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梅
摘 要:化學學科看似簡單易學,實則知識點眾多,紛繁復雜。很多人都將化學視為理科中的文科,認為只要背會就可以了,但是從教數年后,發現化學不是簡單的背誦,找到方法,激發興趣,一樣可以學出花樣,學出精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正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學習興趣;師生關系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用心了解了柯爾克孜族文化,在文化上尊重學生,在生活中幫助他們。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給他們講述《瑪納斯》中的精彩故事。《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史詩,是柯爾克孜族的驕傲,當我去了解《瑪納斯》,講述《瑪納斯》的時候,我看到了認可,學生把我當成了一家人。在課后,學生會給我講述一些其他的民族文化,我會選一些簡單的、膾炙人口的像《詠鵝》一類的小詩,他們特別喜歡,會很用心地記在筆記本上,沒事時讀幾句;我也會把名人名言找柯爾克孜族老師翻譯出來,用拼音的方式讀出來再告訴他們,他們學習時,像得到了寶貝一樣。我也會向他們學習一些柯爾克孜族日常用語。在學習中我們建立了互信,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了幫助我解釋專業名詞,很多學生翻閱了相關書籍,在課堂上我講漢語時,就會有學生舉手解釋柯爾克孜族語,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我先找酷愛畫畫的吐爾遜阿依在黑板上畫了一條小河,河上有一座橋,橋上有三個人,而在河中有三條小船。在吐爾遜阿依畫畫的過程中,學生都好奇地看著我,心里想著化學老師這節課要干什么?在學生的猜測中我寫下了課題“氧化還原反應從“河”說起”,開始導入新課。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河是什么?“橋”是什么?有幾座“橋”?“三個人”是什么?“三條船”是什么?開始時,學生三三兩兩地討論著,幾分鐘后小組發言告訴我,“河”是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化學方程式;“橋”
是雙線橋;有兩座橋;“三個人”分別是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三條船”則分別是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被還原。主線找到后我寫下了CuO+H2=Cu+H2O,從化合價的變化入手,用雙線橋法表示了氧化還原反應,學生聽得很認真,感覺效果不錯,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在課堂練習中爭先恐后地搶著上黑板,結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生動有趣的課前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校于2014年9月實現了“班班通”教學。在沒有“班班通”時學生接觸的化學實驗很少,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很多實驗都是演示實驗,由于時間有限,很多實驗只演示一遍,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草草結束了,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現在有了“班班通”,我們可以制作合適的PPT去講解,免去了邊擦黑板邊寫板書沒有時間記筆記的煩惱;利用“班班通”,我們用動畫的形式做演示實驗,可以多次重復進行,既環保,又節約時間,學生看得也清楚、明白。“班班通”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個班都會有一些有個性的學生,這些學生個性雖然各不相
同,卻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有藝術天分,沒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小三科”,他們更是不屑一顧,我曾經也為此頭疼過,放棄過。在一次運動會中,我發現那個愛唱歌的,想當明星的堅西別克特受歡迎,了解以后才知道,他唱的很多歌都是自己創作的,有關于家鄉的,有關于父親的,也有關于我們學校的,我的心為之一震,這個留著雞冠頭,穿著另類小腿褲的男生居然這么有才華。平日里我們都在忽略他、打擊他,只因為我們選擇的路不同。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天賦都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得到發展。我試著接受他、尊重他,發揮他的音樂天賦,把一些知識總結讓他用歌唱出來,他唱得很認真,其他同學聽得也很認真。多次以后,堅西別克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我們班的化學成績也上去了。后來,我又試著讓“小畫字”把他們理解的化學知識做成漫畫,他們做得很認真,效果當然也不錯。
有個性的學生必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尊重他們的個性,揚長避短,發揮他們的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做到有教無類,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你一定會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名學生都是才華橫溢的,只是有的內斂,有的外露,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并總結,找到命脈,就一定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理想的目標。
參考文獻:
高麗.新課標下提升高中生化學學習興趣的途徑[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