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強紅
【關鍵詞】 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構建
【中圖分類號】 G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9—0064—01
生物學科,是科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利用高中生物教學,對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提高,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探究性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是構建高效生物課堂的必要因素。
一、構建高中生物探究性課堂的困難
1. 生物實驗設施配置與使用力度不足。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學習,需要借助實驗的輔助。許多高中學校具有較為完善的生物實驗設備,可以滿足高中學生探索生物知識的需求。但是,許多實驗材料的缺失阻礙了生物實驗的開展。生物學科所涉及到的一些實驗材料與藥品不易購買,許多時候,教師只能自己做實驗向學生展示,學生無法利用現有的實驗器材去自主實驗,影響了學生生物知識探索能力的提高。
2. 教師對于探究性教學重視度不足。教師對于學生探索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著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課堂的構建成功率。許多高中教師將高考作為教學的終級目標,讓學生在高考中答對更多的題,取得更高的成績。這樣的教學觀念,讓教師看不到探索性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也忽視了高中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教師不能主動地針對學生的探究能力設置教學內容,讓學生沒有機會成為生物知識的探索者。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的構建方法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要促進學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已經成為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重點。下面,筆者針對高中生物教學內容,提出幾點探索性課堂的構建方法。
1. 培養學生探索興趣。要進行高中生物探索性課堂的有效構建,教師最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探索興趣進行培養。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師,都應當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做好備課工作。針對高中生物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將教學內容與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進行結合,利用創新性的教學內容安排來提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索興趣,使課堂教學更有效率,使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提高得更快。
比如,在講解《細胞的基本結構》的時候,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合理安排,利用懸念的設置或者情境的創設等方法,促進學生探索欲望的激發。教師可以先對人體的結構、房屋的結構等進行分析,之后從人體的組成、植物的組成中引出細胞這一概念,并提出:“那么細胞是由什么構成的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這樣一來,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細胞的構成進行研究與分析。利用教學內容的創新,學生的探索興趣得到激發,探索性課堂的構建才更有意義。
2. 創新高中生物教學模式。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情緒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從高中生物教學目標入手,結合教學內容與特點,根據自己的業務能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堂模式。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生物知識的灌輸者,總是讓學生在配合自己的過程中去機械地記憶生物知識。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教師需要將合作學習模式以及探究學習模式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給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權利。
比如,在講解《種群的結構》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閱讀學習資料或者視頻資料,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不同種群的結構特點,去總結一個具有普遍特點的種群結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去分析不同種群的現象,小組成員自主思考,利用探索方式完成生物知識的學習。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得以培養,也可以體會到探索學習的樂趣,逐漸養成自主探索的好習慣。
3. 師生共同探索生物知識。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成功構建高中生物探索性課堂,就要改變傳統的師生觀,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平等了,學生才能信任教師,認可教師的引導,配合教師共同完成生物知識的探索。
比如,在講解《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從生態系統入手,與學生共同討論生態系統的構成,并與學生討論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題,自己與學生一起就問題進行分析,共同解決,促進探索性課堂的構建。
綜上所述,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去充實自己的頭腦,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物學習能力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積極參與、主動探索,會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快速提高。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