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結束了它高速增長的歷程開始了以一種“新常態”的模式繼續發展。盡管這種“新常態”使我國的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它也為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和升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各種金融改革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筆者將針對當下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金融改革面臨的問題與障礙來進一步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金融改革;問題與對策
“新常態”一詞源于達沃斯經濟論壇,其原意為經濟和金融危機后各經濟體經歷的漫長和痛苦的恢復過程。然而,對于近年來的中國經濟來說,“新常態”這個詞又隨著中國國情的特殊而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和內涵。作為一國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保障—金融業來說,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的升級和調整必將帶來我國金融業新一輪的深度改革。
一、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金融改革存在的問題
1.經濟增速放緩,金融系統風險增大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乏力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金融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經濟增速沒有恢復到以前的高位,還是保持在百分之七左右的水平,進而我國的金融業也在這種“新常態”的背景下隨著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轉變開始了它的換擋期和改革期。由于整體經濟增速的放緩,金融業的系統風險也越來越凸顯。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經濟的不景氣帶來的金融業管理風險極度增大,債務人的經營狀況差導致其不能及時還款,最終使得銀行大規模的貸款收不回來。
2.經濟結構升級滯后,金融環境沒得到改善
經濟的發展是金融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而經濟結構又是決定經濟能否得到高速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大幕的拉開,必將帶來我國金融業的結構調整和改革。金融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會得到結構調整和優化,使其更能有效地配置資本市場中的各種資源。然而,現實卻是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遲緩,遇到許多阻礙,最終使得我國的金融環境到目前還是沒有得到顯著地改善。進而,我國的金融創新的積極性也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因為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適合這種金融創新的大環境。
3.政府過多的行政干預,導致金融資源配置的低效
金融業作為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服務行業,本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它的資源配置,然而實際上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預,使得金融配置資源的功能被扭曲了。加之,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滯后,執行不到位,導致了金融市場資源投向不合理,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如,金融行業的資金投向大都是房地產和大型國有企業等產能過剩的行業),行政干預的作用也嚴重影響了金融業的創新活力。
二、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完善和健全金融改革的舉措及建議
1.強化風控意識,切實實施全面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的降低,金融行業的風險因素也越來越多。加之,金融機構決策者們的風控意識不是太強,最終導致了目前我國金融行業整體的風控意識淡薄。因此,各金融機構要轉變陳舊的觀念,強化自身的風控意識,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就是講銀行業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進行綜合管理,優化各金融機構風控組織框架。此外,還要把風險管理部門從金融機構中獨立出來,賦予其充分的部門職能,同時也要對風控部門做好監督使其真正發揮風險預警和風險處理的能力。
2.打破壟斷并充分開放金融市場,有效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
目前,中國金融行業中規模比較大的金融機構(如,四大國有銀行)都是國有企業,它們幾乎完全壟斷了我國全部的金融業務,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壟斷力量。故,我們需要打破這種壟斷,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程度,積極引入市場競爭。金融行業壟斷的消除將大幅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進而放松市場管制(如,市場的價格管制、市場主體進入和退出管制等),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參與到我國的金融改革和發展中去,早日實現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放松匯率管制和積極發展民營商業銀行等。
3.以互聯網金融的科技創新來實現金融改革的優化升級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開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加之,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與金融業務的充分融合誕生了互聯網金融等諸多的金融創新。“互聯網+”的金融創新打破了各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業以往的傳統發展模式,使得銀行不再采用粗放的規模擴張的發展路徑,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不斷的金融創新來滿足不同社會階層尤其是小微客戶的金融業務需要。各銀行通過與互聯網的充分結合,不斷在技術層面上創新出多種多樣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同時也填補了傳統金融與普惠金融之間的空白。
三、結論
盡管中國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實現了經濟的飛速發展,但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速開始減緩并且保持在同一水平,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發展過程。作為我國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核心的金融業同樣需要進行改革和調整,使其真正滿足“新常態”經濟的發展要求,走集約化的發展道路,進一步優化金融業務結構,重視金融創新,多樣化金融工具和手段,保持我國金融業持續強勁的發展活力,最終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平穩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岷峰,虞鵬飛.“新常態”下中國金融生存對策[J].企業研究,2014,(20):48-55.
[2]石玉軍,張智鵬.新常態下中國金融生態問題探析[J].甘肅金融,2015(03):30-32.
[3]王宇.新常態與中國金融改革[J].金融會計,2015(05):38-40.
[4]吳曉靈.新常態下如何繼續推進中國金融改革[J].財經界,2015(07):41-42.
[5]張承惠.新常態下應加快中國金融改革步[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5(04):35-36.
作者簡介:吳建利(1991.03- ),男,漢族,山東省菏澤市人,經濟學碩士,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國際貿易學專業,研究方向:國際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