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香
【摘要】近年來,社會的進步,使許多不同的經濟形式鱗次櫛比的出現,在以前,銀行僅僅只有中央銀行以及投資銀行兩種形式,而現在投資者為了更好地獲得經濟利益,出現了商業銀行這種銀行的經營模式。而商業銀行的存在也為更多為了貸款獲得資金的人提供了便利。而近幾年,商業銀行為了使信貸更加的合理化,更加的系統化,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進行管理。本文主要探討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信貸風險管理情況并針對這一情況,提出研究策略與改善這一現象的對策,以期降低我國現今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關鍵詞】商業銀行 信貸風險管理 現狀 對策
商業銀行是有別于中央銀行和投資銀行的一種新型的經營模式,它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其經營者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而它的存在也給了一些缺乏資金的投資者更大的便利。但是商業銀行在經營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為商業銀行主要的盈利方式就是通過信貸從客戶手中獲得利息,但是信貸業務是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的,為了更大程度的降低自身投資的風險,商業銀行在信貸上,應該對其進行信貸風險管理。本文主要探討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信貸風險管理情況并針對這一情況,提出研究策略與改善這一現象的對策,以期降低我國現今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
一、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現狀
(一)風險管理的手段落后
我國現今對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管理體制過于落后,一直以來我國都是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進行工作的。而傳統的操作方式存在著漏洞,因為人工操作,所以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就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在此基礎上對風險進行管理與預防是不可靠的。同時,商業銀行的管理人員與工作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也會增加信貸業務的風險。此外,一些商業銀行,至注重業務發展忽視信貸風險管理,這些原因都會降低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
(二)風險控制手段尚不健全
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其所建立的信貸風險管理的體制并不是十分的全面,管理的手段也是比較單一?,F今,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采取的擔保形式主要有抵押或保證貸款,實際上這兩種方法并不是十分的完善,不能夠百分之百的保證商業銀行可以收回貸款。雖然,抵押可以相對地減少銀行的損失,但是“失敗”的貸款業務確實存在一定比例,損失也是存在的。保證貸款的業務形式還存在著漏洞,現今常會出現企業間的相互擔保、多頭擔保。保證機制并不是十分的完善,難以良好地實施。
(三)信貸業務的風險等級難以準確的評估
在商業銀行進行信貸業務時,對于信貸業務的風險難以準確的評估,造成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優劣不齊。在商業銀行中,無法回收的資金是其經濟效益降低的一大原因。雖然,我國對于制度經過多次的改革與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良信貸業務仍然是存在的,其原因有許多。比如,銀行在信貸過程中只能通過客戶的基本信息及提供的財務數據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評估,而這些數據并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及發展趨勢,銀行對企業了解的不夠全面,難以準確地評估信貸業務的風險等級,是導致不良信貸業務出現的一大原因。
二、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銀行內容體制,重視信貸風險管理
若是想在商業銀行內進行信貸風險管理,銀行本身應對其做到足夠的重視,只有重視了,才有利于政策的實行。此外,我國現今信貸風險管理的體制并不完善,需要改善。同時改變以往信貸業務人工操作過多的現象,保證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還應重視商業銀行管理人員與信貸人員的素質的培養,才能夠有效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
(二)改善現今社會制度,促進業務發展
對于商業銀行對于小型企業投資過少的情況,國家可以給予一定的扶持,增加對于一些小型企業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的投入。希望我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加大力度對市場進行管理,也增大力度對商業銀行信貸集中現象的管理,增加風險投資的類型,以提高對于一些新興領域的支持。希望商業銀行和一些形式相似的從事商業貸款的機構不要只是從信貸集中這一政策上來規避投資的風險,還要建立完善的體系,對投資的風險以及機遇進行系統的評估,并且應該在進行商業貸款時,支持國家的政策,不要做與國家政策向違背的行為。在對商業銀行內部工作人員的管理中,不要一味的應用獎勵激勵制度,而應該獎勵完善的責任制度,將信貸過程中所要承擔的風險劃分,并規定主要責任人對該筆款項進行負責。為了商業銀行長遠的發展,不應將資金投放的領域局限在商業銀行本身所擅長的領域,而應開拓新領域,并且商業銀行不應將權利過于集中,而應將全力下放。對于一些小型企業也應考慮與之進行信貸,這樣有利于公司發展更多的優質企業,不要使信貸過度集中。應用這些政策,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信貸集中給社會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提高信貸人員素質,減少不良業務的發生率
在信貸活動中,銀行的信貸人員是需要對信貸業務進行詳細的調查和了解的,掌握著客戶的第一手資料與相關信息,對客戶的調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銀行對于信貸人員的素質管理不是十分的嚴格,信貸人員的工作不以銀行的利益為中心,就會加大銀行的損失,因此,銀行應加強對銀行內部員工特別是信貸人員的管理,建立信貸業務責任制,完善銀行內部的管理制度,可以大大降低不良業務的發生率。
三、總結
商業銀行的存在為許多企業提供了便利,改善了一些企業內部資金短缺的情況,同時商業銀行自身也可以獲利,本來是雙贏的事情。但是,近幾年商業銀行在進行信貸業務時,出現了不良信貸業務增多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導致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下降。本文就我國現今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進行探討,從中發現,商業銀行信貸集中,此集中包括集中于一個經濟領域或是集中于一些企業,這種情況的發生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下降。此外,信貸人員對于信貸業務的不負責也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下降。因此,加強對于商業銀行內部政策的改革,完善其制度是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趙洪丹,李海紅.論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成因與對策[J].時代經貿,2007(88).
[2]姜建清.銀行信貸退出理論和實踐研究[J].金融研究,2004,(1):15-20.
[3]閆麗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及其在中國的應用研究[J].經濟問題,2008,(11 ):21-23.
[4]陳宏.基于風險管理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內部控制的研究[J].會計之友,2010,(1):11-14.
[5]吳勇.新形勢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金融發展研究,2009(8):19-21.
[6]徐寧.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探討[J].宏觀經濟管理,2008(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