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巍 胡娟


[摘 要] 面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出版社往往需要重新思考圖書營銷如何升級的問題,傳統的營銷方式該如何順利轉型。“互聯網+”時代,圖書出版迎來最好的營銷時代,網絡營銷成為“營銷+”的重要途徑,出版社圖書營銷到了需要高度重視、選擇合適營銷方式的關鍵時刻。圖書的營銷升級,在借助網絡營銷擴大圖書銷量的同時,還需通過圖書內容價值的營銷傳播,實現跨界整合,獲得圖書銷售之外的收益。
[關鍵詞] 互聯網+ 圖書 網絡營銷 營銷+
[中圖分類號] G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5) 04-0066-03
“互聯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新一輪互聯網革命正在向各個產業領域滲透并加速融合。互聯網既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思維,正在重構傳統產業生態,重塑商業鏈條。營銷成為商業鏈條上首先被變革的環節。互聯網對圖書出版行業的影響,已有十余年歷史。當當、卓越等電子商務平臺最初銷售的核心產品就是圖書。但對于出版社而言,面對網絡書店的蓬勃發展及對實體書店經營的擠占,在銷售環節也越來越重視網絡銷售,越來越注重電商渠道的拓展。但由于種種原因,出版社的營銷仍多以傳統手段和渠道為主,而在品種規模大、實體書店面積萎縮、單品銷量下降、庫存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圖書營銷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1-2]。如何借助互聯網提升圖書營銷發行水平與效率,既是提升出版社營銷發行力的現實問題,也是實現圖書出版業“互聯網+”的發展問題。
1 圖書出版迎來最好的營銷時代
1.1 互聯網發展推動營銷3.0時代到來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把營銷分為三個階段:營銷1.0時代,是以產品為中心,屬于賣方市場的時代。正如亨利·福特所言:“無論你需要什么顏色的汽車,福特只有黑色的。” 營銷的功能限于產品生產出來后進行促銷和建立渠道。營銷2.0時代,特征是以顧客為中心,強調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和定位,伴隨著上個世紀70年代全球逐步進入買方市場,營銷逐漸上升為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經營戰略。營銷3.0時代,更專注于人類的情感需求,強調個性化、精準化。新時代的營銷概念也應運而生,比如情感營銷、體驗營銷、品牌資產營銷等。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社區、多維標簽搜索與推薦、智能聚合等各種網絡營銷工具的興起,推動營銷3.0時代加速到來并走向深入,消費者往往更傾向于相信消費者之間的口碑(多數時候是網絡口碑)而非廣告。營銷,正在通過媒體的創新、內容的創新、傳播溝通方式的創新,不斷升級發展[3-4]。
1.2 營銷已上升為書業企業重要的經營戰略
品種規模的增加、新媒體對讀者的分流、實體書店面積萎縮,圖書營銷顯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要,各類圖書出版機構對營銷也越來越重視。讀客、磨鐵等民營圖書公司之所以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與其強大的營銷力度不無關系。傳統出版社除了展會宣傳、打折促銷、簽售活動等傳統營銷手段外,營銷觀念在不斷更新,在“全程營銷”(全程營銷,是整合銷售與策劃同步進行的一種全新的銷售理念。例如:從產品的設計誕生到產品上市前的策劃再到產品銷售過程中的監控,最后到產品投放市場達到預期的目標的整個過程)、“全媒體營銷”方面也有所加強。目前,幾乎所有出版社都開通了微博、微信平臺,在網絡營銷與電商渠道建設上也有所加強。但由于產品及市場發展特征等諸多因素影響,出版產業的營銷起步晚,先天經驗不足,伴隨著營銷模式的不斷革新,圖書營銷創新空間巨大。
1.3 網絡發展是圖書營銷升級的助推器
一是用戶基礎與市場基礎。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近年來,網絡已經成為圖書營銷發行的主要渠道。據行業監測機構開卷數據統計,2014年我國網絡圖書銷售已達到200億元,占整個圖書零售市場的40%左右。二是營銷方式不斷創新。微博、微信、論壇、社區、智能推薦與聚合、郵件、QQ群組、電商專題等網絡營銷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三是營銷市場空間不斷擴大。互聯網創造了一個便利的即時全球社區,它消除了營銷的諸多壁壘,使由于空間、時間、消費習慣等障礙無法企及的市場觸手可及[5-6]。
對于小批量、分眾化特征明顯的圖書內容產品而言,網絡平臺可提供最為合適的營銷方式:一是用戶基礎龐大;二是營銷傳播成本相對低廉;三是“圈子”效應明顯,關聯營銷性強。
2 網絡營銷是圖書“營銷+”的重要途徑
2.1 網絡已成為圖書“二次營銷”的主要陣地
莫梅鋒、徐靈(2010)提出,“圖書市場正從‘一次營銷向‘二次營銷演進”[7]。根據其定義,圖書的“一次營銷”,是圖書產品從出版社經發行商到達讀者手中的過程;“二次營銷”,簡單來說,就是“一次營銷”中的營銷客體(讀者)將產品信息傳播給新的客體(潛在消費者),從而影響潛在消費者購買的過程,也就是“口碑營銷”。網絡低廉的營銷成本、高效的市場反饋,已經成為圖書“二次營銷”的主要陣地。在社交網絡媒體不斷創新發展的環境下,關于一本書的營銷傳播,讀者可以通過博客或微信來表達自己的愛好,或者是將圖書視頻發送給朋友傳閱,或者是在臉書(Facebook)上發起對一本書的投票……,通過各類網絡社交媒體,可以獲得與成千上萬讀者親密接觸的機會。網絡營銷對圖書的營銷提升可以簡單總結為三個效應。
一是實現“多觸點營銷”,增加營銷“入口”。以湖北科技出版社的新書《我,遇見我》為例,該書上市時,出版社組織開展了“我,遇見我”微博話題,并將本社微博平臺與作者及其粉絲的微博平臺互動,與簽售活動,及在紙媒、電視、廣播等渠道上的宣傳互動使得微博話題閱讀人次短期內便突破1.1億,這是任何傳統媒體都無法實現的。
二是實現“整合營銷”,提升營銷影響。通過社店營銷活動整合、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整合,營銷推廣效果在媒介交叉互動中疊加倍增。例如中國移動閱讀基地重點圖書營銷,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的互動與整合,提高營銷輻射面與影響力。線上資源,包括中國移動自有平臺如WAP網站、139郵箱、短彩信、飛信等,也包括其他網絡媒體平臺;線下資源,包括圖書簽售會等現場營銷活動,紙媒宣傳,營業廳、圖書館、重點社區實地推廣等。
三是圍繞社群營銷,增強用戶黏度。互聯網平臺使出版社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低成本直接關聯互動成為現實。例如豆瓣,迎合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化閱讀革命,通過完善的口碑體系、精準的圖書內容推薦,聚合志趣相投的閱讀人群,增加平臺的黏性。出版社或編輯也可利用社群營銷模式,聚合讀者,提升營銷服務,建立自己相對穩定的客戶群。
2.2 內容媒介價值拓展圖書“營銷+”新涵義
“內容營銷正在成為最有價值的營銷方式”。圖書作為一種內容產品,其媒體價值在網絡時代將會放大,內容自身會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營銷手段。
圖書內容的營銷價值,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挖掘書中的精彩內容,或是圍繞圖書的推薦和評論等,作為營銷內容進行傳播,以此來聚合讀者、黏住讀者,拉動圖書及圖書相關產品的銷售。例如,凡客平臺推廣《喬布斯傳》時,選取了喬布斯的一句話“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進行營銷,并將其印制在限量版T恤、帆布包等產品上,達到了很好的營銷效果。根據Techweb的調查,超過70%的網絡用戶選擇在凡客上購買《喬布斯傳》,遠遠超過各大網絡書店。二是基于圖書內容的媒介價值,將圖書營銷與其他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如《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內容,通過與旅游服務機構、戶外用品機構合作,順利引導讀者完成旅游相關消費,在這一過程中,也實現了書刊內容的營銷價值。
“互聯網+”時代,一本圖書是一種商品,也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媒介。圖書“營銷+”,包括三個層面:一是通過增強網絡營銷,提升圖書產品銷售;二是通過內容傳播,獲得內容增值收益;三是發揮內容媒介效應,通過向關聯行業的拓展,獲得內容“二次售賣”價值。
圖1 “互聯網+”時代圖書價值分析及營銷原則
3 互聯網時代圖書“營銷+”的路徑選擇
3.1 戰略選擇:高度重視網絡營銷
網絡營銷不僅為圖書提供了更廣闊的營銷空間和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為圖書營銷的一種重要方式,它在圖書出版領域,已經成為暢銷書運作、實現內容增值及跨界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強調升級與融合的“互聯網+”時代,出版社應該將網絡營銷作為重要的戰略,通過制訂規劃、市場調研、團隊組建等,切實將網絡營銷應用到實際營銷工作中。
3.2 營銷策略:選擇合適的營銷方式
根據產品特征,選擇合適的網絡營銷平臺。圖書借助于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傳播有多種陣地(下圖僅為列舉),但要取得最佳的營銷效果,必須了解每類網絡營銷渠道的特點,根據書籍特性選擇不同的營銷陣地,才能將營銷效果最大化。比如,博客微博/社區論壇,適合有爭議話題的書或者作者推薦(交互性強的圖書);網絡視頻,可制造話題進行視頻傳播(作者知名度較高的圖書);消息群發平臺,適合實用性很強的書籍推薦,比如財經股票類圖書等;個性化較強的書可以針對目標讀者展開。
圖2 圖書網絡營銷陣地列舉矩陣
注重資源整合,實行“全媒體營銷”。一是要注重網絡營銷與紙媒營銷(書評、連載、新聞等)、事件營銷(新聞發布會、訂貨會、簽售會等)和服務營銷(培訓講座、線上服務、公關溝通等)的資源整合利用與交叉互動;二是要注重與作者、讀者之間的互動,與其他營銷媒介的互動。借助微博、博客等社交媒體,打造作家粉絲團、圖書粉絲團,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用戶聚集在一起;三是要加強“內容營銷”,將圖書內容與用戶產生的相關內容整合起來,放大傳播效應。比如,邀請各行業知名人士先期入駐“書博”,根據自身閱讀的圖書狀況,撰寫推薦書單、圖書書評等。平臺會自動關聯到對應的圖書銷售、閱讀頁面,方便粉絲在瀏覽“書博”的同時購買圖書。
推廣暢銷書模式,推行“全程營銷”。一是編輯全程參與營銷。近年來,隨著暢銷書模式的日益成熟,很多出版社已經認識到選題策劃就是營銷的重要環節,編輯營銷參與增強。要通過編輯的全程參與,發揮編輯、作者的資源優勢及其號召力,抓住圖書的亮點、賣點和銷售時機。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社交網絡的優越性,從圖書選題策劃到最終的售后服務,進行全程營銷。
3.3 價值放大:注重內容增值效應
一是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例如出版社可以通過建立客戶數據庫,將受眾和用戶進行多次細分,為不同需求類別的用戶提供定制化的內容資訊和咨詢服務;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將圖書內容拆分后,重新組合成新的形式,銷售給用戶;注重內容的版權運營與開發,提供電子版、數字版等多種產品模式,通過產品營銷組合策略供用戶選擇。
二是注重內容的衍生開發。例如,基于圖書內容,每日錄制簡短新聞,免費提供下載,方便用戶在碎片時間收聽,借此培養用戶閱讀習慣和忠誠度,推動有聲文學、評書、動漫、影視等產品的銷售。又如,利用用戶上傳的原創圖片或文字作品,編輯制作成用戶具有“參與感”的新產品,進行銷售。
三是注重內容的跨界整合。比如,出售圖書冠名權;又如根據內容與相關行業營銷的匹配度(如旅游圖書與旅游產業,生活類圖書與相關制造業等等),發揮內容廣告價值,通過產業產品的營銷的實現獲得內容增值收益。
3.4 管理選擇:細節決定成敗
一是要做好營銷計劃,把握好宣傳周期。做好圖書正式發行之前的造勢,在圖書發行之后的2個月,與讀者進行有效溝通互動,加強宣傳;在圖書銷售階段,加強與讀者用戶的持續交流、互動與反饋。二是捕捉市場熱點,借力熱門話題營銷。出版社可利用網絡,如官方微博轉發熱門話題,擴大傳播。最近發生的反響最大的社會事件、公益活動、知名人士的慈善活動等,都可以成為出版社微博、微信中借力的來源。三是與消費者互動,增強營銷服務。數字化時代營銷成功的關鍵是注重消費者與企業的互動。微博和微信可以為企業提供用戶追蹤服務。在追蹤模式中,可以開展對產品、品牌的信息傳播,并與消費者進行對話,縮短企業對客戶需求的響應時間。四是做好營銷文檔和跟蹤分析。在推廣之前要有詳細的策劃方案,營銷結束后及時進行經驗總結,在積累與修正中不斷提高營銷能力。
“互聯網+”時代,圖書營銷升級,不僅包括借助網絡營銷擴大圖書銷量,還包括通過圖書內容價值的營銷傳播,實現跨界整合,獲得圖書銷售之外的收益。出版社在進行圖書營銷時,應提升網絡營銷應用能力,并以更為開闊的思路,整合資源,發掘內容增值收益,真正實現圖書“營銷+”。
注 釋
[1]蔡凌. 基于網絡的圖書營銷攻略[D]. 合肥: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3
[2]何皓. 數字時代的圖書營銷轉型[J]. 出版廣角,2014(17): 44-45
[3]劉學明,劉程程. 微博時代的圖書營銷[J]. 出版科學,2011(5): 5-7
[4]曹勝利. 淺談微博與新時代的圖書營銷[J]. 傳播與版權,2014(10): 70-71
[5]王麗. 社會化媒體視角下的圖書微信營銷研究[D]. 北京: 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2014
[6]王瑩,李曉芳. 淺談圖書的微營銷[J]. 新聞傳播,2014(7): 43
[7]莫梅鋒,徐靈. 淺析圖書的二次營銷策略[J]. 編輯之友,2010(1): 48-50
(收稿日期: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