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華
摘 要:初中階段開設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就是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信息技術的動手能力就是要使學生能夠應用計算機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際操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生活化;主體地位
初中階段開設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就是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以往重視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到重視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發生了很大的變革。相應地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也要進行大的變化和革新。
一、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信息技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所不同,學生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有掌握上機操作的知識。信息技術的動手能力就是要使學生能夠應用計算機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際操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要改變以往教學理念中教師主宰課堂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人。新課改之后也要倡導這種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果教師還依然是采取以往的一言堂教學模式,那么學生的主體地位就無法體現。所以教學中不能滿堂灌,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質疑、去創造。將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且在應用中能夠有所創新。
二、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密切相連
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提高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因素。信息技術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到實際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將單一的信息技術知識轉化為豐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富有趣味性。生活中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的方面實在是太多了,教師要善于發現并把這樣的內容結合到教學中,豐富教學、豐富學生的創作素材,提高教學效果。給學生一定的創造機會,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好,也可以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比如學生為班級設計墻報,為學校設計櫥窗內容等,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與看得見的生活內容密切相連,這樣才能使學習更加富有實效性。
信息技術的應用性是這門學科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動手能力開始,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學習中。
參考文獻:
吳余紅.企業文化滲透于中職德育工作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