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
【摘要】本文探討了我國OFDI的現狀、并針對性地提出新時期我國OFDI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OFDI 現狀 對策
一、引言
2014年,我國成為全球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對外投資凈額的規模從2002年的299億美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6604.8億美元,位列全球第11位。
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分析
(一)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與存量規模大,但距離發達經濟體有差距
我國的對外投資規模的增加狀況:其總體趨勢是對外投資存量規模和流量規模呈遞增趨勢。經過多年的對外投資,我們的海外投資存量規模依然較小以2012年各主要經濟體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例,該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中國香港、日本、中國的對外投資存量規模分別為51911億美元、18082億美元、14968億美元、15472億美元、13098億美元、4336億美元、5319億美元,我國的對外投資存量規模僅為同期美國的10.2%、英國的29.4%、法國的35.5%、德國的34.3%、中國香港的40.6%、日本的50.4%,差距巨大。
(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布于集中于主要經濟體和地區
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集中于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香港、歐盟、東盟、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這六個主要經濟體占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六至八成的份額。就對外投資流量而言,從2007-2010年,中國對這六個經濟體的總直接投資合計分別為169.5億美元、443.4億美元、449.6億美元、524.5億美元、548.1億美元、704.6億美元,分別占據了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64%、79.3%、79.6%、76.3%、73.4%、80.3%。就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來說,2007---2012年,中國在這六個經濟體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分別為804.1億美元、1330.9億美元、1917.7億美元、2414.3億美元、3270.7億美元、4019.9億美元,分別占據了中國同期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68.2%、72.3%、78.1%、76.1%、77.0%、75.5%。
(三)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進了東道國的利益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就業和稅收等方面都做出了貢獻。我們以就業和稅收這兩方面為例,來說明這一情況。在2010-2013年間,在我國境外直接投資雇傭員工分別為110.3萬人、122.0萬人、149.3萬人、196.7萬人,其中,雇傭外方員工分別為78.4萬人、88.8萬人、70.9萬人、96.7萬人,來自發達國家的雇員在2011-2013年間分別為10萬人、8.9萬人、10.2萬人。2011-2013年間,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為東道國分別帶去220億美元、221.6億美元、370億美元的稅收收入。
(四)對外并購日益活躍
傳統上,綠地投資(創建投資)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方式。近年來,海外并購、股權置換、風險投資等投資方式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主體積極采用。我國海外并購的金額從2004年的30.0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529.0億美元,十年間增加了16.6倍,這十年間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總額達2266.5億美元。2013年,中國并購投資占據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半壁江山,達到49.1%并購領域也呈現多元化特點,涉及采礦、電力、文化娛樂、交通運輸建筑等多個領域。
三、進一步發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促進體系
據裴長洪等(2012)統計,美國自1949年即建立了保障投資者對外投資的法律,其通過多達1856個BAT(雙邊投資協定)和1982個避免雙重征稅協定保護其海外投資者。縱觀美、日、歐美、等對外投資強國(地區),他們無不是建立了完善的海外投資保障體系,并與時俱進,在適用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為此,我們也必須建立相應的投資保障促進體系,助力我國對外投資跨越發展。
(二)積極進軍發達歐美經濟體
一方面,歐美發達經濟體與我方的“制度距離”差距較大,所以,對歐美發達經濟體的投資能夠優化我方的海外投資結構。另一方面,技術尋求型投資和市場尋求型的對外投資都能促進我國的產業升級,而歐美發達經濟體科技較我方有優勢,其大多是傳統的科技強國,其消費市場特別巨大,因此,我們需要針對歐美地區增加以技術尋求和市場尋求為動機的投資,從而促進我國的產業升級。總之加大對歐美地區的投資力度是我國海外投資集約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發揮海外華商網絡的作用
汪占熬,張彬(2013)實證測度了社會關系網絡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程度,表明社會關系網絡對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發展有著更為顯著的促進作用。為此,我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要充分利用同種同源等有利因素,通過血緣、親緣及宗族等加強與海外華人網絡的聯系。
(四)均衡東道國權益和投資者利益
我們的政府一直通過各種努力,為我國的對外投資創造良好環境,如,近年來,簽訂了多個自貿協定,目前已經簽訂14個自由貿易協定,其中相關投資條款為我們進入對方提供了極大地便利,有雙方政府背書的協定也將降低投資的政治、安全等風險。我們的企業在對外投資時,需充分利用好已有的便利;通過內部的律師、研究部門、外部的國家相關投資信息服務,避免侵犯當地勞工權益、觸犯東道國壟斷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提高環保意識,在投資時樹立可持續發展觀點,不能以破壞東道國環境為代價去謀取收益;以收益的適當比例反饋東道國為東道國的發展貢獻力量,樹立良好的正面形象。
(五)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當前,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中的金融類投資和非金融類投資都是以美元計價結算居多,這會產生匯率風險、運營成本增加等問題。因此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使人民幣成為跨境投資的計價結算貨幣必將使我方對外直接投資匯率風險和運營成本降低以及核算便利化。2011~2014年,年度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金額累計達20208億元,其中,我國OFDI人民幣結算金額累計3321億元,年度直接投資、OFDI人民幣結算金額分別從2011年的1066億元、159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10486億元、1866億。與2011年相比較,OFDI人民幣結算增加了10.7倍,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比例在不斷增加。政府部門應加大對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RCPMIS)、跨境人民幣結算系統(CIPS)、離岸人民幣市場、人民幣清算行等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強對外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支付結算支持力度。
參考資料
[1]裴長洪等.海外投資促進體系[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203-204.
[2]汪占熬,張彬.社會關系網絡與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嵌入研究[J].求索,2013(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