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 梁雪
摘 要:自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機以來,其原油財稅制度嚴重缺乏穩定性,成為新項目開發和現有項目執行需要考慮的重要風險因素。阿根廷原油財稅制度有兩個特點:一是政府不斷在“抑制外銷、壓低實現價格、發展國內經濟”和“與國際接軌、提高實現價格、鼓勵原油開發”之間追求平衡;二是政府通過財稅制度調節石油公司的原油內外銷,而不是直接規定具體的內銷義務。
關鍵詞:阿根廷 原油 財稅制度 歷史演進
中圖分類號:F81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6-058-02
引言
財稅制度是政府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反映著政府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阿根廷現行的原油財稅制度也不例外,其背景可追溯至2001下半年開始的金融危機。2001年7月,由于經濟低迷,阿根廷政府陷入債務危機,財政形勢急劇惡化,債務償還出現困難。8~11月,政府債務危機演變成金融危機,股票市場大跌,債券市場利率飆升,資金迅速出逃。12月,走投無路的阿根廷民眾走上街頭,示威游行、哄搶商品。12月20日,總統德拉魯阿辭職,之后的11天內,又有4位總統辭職,造成了罕見的政治危機,政府瀕臨崩潰邊緣。為了治理危機,使阿根廷走出困境,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其中“限制油氣出口、壓低國內油氣價格,幫助國內經濟復蘇”的政策對阿油氣工業產生了重要影響。該政策實施后,確實起到了拉動國內經濟的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投資者的利益遭受嚴重損害,阿根廷油氣工業發展放緩。此后,阿政府始終處于一種兩難境地——努力在發展國內經濟與鼓勵油氣工業發展之間尋求著政策平衡。
一、阿根廷原油財稅制度的歷史演進
1.第一階段,原油財稅制度寬松期(2001年金融危機前)。
1967年,阿根廷頒布《碳氫化合物法》(LEY NO 17.319),成為阿根廷第一部油氣工業的基本大法。該法規定:外資石油公司以風險服務合同的方式參與阿根廷油氣開發,所生產的油氣內銷,由國家統一定價,并且只能銷售給國家石油公司YPF。外資石油公司的產量只有在滿足該國家油氣消耗需求之后,才可以出口。
1985年,阿根廷頒布《休斯頓計劃》(Houston Plan),外資石油公司獲得了油氣銷售自由權利,即內銷可以銷售給YPF,也可以選擇其他的買家。
1989-1992年,阿根廷對外資的鼓勵達到頂峰:YPF被私有化;外資石油公司不僅擁有油氣銷售權利,而且可以自行處置銷售取得的外匯。
2.第二階段,原油財稅制度趨緊期(2001—2008年)。
2001年,阿根廷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國內通脹率高達50%,各種消費品價格上漲,阿根廷政府于是調整了財稅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入出口稅制度。通過出口稅制度,外資出口被強行征稅,既增加了國內外匯儲備,又迫使外資減少油氣外銷,增加了國內供應量。
原油價格的人為限制,造成了市場的扭曲,嚴重打擊了外資石油公司的投資熱情。但是,此時的阿根廷政府更關注國內經濟的發展,壓價決心堅定。2002年原油出口稅有效稅率為16.67%,2004年為20%,2007年設定原油出口稅天花板價格①,即當國際油價超過60.9美元/桶,原油出口商最多只能獲得42美元/桶的收入,超過42美元/桶的部分都要作為出口稅上繳政府。并要求油氣生產商必須滿足國內所有煉廠需求以后才能出口。
3.第三階段,原油財稅制度搖擺期(2009年至今)。
隨著阿根廷經濟的恢復,國內原油銷售價格開始上漲,超過了原油出口稅的天花板價格。例如,2007年規定的原油出口稅天花板價格為42美元/桶,但在2008年,一些高品質的原油已經在阿根廷國內賣到47美元/桶;在2010年末阿國內原油銷售價格可達50~55美元/桶;至2012年,更是超過70美元/桶。
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財稅制度開始進入搖擺期,一方面政府需要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通過逐漸提高原油出口稅天花板價格以鼓勵外資,另一方面政府仍然希望從油氣工業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從而導致了財稅制度的多變。
二、現行阿根廷原油財稅制度分析
現行阿根廷原油財稅體制為礦稅制,主要稅種包括礦稅、生產稅、出口稅、省銷售稅和所得稅等。內銷超額收益稅是新出現的一個稅種,增加了原油內銷稅負,需要特別關注。
1.礦稅。目前,阿根廷原油礦稅需逐月繳納。原油礦稅稅率為12%,稅基為包括原油外銷和內銷在內的總銷售收入。具體計算公式:T礦稅=(R外銷+R內銷)×12%
其中,T礦稅表示礦稅稅款,R外銷表示外銷實現收入,R內銷表示內銷實現收入。實現收入是指內外銷發票上的實際金額。
2.生產稅。根據政府批準的NO.3129省法案《Santa Cruz省原油延期許可協議》和NO.2387、NO.1464法案《Mendoza省原油延期許可協議》,若區塊獲得延期,油氣作業者每月以生產稅的形式支付延期礦稅,稅率為3%。生產稅計算方法與礦稅一致,具體公式:T生產稅=70×3%×Q外銷+R內銷×3%
其中,T生產稅表示生產稅稅款;外銷價格超過70美元/桶時,按外銷價格70美元/桶征稅;R內銷表示內銷實現收入。
3.出口稅。政府基于原油銷售實現價格建立了價格情景和相應的稅收機制,2013年1月,政府剛剛對出口稅的征收辦法進行了修改。當國際油價大于80美元/桶時,70美元/桶為封頂價格,高于70美元/桶的部分全部征收為出口稅。國際油價小于80美元/桶時,政府未做規定。
4.省銷售稅。省政府針對原油內銷征收省銷售稅,省銷售稅的稅基為原油內銷收入,稅率各省不盡相同,一般為2%左右。
具體公式:T省銷售稅=R內銷×TR省銷售稅
其中,T省銷售稅表示省銷售稅稅款,R內銷表示內銷實現收入,TR省銷售稅表示省銷售稅稅率。
5.所得稅。所得稅按照稅后利潤的35%征收。
6.內銷超額收益稅。內銷超額收益稅是近來少數省份新出現的稅種。以Santa Cruz省為例,對于延期原油合同,“當原油內銷價格超過70美元/桶時,超出的部分被認為是超額收益,需繳納內銷超額收益稅。該稅的稅率為20%。具體公式:T內銷超額收益稅=(P內銷-70)×Q內銷×20%
其中,T內銷超額收益稅表示內銷超額收益稅稅款,P內銷表示內銷價格,Q內銷表示內銷量。
3.今后阿根廷原油財稅制度的變化可能。
從阿根廷原油財稅制度的演進來看,當前阿根廷政府調節的稅種主要是出口稅和內銷超額收益稅,它們的變化可能如下。
第一,出口稅天花板價格可能繼續提高。2007年天花板價格確定為42美元/桶,到2013年確定為70美元/桶,提高了28美元/桶。盡管如此,天花板價格仍然與當前的國際油價存在明顯差距,為了與國際油價接軌,阿根廷政府可能會繼續提高出口稅天花板價格。
第二,內銷超額收益稅提高。當前,出口稅天花板價格確定在70美元/桶,國內原油價格約為75美元/桶,阿根廷政府盯住兩者差距制定了內銷超額收益稅。為了獲得更大利益,阿根廷政府可能會繼續提高內銷超額收益稅,直至內銷比外銷稍有優勢,甚至是達到內外銷平價。
三、結論與建議
阿根廷原油財稅制度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政府不斷在“抑制外銷、壓低實現價格、發展國內經濟”和“與國際接軌、提高實現價格、鼓勵原油開發”之間追求平衡;二是政府通過財稅制度調節石油公司的原油內外銷,而不是直接規定具體的內銷義務。對于以阿根廷原油為目標資產的中國石油公司,建議在新項目開發評價和現有項目執行評估中,密切關注原油出口稅、內銷超額收益稅、原油外銷價格、原油內銷價格4個因素的變化狀況,有利優化項目價值。
注釋:
①原油出口稅天花板價格控制了油氣生產商每出口1桶原油最高可以取得的收入。
參考文獻:
[1] SABUNANI CHIRAG.Country Overview:Argentina[R].愛丁堡:Wood Mackenzie,2013
[2] 南美三個主要產油國的石油稅制對投資的潛在影響J·L·史密斯國際石油經濟,1996(02)
[3] 孫洪波.阿根廷的油氣開發政策與中阿能源合作.拉丁美洲研究,2010(05)
[4] 高靜.阿根廷經濟危機前后的外國直接投資.拉丁美洲研究,2003(03)
(作者單位: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評價所 北京 100083;中石化國勘阿根廷公司 北京 100092)
[作者簡介:盧艷(1980-),女,漢族,湖北潛江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石油經濟研究;梁雪(1984-)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中級職稱,從事經濟分析)(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