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敷配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慢性胃炎機制探討
萬俊華,尹曉華,孫素嬌,王妮
河北省中醫院脾胃病一科,河北石家莊050001
[摘要]目的針對穴位貼敷配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慢性胃炎的機制進行探討。方法隨機選擇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實施胃復春片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穴位貼敷配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針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究中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8.33%,對照組的為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慢性胃炎的治療中,穴位貼敷配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可以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穴位貼敷;化濁解毒中藥治療;慢性胃炎
[中圖分類號]R530 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10(a)-0188-02
[作者簡介]萬俊華(1976-),女,河北阜城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中醫護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7-05)
[基金項目]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2014-2015年度中醫藥科技項目(2014031)。
Discussion on Mechanism of Acupoint Sticking Cooperated with Huazhuo Jiedu Herbs 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WAN Jun-hua, YIN Xiao-hua, SUN Su-jiao, WANG Ni
First Depar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He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050001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upoint sticking cooperated with Huazhuo Jiedu Herbs 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September 2013 and Sept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evenly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ifuning Tablets, 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oint sticking together with Huazhuo Jiedu Herb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a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8.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m(P<0.05).Conclusion Acupoint sticking cooperated with Huazhuo Jiedu Herbs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due to its remarkable effect and high safety.
[Key words]Acupoint sticking; Huazhuo Jiedu Herbs therapy; Chronic gastritis
在臨床治療中,慢性胃炎是常見病,慢性胃炎治療存在難度,病情容易反復發作[1],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胃痛。慢性胃炎的類型有很多種,例如膽汁反流性胃炎、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較高的發病率,而且病程長,治療難度大,所以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健康。該研究隨機選擇2013年9月—2014 年9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針對穴位貼敷配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慢性胃炎的機制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有34例,女性26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為(42.3±1.5)歲。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為(42.5±1.3)歲。該研究中的所有患者的慢性胃炎的類型,該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第一,有消化道潰瘍、胃黏膜重度異型增生、胃癌、十二指腸腫瘤患者排除。第二,有嚴重心、腦、肝等原發性疾病、精神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第三,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排除。該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所有患者自愿參與該研究,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病程、臨床癥狀、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慢性胃炎患者的西醫診斷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慢性胃炎的中醫辨證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患者的中醫辨證分型為:脾胃虛弱證:胃脘痛、倦怠乏力、舌質淡紅、苔白、口淡、脈細弱。脾胃濕熱證:胃脘脹痛、舌質紅、胃脘灼熱、胸悶、口干、口臭;胃絡淤血證:胃脘刺痛、舌質暗紅或者是有瘀斑、黑便、脈弦。濁毒內蘊證:胃脘灼熱疼痛,或伴痞悶、嘈雜,或口干喜冷飲,口臭,或牙齦腫痛,口舌生瘡,或心煩不寐,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暗紅苔黃厚膩,脈滑或滑數。
1.3方法
對照組:實施胃復春片治療。該研究中的對照組慢性胃炎患者實施胃復春片治療,胃復春片(生產廠家:杭州胡慶余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Z20040003)4片/次,3次/d,均在飯前30 min服用,口服。
觀察組:穴位貼敷配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該研究中的觀察組患者實施化濁解毒中藥治療,并配合穴位貼敷。其中化濁解毒中藥配方為:藿香12 g、佩蘭12 g、黃連12 g、半枝蓮15 g、黃芩12 g、厚樸15 g、砂仁15 g、茯苓15 g、白花蛇舌草12 g、茵陳15 g、香附15 g、半夏12 g。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加減藥物和藥量,例如胃脘痛嚴重患者可以加用延胡索15 g、白芷12 g,胃脘脹痛明顯患者加用陳皮12 g、枳實15 g、厚樸15 g;舌質白厚膩、納呆患者加用雞內金15 g、荷葉10 g等。1劑/d,早晚服用。患者的穴位貼敷取穴位為脾、胃、肝、內分泌的耳穴,使用穴位探尋治療筆在患者的耳廓尋找相應的穴位,在探穴筆發出響聲后,即為陽性反應,對患者的該處進行常規的消毒,使用鑷子選擇割好的膠布,對準穴位緊貼壓在上面,停留3 d每天進行按壓,按壓次數為3~4次,按壓程度以耳廓皮膚發紅為準,雙耳交替進行。
該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完成2個月的治療后,對患者進行實驗組檢查、胃鏡檢查,確診治療效果。
1.4評價標準
針對該研究中的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采用的標準為: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胃鏡等檢查,炎癥明顯好轉,異型增生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胃鏡等檢查,炎癥有所好轉,異型增生減輕;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實驗室、胃鏡等檢查炎癥縮小程度>50%,異型增生有所減輕;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1.5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該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8.33%,對照組的為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慢性胃炎是臨床治療中,常見的一種疾病,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安全[4]。慢性胃炎有癌變的可能性,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降低癌變率,提高治療效果。
該研究針對穴位貼敷配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慢性胃炎的機制探討分析,結果顯著穴位貼敷配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慢性胃炎的有效率為98.33%,胃復春片的治療有效率為80.00%,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胃炎患者的發病機制為脾胃虛弱,或者是因為飲食不當、外邪犯胃等造成的胃臟損傷,日久郁熱蕰毒,造成濁毒內蘊。從中醫學的角度進行慢性胃炎的治療,則以濁毒發病機制入手[5]。化濁解毒中藥治療就是以濁毒發病機制為主的慢性胃炎治療藥物,其中藿香化濁、醒脾和胃,佩蘭宣化濕濁、和中定痛,茵陳利水治脾胃,黃連清熱瀉火、解毒,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根據研究藿香可以抑制腸管痙攣性收縮、內臟絞痛的發生,可以將胃蛋白酶活性提高,佩蘭則有抗腫瘤活性的作用,可以對胃黏膜進行促進,促進胃液的分泌,促進消化。砂仁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環,提高腸動力等[6]。
化濁解毒中藥方,在慢性胃炎治療中的應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等,提高患者對微量元素的吸收,改善患者的貧血癥狀,提高患者的疾病抵抗自愈能力。中醫認為,耳為氣血百脈的交匯之處,與全身的臟腑、經絡密切相關,按壓耳穴可起到活血通絡之作用,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7],并且耳穴多選脾、胃、三焦、神門等穴位,具有調節脾胃,通利三焦之功[8]。現代研究將穴位貼敷聯合化濁解毒方,治療慢性胃炎,可以實現解毒、化濁、活血等功效,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從該研究結果可以得出,穴位貼敷聯合化濁解毒中藥治療慢性胃炎,效果較好,可以進行推廣應用。
由于時間、經費等影響,此次研究樣本量較少,區域狹窄,該研究的病例局限在本醫院,在下一步工作中,應開展多院合作、多中心協作,增加臨床觀察的區域范圍及病例數量,提高研究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平.脾胃培元散穴位貼敷治療慢性胃炎觀察與護理[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8):786-787.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06, 11(11):674-684.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4]孟憲鑫.基于濁毒學說應用化濁解毒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期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及機制探討[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4.
[5]周盼盼,王彥剛,魏娜,等.化濁解毒方配合耳穴貼壓治療慢性胃炎失眠癥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2,27(4):39-40.
[6]張金麗.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辨為濁毒內蘊證的探討及臨床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2.
[7]林伶.耳穴按壓對腹腔鏡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D].長沙:中南大學,2011.
[8]劉素英,林芳,王玲玲.耳穴壓丸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臨床觀察[J].全科護理,2011(3):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