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文
【關鍵詞】 中職語文;“任務引領”教學法;應用;激發欲望;化解難點;學習目標;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49—01
“任務”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定擔負的工作;二是指定擔負的責任。在職業教育課堂教學中,“任務”一般指學生需要通過某些活動完成的一些事。“任務引領”教學方式就是指通過師生共同確定學習任務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完成學習或工作任務,逐步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和職業行動能力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實施“任務引領”教學方式,主要要抓住設計任務、解析任務、完成任務和評價任務等四個環節。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科學設計任務,激發學習欲望
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學習任務,是實施“任務引領”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中國教育家黃炎培認為,職業教育應該注重實用,注重同社會生活的聯系,重在形成實際技術。應該堅持“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的教學原則。
任務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任務是教學目標實現的載體,應具有目標性;2.任務可細化分解成一個個子任務;3.任務源于學習問題、生活經驗和工作崗位,應具有真實性;4.任務能涵蓋教學目標知識點和技能,并在完整的過程中內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應具有完整性;5.任務不能過于枯燥而單調,應該充滿樂趣,以吸引學生長時間地關注和投入,應具有趣味性;6.任務是學生通過一定的途徑,在自主和協作下能完成的任務,不能太大太難。
二、認真解析任務,化解學習難點
在教學學習任務設定之后,教師就要認真講解分析課文,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掃清障礙,準確描述任務,使學生理解各項任務的豐富內涵和多重意義,進而明確“為什么”,為制訂完成任務的方案和路徑理清思路,創造條件。可將學生根據學習狀況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開展組內討論、辯論,互相提問解答,使重點進一步突出和鞏固,使難點進一步化解和突破,使完成任務的方案和途徑進一步明確,為進一步完成任務作好鋪墊。解析任務是實施“任務引領”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要增強其實效性,就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過硬的專業基本技能,還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心理和自我展示心理,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三、積極完成任務,實現學習目標
完成任務是實施“任務引領”教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的歸宿。美國現代西方重要的教育理論流派“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倡導者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學習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學會學習和創造性學習,鼓勵學生的自我評價”。因此,在學生全面理解任務的內涵、完成任務的難點得到化解之后,教師就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明白“怎么做”,努力強化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使學生對學習和完成任務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實現學習目標。
一是創設情境。教師可運用多媒體信息化手段,創設有助于學生了解任務、理解任務、完成任務的生動、逼真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歷其事,若見其人,若有所悟,從而輕輕松松完成任務。
二是音樂烘托。教師可選擇播放與學習任務有關的中外經典名曲、輕音樂,使學生在美妙音樂烘托中緩解壓力,放松情緒,進而感知任務、理解任務、記憶任務、完成任務。
三是競賽激勵。教師可利用中職生好勝心理強這一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組內成員間競賽、全班性競賽,限時回答問題,限時寫出字詞,限時背默詩詞等,激勵學生在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中完成任務。
四是角色表演。教師可讓學生扮演成課文中的人物、動物、植物等不同角色,根據課文故事情節和語言表達等,進行分角色朗讀、分角色對話、分角色游戲、分角色表演,讓學生在角色表演中感知任務,理解任務,體驗情感,增長見識,進而完成任務。
四、準確評價任務,檢測學習效果
一般情況下,可先由學生自己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再由學習小組內成員互相評價各自學習任務完成情況,最后由教師進行檢查評分或組織疑點難點討論綜合評價,以此來檢測學習效果。任務結束實施評價之后,教師要及時講評,反饋矯正,查漏補缺,確保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全面達成教學目標。
“積跬步而致千里,聚細流而成江海”。任務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載體,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個任務的過程,是“教——學——做”的完整行動過程。只要教師勤于探索,勇于實踐,耕耘不輟,弛而不息,堅持科學設定任務,認真解析任務,引導幫助學生完成一個個任務,教學目標定能實現,教學質量必將提高。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