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亮
21世紀需要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才。創新教育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下面我就針對怎樣讓初中數學課堂洋溢生命激情,綻放創新之花談談自己的做法,僅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自身應有創新意識
長期以來,“師道尊嚴”的思想在我們廣大教師心目中根深蒂固,我們錯誤地認為課堂是教師的,自己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是權威,是主宰,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其實,這樣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是一件創新性的活動,特別是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學,本來就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一個方法創新的過程,要想很好地完成此過程,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教師應該具有創新意識。因此,在學習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數學教材時,我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走入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做他們的合作伙伴,并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愛好,用友善、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正是自己的創新意識感染了學生,學生的創新思維被激活了。
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也是激發他們創新欲望的好方法,現代物理學奠基人愛因斯坦曾經說,教育應該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禮物來接受,而不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新課改也積極倡導改變陳舊教學模式,重新審視教師的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因此,在學習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數學教材時,我總是盡力和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點燃他們的創新思維火花。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變量與常量》《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怎樣判定三角形全等》等課時,我從不吝嗇自己的贊美語言,積極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優點及時表示對他們的欣賞之意,并虛心接受他們的意見,不僅做學生的老師,也做學生的朋友,這樣學生就覺得老師和他們是平等的,師生關系也就融洽了、和諧了。
三、運用自主探究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教學方式單一、枯燥,主要是靠我們教師的說教,這樣的“滿堂灌”“一言堂”學生毫無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發展了,新課改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因此,在學習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數學教材時,我積極采用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我并沒有給學生一一講解本節的重難點,而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把全班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名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匯報員,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然后意見統一后,匯報員向全班學生做匯報,同學們正是在積極的探索中具有創新能力。
初中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邏輯和思維的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項短時間的事情,需要廣大教師的堅持不懈。因此,我們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產生創新意識,才會具有創新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堅持不懈,學生的創新之花定會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悄然綻放,我們的學生就會成為有創新能力的人。
參考文獻:
[1]王克林.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年會論文集,2007(05).
[2]楊劍智,淡文霞.怎樣指導學生提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