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珞珞+郭兆慧
摘 要:課堂是在校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到課程的效率。在閱讀了一些關于參與課堂活動的文章的基礎上,通過課堂觀察法,對南昌市蓮塘三小四年級(1)班的數學課堂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的現狀進行描述分析。同時,還闡述了課堂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此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課堂觀察;積極性;參與程度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和學生聽的情況比較多,這種課堂教學形式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行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性與學生的成績、教學效率息息相關。筆者有幸去南昌市蓮塘三小參觀學習,并選擇了四年級的一個班級進行觀察與記錄,希望通過課堂觀察來了解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的情況。而且,運用課堂觀察法有利于我們全面去了解學生,了解課堂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教師發展。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使用了課堂觀察法。在閱讀了一些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前人的研究,自編了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的課堂觀察表。
觀察對象為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蓮塘三小四年級某班的學生。觀察次數為四次。由筆者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進行觀察并記錄。
二、研究結果
1.觀察結果
2.結果分析
總體來看,在每次觀察中,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次數都在100以上,平均次數為138.5,說明學生參與積極性良好。具體分析如下:
(1)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學生集體回答問題的平均次數為65.5,學生被動回答問題的平均次數為7.75,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平均次數為10.5,說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以集體互動為主,老師較少和學生進行個人互動。
(2)學生舉手總次數的平均數為42.25,說明教師會有意識地提問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3)學生上講臺匯報或做題的平均次數為1.75,可以看出,教師很少讓學生上黑板做題。學生做聽課筆記的平均次數為2.75,得出在課堂中,學生很少做課堂筆記。學生做課堂練習的平均次數為8.5,說明在課堂中,教師會安排給學生一定的題目去鞏固知識。
(4)學生與學生討論次數均為0,說明教師并沒有給予學生相互探討的空間。并且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幾乎沒有進行相互糾錯的行為。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存在的幾點問題
(1)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較多地進行集體提問,學生也以集體回答為主,但每次學生集體回答中都有一部分學生并沒有響應老師,并且老師對這部分學生也并沒有什么反應。
(2)經過筆者觀察,發現舉手人數雖然很多,但是每次積極主動舉手的學生大都是相同的,還有很多學生并沒有很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向教師提問的行為還是十分少的。
(3)大部分學生都是聽到老師要求才會去做筆記的,很少自己主動做筆記。
在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有較少的學生不注意聽課的現象。老師在課堂中大部分都是進行集體提問,學生也都是以集體回答為主,很少進行個別提問。
(4)小學生課堂教學參與積極性較高的大都是座位靠中部和前排的學生,而座位靠后的學生積極性較低。
2.建議
(1)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增加個別提問的次數,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積極性,并且在學生回答完老師的問題后,學生會更加認真地聽老師講課。
(2)在老師進行個別提問時,應該多多照顧積極性較差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多給他們參與機會。
(3)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題,鼓勵學生在課下相互討論,并且當有學生向老師提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耐心地給學生進行解答。
(4)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多讓學生記筆記,特別是對于重點、難點的知識,需要更仔細地講,和學生多進行互動交流,由于小學生身心特點,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定期檢查筆記的策略來進行監督。
(5)在課堂教學中,幾乎每個班都會有學生不注意聽老師講課,但是大多數的教師對此并沒有太多的關注,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對這些學生進行較多的互動,以監督其行為并提高其上課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主體教育視域下學生參與教學的有效性與提升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4.
[2]張璐偉.小學生課堂教學參與行為研究[D].河北大學,2014.
[3]惲廣嵐.小學生課堂參與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
[4]吳芬.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5]侯明慧.小學生課堂參與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6]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3.
[7]席會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J].河北教研,1999(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