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炳同


【摘 要】來自于貧困山區的學生希望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走出大山。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和精神上都缺乏親人的關愛,遠離家庭的學校生活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更加的具有人性化,充分考慮到貧困山區孩子的內心需要,做好班級日常管理的情況下,要做好學生內心的支持與依靠,讓給其積極順利的完成在校期間的學業。
【關鍵詞】貧困山區學生;班主任;班級管理
設立在城區的貧困山區學生的學校,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別是大多數學生由于離家太遠,一般處于住校學習狀態。他們寄希望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從而能夠走出大山。他們缺乏家人的日常關照,只身一人來到城市讀書,在一定程度上有孤獨無助感,甚至感覺自我在孤獨奮戰,身上寄托著自身與家屬的期望。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具有多重角色需要,從而來滿足貧困山區學生在校期間的多種需求。
一、貧困山區學生在校期間的特點
當班級管理中,大部分學生來源于貧困山區學生時,在管理上會具有一定壓力。大多數學生屬于住校學習,他們缺乏親友的關愛,在內心上缺乏一定安全穩定感,情緒會有更多的波動。他們肩負著自己對未來的期望以及家屬對自己的期待,貧困的家庭讓他們在學習上會有更多的壓力,如果不能有效的通過讀書來走出貧困山區,他們未來的道路會更加的艱難。因此在心理上,他們與其他常規生長在省城等大城市的學生而言,他們內心所承受的壓力更大,同時心智也會更加的成熟。這種成熟讓他們在自身行為約束上有更多的紀律性、規范性,在學習上有更多的自覺性,但是在內心精神層面而言,他們的狀態會比條件優越的學生來說相對更糟糕。他們在城市區域讀書,通過多種方式看到了城市的繁華,與落后的貧困山區相比,他們內心會產生沖突。這種沖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會形成對他們人生影響較大的內心糾結因素。當看到的世界的繁華,有的學生會奮起直追去改變命運,但是如果不能有效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無法通過讀書來看到希望,那么對于他們來說會是更致命的打擊,因此相關的思想工作尤為重要。
二、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
1.做好學生心理支持
貧困山區學生遠離家人在校讀書,日常生活中缺乏家人的關照,內心精神層面缺乏家屬的支持,因此會有戀家等情緒產生。班主任要充分的關注到該問題,經常與學生做溝通,通過聊家常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內心狀態和學習狀態,并積極的為其存在的問題尋找方式,多給予學生猶如家人的關照。如天氣變化或者生病時能夠積極的慰問學生,讓學生感到在校期間的溫暖。日常也可以到學生寢室內與多個學生一起溝通,開展小型座談會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的反映問題。同時也要積極鼓勵學生之間做溝通,避免學生形成過于孤僻的性格,能夠通過溝通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讓班主任可以有機會了解學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溝通來排解自身的內在壓力或者情緒,改善不良的內心狀態。當然,教師在溝通中,要充分的扮演學生朋友的角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扮演學生父母的角色,能夠拉近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沒有約束感。如果學生遇到成績不理想、想家、生病的時候,要多做鼓勵,不要給與學生過多的壓力,讓學生能夠放寬身心,因為學生自身給與自己的壓力已經比較大,應該多給與學生溫暖的支持。
2.做學生與外界的橋接
貧困山區的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可以接觸到外界的繁華,在繁華與貧困的對比中,班主任要做好之間的橋接工作。讓學生正確的正視貧富差距,同時讓他們意識到通過自身的努力也可以改變命運,不要讓其感覺繁華的遙遠感,同時也不能因為自身家庭的貧困而否定自身的出身或者否定父母,一定要樹立起健康積極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讓其堅定不移的自我奮斗與努力,不怨天尤人,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對于過于繁華的一切讓其不要過多的去與自身生活做對比,讓其能夠更為質樸的面對現有的生活,踏實的走好人生每一步。在外界信息的引入中,要關注信息的引導性,不要將社會負面信息或者觀念引入學生群體中,保持學生一個較為純凈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安心的學習,切勿用過多的信息去刺激學生平靜的心情。讓學生在面對外在繁華時,能夠放平心態投入到學習中,不要因此而產生不良心理狀態。因此對于外界的信息,要做好一定處理,同時要讓學生較好的辨別信息,不要被不良信息所影響。一旦學生接觸的不良信息,要及時的去了解學生情況,同時做好思想上的糾正。
3.做好學生自主管理
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的調動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動性,分別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多方面管理,主要做情況的收集以及管理工作的執行。這樣可以減少班主任工作的壓力,同時讓班主任對學生情況有更充分的了解。安排學生做管理,挑選學生時不要刻板的以成績為指標,主要需要學生在思想上更為的積極端正,能夠與學生相融合,具有學生群體的威信,能夠有效的做管理執行。同時體貼學生,能夠及時的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并給與積極的支持,在溝通上要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充分的理解學生的心理和處境,具有同理心。
三、結束語
在貧困山區學生的班級管理上,班主任需要更好的理解學生,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打通師生溝通渠道,能夠讓學生較好的反饋問題,同時及時的給與解決,讓學生在思想和日常生活上減少因為自身家庭貧困所存在的自卑感或者負面情緒,積極的投入到學生生活中,正確的認識外界生活與自身貧困區域的差異。不會因為自身的劣勢情況而消沉,要積極的做好學生心理的支持、鼓勵和撫慰工作,建立和諧有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參考文獻:
[1]秦秋紅,張丹琳.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工作藝術[J].科技經濟市場,2015,04:226
[2]拉浪東智.當前中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分析[J].高考(綜合版),2015,04:81
[3]楊杰,丁于彤.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5,0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