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清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多媒體能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能引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該積極主動應用好此項技術,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多媒體;學習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
小學生學習各門功課,有的思維敏捷、思路寬闊,有的卻思維呆板、思路狹窄,這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對此,可借助多媒體,發揮多媒體有形、有聲、有色的優勢,激發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從而減少和消除學生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能力。
一、借助多媒體,培養小學生的靈活解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態演示多媒體畫面,能使數學知識相互溝通,從而啟發學生一題多解,拓寬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靈活解題能力。
例如,教學“兩個物體運動的相遇問題”時,可用多媒體畫面動態演示兩個“相向而行”的物體同時逐漸靠近的情景。待學生理解了“同時”“相向而行…‘相遇”后,問學生:“怎樣求兩地間的總路程呢?”“有不同的解法嗎?”接著根據學生的不同解題思路,分別用多媒體畫面動態演示兩個物體的運動過程,學生與多媒體畫面的動態演示同步操作(兩臂前平舉,與肩同寬,掌心相對,從兩側漸漸向中間移動,直至合掌)。以此幫助學生強化“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的概念,并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弄清相遇問題的實質,體會求總路程的不同思路,理解求總路程的不同解法,掌握求總路程的木同策略。
二、利用多媒體,培養小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數學能力的基礎是抽象概括,小學生的思維往往停留在形象概括上,教學中應借助多媒體畫面的動態演示,把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把握引向抽象概括,從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可借助多媒體畫面的動態演示,先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有4條邊和4個角,正方形也有4條邊和4個角。再在多媒體畫面上出示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梯形,讓學生指認長方形和正方形。接著問學生:“四個圖形都有4條邊和4個角,為什么這兩個圖形(點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不是長方形和正方形呢?”然后追問學生:“看來有4條邊和4個角的圖形,不一定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中有什么秘密呢?”由此引發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行探究。如此借助多媒體,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學生的思維會始終處于積極狀態,既能弄清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又能弄清楚有的四邊形為什么不是長方形和正方形,更能弄清楚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方形包含著正方形。
三、借助多媒體,培養小學生的辨析比較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針對學生認知中昀難點和易混淆的知識點,可設計一些判斷題和選擇題,借助多媒體,將題目展示在學生面前,適當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辨析比較,確定答案。并借助多媒體,對學生確定的答案進行裁決。可以用“√”表示對,“×”表示錯;也可以用文字短語“對了”和“錯了”作判定;還可以是聲音“嘟”表示錯,優美的音樂聲表示對。學生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據理力爭的教學氛圍中,辨析比較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
四、借助多媒體,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教學中,應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各種語言表達的機會,說練結合,從而建立清晰的概念,內化新知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是讓學生用語言表達相關直觀材料的意思。如,多媒體顯示一幅“紅花與黃花”的情景圖,讓學生根據圖形用語言表達圖意,并變換說法。學生面對“黃花比紅花少5朵”,可以分別表達為“紅花比黃花多5朵…‘黃花再有5朵就和紅花同樣多”“紅花去掉5朵就和黃花同樣多…‘紅花去掉5朵就可以求到黃花的朵數”……伴隨著學生的不同表達,多媒體同步閃爍不同色彩的線段,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思路更清晰,表達更豐滿。
二是讓學生用語言表達相關的視頻信息。如,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課前,布置學生觀看一段,有關鳥類棲息的視頻。課上,學生分別敘說看到的情景,老師馬上說出組織成一段通順的話。在學生頗感驚訝之時,再次借助多媒體的畫面動態演示,加上配音朗誦處理。一段很好的情景短文躍然紙上。最后讓學生用筆表達攝取到的信息,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學中,多媒體能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能引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該積極主動應用好此項技術,更好的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