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探索。在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較難的、深奧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容易,談一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興趣,使其愛學
數學學科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的基礎學科。就其涉及的內容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它不像語文課那樣生動有趣,圖文并茂,學生愛學。而數學方面的知識,枯燥無味,學生不感興趣,用學生的話說:“數學干吧,沒啥意思。”所謂沒意思,就是對數學不感興趣,因此導致數學學不好。
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課,只講那些學好數學課多么重要的大道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必須進行理性的教育即明確目的,端正態度的同時,千方百計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興趣盎然、心情愉悅中學好數學。
1.情感融洽,是興趣的基礎
師生情感融洽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相溝通,互相促進,教師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拘束,輕松愉快地學習。只有這樣,才有對知識的更好理解,記憶的增強以及思維的發展。所以,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感情是培養興趣的重要基礎。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友愛的師生感情的關鍵是教師對事業和學生充滿著對科學教育的愛,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是持久的,它能使學生動心、動情,能喚起學生經久不衰的熱情和積極性。一位數學家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方可以教育好孩子。在數學教學中,只有播撒愛的甘露,才能使學生對教師講的每一句話所傳授的每一個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應有的教學效應。
2.有趣的導入,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新課的內容是已知知識的發展和深化,也是未知知識的起點。因此,怎樣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向起點,是激發興趣的前提。導入新課有各種方法,為了激發興趣,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方設法去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上課伊始就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如在教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時,我是這樣做的:“同學們,新年到了,大家布置一下教室,門、窗、黑板分別拉上彩帶,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我們要買多少彩帶呢?要解決這個問題該怎么辦?這節課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學生興奮不已,各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喚起了學習的興趣。
二、教法變換,使其會學
教學中不能總是一種方法,只有經常變換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產生新的感覺。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內容,目的要求和學生的精神狀態,靈活選擇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如在講“加法交換律”一課時,我采用了動手操作和以姿勢助說話的方法。上課之前,我布置學生做分別寫有數字,加號,等號的卡片,上課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卡片換成一些加法算式,并把加號前后的數調換位置,然后觀察和有沒有變化。接著總結運算定律,最后師生共同用幾個動作總結一下加法交換律,在動作表演中,學生很快理解了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三、注意細節,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老師如能注意一些細節,細心捕捉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給予及時表揚與鼓勵,一個肯定的動作,一個慈祥的眼神,一個滿意的笑容,一朵象征性的小花,同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續的學習中。我在教學“巧用最小公倍數”一課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上課的伊始,從平時玩的軍棋對壘,到數學課堂上的研究與軍棋有關的數學問題。這一巧妙的設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研究學習做了情感上的鋪墊。這樣的教學設計完全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做得恰到好處。
四、聯系生活學數學
在給學生講按規律填數一道數學思維題時,首先給學生出一列數,1,2,8,32……讓學生觀察這列數,32后面的數是幾?提出這個思路后,緊接著講述一個與此數列有關的故事:過去曾有一個國王答應他的臣下,按棋盤的格獎賞臣下麥粒,每個格子的麥粒數就依著這列數字的規律擺放,第64格有多少麥粒?有沒有更簡單的表示方法?這列數到底有多大?為什么臣子數不過來呢?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即引出本節內容,又為后續可用計算器進行數的計算打下伏筆。以此典故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吸引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
五、及時講評,激勵與矯正并舉
學生在計算的訓練中,應該以學生訓練為主,在練中悟理,在練中提高。老師應該不斷了解反饋信息,及時點撥講評。一方面是學生經常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計算的興趣與信心。另一方面,能針對學生的缺點,幫助他們剖析錯因,教給學生改正的方法,減少類似的錯誤。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好數學的保證,喚起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它促使學生追求數學知識的奧秘,使學生在良好的動機驅使下,全神貫注,積極思考,把學習數學當成一種樂趣,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