后進生身上,思維堵塞時,老師或小組內同學幫助疏通;遇到困難時,可以及時得到援助;有了學習成果,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展示機會,使他們保持學習的勁頭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