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懷巖 賈志宏
摘要:當今我國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等攀比或模仿專業音樂學院表演專業,這給我國音樂教師的培養以及中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全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五項全能比賽”以及“音樂、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的舉辦,為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基本功思維有利于扭轉師范專業音樂教學中的非師范傾向,使之更具有針對性,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專業音樂教師,從而推動我國素質教育快速發展。
關鍵詞:基本功 音樂學 教學改革
2004 年 12 月底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指出音樂學(教師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但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盲目學習專業音樂院校培養模式,致使自身教學中存在一系列問題,極為不利于本專業的發展。
一、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模仿進而攀比專業音樂院校表演專業,過分強調學生音樂專業技能而忽視其他技能與知識;片面追求專業技巧的難度而輕視對較簡易作品的訓練和處理;注重學生登臺表演、參加比賽等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放松其登臺講課、制作教具等師范技能培訓,這些都是當今中國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音樂教育并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首先培養人。”目前,我國各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都明確規定了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中小學音樂教師,但同時也規定了其他許多表演專業應具備的目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則往往偏向表演目標,忽視師范目標。很多專業教師會以培養主項技能高超,能處理幾首難度系數高的藝術作品,藝術實踐能力強且經常比賽拿獎的“尖子生”為己任,而對專業技能一般,文化素質較好,教學能力突出學生的培養則認為是分外之事。因此,培養目標的偏差是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師范教育不突出
由于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的特殊性(集藝術學與教育學于一體),要求本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之外,還要掌握過硬的教師技能。但由于培養目標的偏差,很多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本專業的教師技能的培養。有的院校把教育學、心理學等師范生本該必須掌握的課程當作專業課的負擔,認為沒有必要開設;有些院校甚至把“三字一畫”等傳統師范必修課當作過時科目去掉了;有些院校沒有專業師范教育教師團隊,沒有系統的師范教育方案,而把師范教育推向學校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職能部門,希望通過這些部門以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舉辦“教師技能大賽”來提振本專業的師范性等等,真是避重就輕,舍近求遠。
(三)高校教師非師教育觀念沒轉變
在專業音樂院校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高師音樂院校引進教師時,往往看重畢業院校的專業性、專業技巧的高超性,而忽視師范教育的基礎性、專業性。由于這些“人才”自身固有的專業局限性以及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師范教育,故其在貫徹落實師范培養方案時往往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行事,致使師范培養方案成為一紙空文。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再加上師范院校的生源問題,很多師范院校培養的學生既不能登臺表演成為藝術家,也不能登臺講課成為音樂教師。特別是全國教師資格證職業考試以來,許多音樂師范生都無法取得教師資格證。
二、基本功及其思維理念的含義
面對高師音樂教育師范性確實帶來的問題,教育部、相關師范院校(如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武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以及相關專家提出、推動并實施了全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五項全能比賽”(比賽項目分為:鋼琴演奏、歌唱與伴奏、自彈自唱、合唱指揮和綜合音樂知識),以及“音樂、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比賽內容主要有:聲樂、鍵盤、自彈自唱、音樂欣賞常識與音樂教育理論知識等文字試題、器樂或舞蹈)。這兩項不是單純的比賽活動,而是以“基本功比賽”的形式對高師音樂專業課程的教學性質給予定位,對科學的課程結構和分科給予肯定,并借此以推動和促進高師音樂教學。
所謂“基本功”主要是指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須掌握的主要知識和技能,是這個職業最核心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基礎性、一般性。本職業的其他知識和技能是建立在它的基礎上的。音樂教師基本功主要包括專業基本功和教師基本功。其中,專業基本功以鋼琴演奏、歌唱與伴奏、自彈自唱、合唱指揮和綜合音樂知識等五項為主;教師基本功則既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三字一畫、普通話、演講口才等傳統技能,又包括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課堂展示、教材理解等新技能。由此可見,音樂師范生相對于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來講學的內容更多而非更專。
基本功思維主要是指始終緊扣核心知識和技能這個中心,守住這個底線,穩扎穩打,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能力,使之符合培養目標以及職業發展要求。基本功思維并不排斥專業技能發展,只是它特別強調的是職業能力的基礎性,即作為一名音樂師范生其個人音樂專業技能的提升必須建立在師范專業的基礎上,否則所謂專業技能便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不僅不利于個人專業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教師技能的提升。筆者有個學生畢業后到某地當中學音樂教師,曾感嘆說自己才畢業一年就把在大學里學了四年的東西都用完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大學四年里只關注個人專業技能的提升,拒絕甚至排斥師范技能。
三、基本功思維在高師音樂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和意義
基本功思維不僅可以指導開展高師音樂教學改革,推動我國高師音樂教學,而且還可以為中小學音樂教學提供大量合格的音樂教師,從而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
(一)為高師音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扭轉其中的非師傾向
高師音樂培養方案應以音樂教師為主要目標,在課程設置上注重音樂專業基本技能、知識和教師基本技能、知識,強調基礎性和一般性。在學生基本功掌握扎實之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導他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以及演出比賽技能和經驗,這便是一專多能,這樣學生便既能立足講臺,又能站穩舞臺了。
(二)為高師音樂教師的個人發展開辟了新天地
對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學專業教師來說,無論從什么學校畢業,無論原來專業技能有多強,獲獎有多多,來到師范院校首先是一名教師,而且是培養音樂教師的教師,培養音樂教師才是主要任務。教師便可在專業技能訓練和藝術實踐活動之外開辟新的活動領域——音樂教學研究,通過研究音樂教學規律、調查中小學音樂狀況、申報相關教學改革項目、出版并發表相關研究成果等方式實現個人新發展。
(三)為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基本功思維的指導下,學生必然會受到系統而全面的教師專業訓練,并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這些基本知識和技能不僅是他將來從事教師教育工作的資本,也是他進一步提升自己專業技能,甚至其他相關技能的資本。音樂教師基本功不僅可以幫他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而且還為他將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有利于成長成才。
(四)為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認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在基本功思維指導下培養出的音樂教師,職業目標更明確,專業技能更扎實,教學過程更規范,更具專業性和針對性。這些專業音樂教師必將會使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進一步規范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力保障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
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應以基本功思維為指導,以專業基本功和教師基本功為核心,推動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改革,為祖國培養大量高素質的音樂教師。
參考文獻:
[1]宋德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五項全能”比賽引發的思考[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02).
[2]辛恩利.“五項全能”比賽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科建設和課程改革的啟示[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9,(01).
[3]趙飛,馬菁宏.高師音樂教育改革之我見——以全國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基本功大賽為視角[J].高教探索,2013,(03).
[4]陳瑞喜.面向21世紀的教師基本功訓練[J].成人教育,1998,(Z1).
[5]甘元平.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J].音樂天地,2008,(06).
作者簡介:
賈志宏,海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