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九林
(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天津 301700)
高校校園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學生體育社團活動。體育社團是指在學校體育方面中具有同樣興趣愛好與特長,以及信念等觀點。經學校主管部門批準后,根據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比如:羽毛球協會與毽球休會,以及籃球協會等等。發揮學生體育社團的作用還能彌補高校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與大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實現十分重要的增進作用。新形勢下怎樣建立好體育社團是目前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高校體育課程指的是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包含了人的生命與生活方式,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含義,它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特殊性。當前高校體育課堂不斷得到改善,但普遍學生缺乏對體育課程理念的理解和認知,經過改善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本質的創新也沒有得到體現,依然停留在體育課程設置與教育模式等方面。只單面的注重技術,忽略了本質和規律。另外,每節課程依然是體育基礎課與專項課,以及專修課。與此可見,經改革后推出的三基型與三自主型,以及俱樂部型等教學模式并沒有脫離傳統[1]。
在課堂中教師只單方面對學生進行傳授知識與技能,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與社會適應能能力等教育各個方面嚴重被忽略。隨著普遍高校的廣招,大學生就業壓力也漸漸變大。絕大部分獨生子女到學校后,在面對集體生活與情感問題下,少數學生難以避免消極心理等心理問題,嚴重情況下,還會患上抑郁癥等疾病。嚴重的情況下還有自殺現象,對他們的生活質量與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可見,此方面教育的欠缺影響著大學生對體育價值功能的深刻認知,對于吸收更好的教育十分單一,同時影響著學生對學科的重視程度,讓體育教育無法獲得很好的發揮。
高校體育課程應以提高學生身體健康與完善人的發展作為目標。體育的屬性決定了課程是否能滿足鍛煉身體與掌握技能的需要,這是生命存在的基礎。但是這只是單面體現生存的質量,而注重生命質量更深刻的含義的對于學生的人格培養。所以體育課程要從關注生存質量轉移到提高生命的質量。
高校教育中人文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人的精神層面。它能有效提高大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認識,以及人格的升華。人文教育具有兩種實施途徑:①顯性教育,針對學生。對于學習態度與注意力,以及身體素質練習等方面還欠缺的采取人文教育。②隱性教育,針對教師。在課堂上老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與親和力,以及是否能上下課按時等等,這些因素都能影響學生對學習體育的積極性[2]。因此這些無形中存在的教育能有效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改變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體育課。
體育課教學要緊緊圍繞大學生體質健康為重點,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身體素質間的發展,充分發揮體育游戲的作用。雖然學生的鍛煉興趣與習慣十分重要,但長時間過于放松情況下,盲目以學生為主體,顯然降低了鍛煉的本質。因此,在體育課程籌劃中要圍繞到健康測試為中心,讓學生身體素質得到保證,以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需要。當學生互相進行體育游戲飛過程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興奮度。其次,為了避免身體素質的練習太過于枯燥,而出現疲勞。體育老師就要采取教學內容的需要,針對不同對象進行選擇與創新,引導學生參加體育游戲,讓體育游戲保持趣味性與運動量。
學校應大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活動的組織,老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讓學生互相之間增進情誼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學生體育社團與體育協會作用。在整個團隊上站在不同角度進行深刻研究,創辦更多新形式以及項目內容;保證合理與有效實施。
綜合上述,高校學生體育社團在學生社團活動中占據著重要位子,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載體,因此對于人才培養方面的發揮顯然也越來越重要。高校應切實增強對學生體育社團的指導,對于工作方法要不斷的進行更新,不斷提升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才能為培育出更加優秀又健康的人才作出應用的貢獻。
[1]陳文漢,吳晗.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品牌,2015,04(249):05.
[2]趙劍剛.高校體育社團開展現狀研究的結果與分析[J].亞太教育,2015,15(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