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華
摘 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培養小學生發展思維、掌握基本知識的重要形式。本文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出發,查閱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提出了優化策略,希望能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提供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思想方法 數學 教學策略 具體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64-02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與邏輯性,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這樣就構成了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從學習中找到快樂。因此,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找到有效教學的途徑,使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其中的關鍵是找到數學教學過程方法使抽象變為形象,枯燥變為生動。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策略至關重要。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那么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努力使課堂教學拉近現實生活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書本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把枯燥的傳授抽象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親近生活、思考生活與理解書本的過程,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這樣做,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得以培養。課堂教學中,只有全面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做到眼看、耳聽、手動,使其思維保持活躍,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比如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成功的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與內容密切相關的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么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么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欲望也增強了。
二、指導學生搜集生活中相關素材,引導學生廣泛參與
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數學滲透于生活的每個角落。在課前,啟發與指導學生去搜集生活中的相關數學現象,鼓勵學生自行探索知識。從心理學上講,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動力,學習的成功感、自豪感又是學習的內驅力。在學生成功與自信的情感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然后進行說理,使學生在自行操作知識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體驗到積極參與的自我價值,從而激發其學習的趣味性與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
比如,家里每天的日常各項支出,特別是“購物發票”之類的數據,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寶貴資料,從中不但可以讓學生了解統計表的有關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知道許多單位,明白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還有可以讓學生把家里的住房面積加以統計,從中計算同學們家里的平均居住面積,不但可以掌握相關的面積知識,還可以加深理解現實生活,了解社會。
再如,在學習百分數前,我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相關材料。上課時,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匯報調查所得的數據:有衣服的成分標簽上的,成分90%是羊毛,成分10%是滌綸;有某某啤酒的酒精度8%的;有康師傅方便面標有“加量20%,加量不加價”的……通過這種課前調查,拉近了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結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游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使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習中要做到“心中有學生”,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善于創造條件,讓教學準備的預設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彈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改進數學教學策略,不斷加強教與學的反思,使學生會學。
參考文獻:
[1]侯錦揚.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及其教學探討[J].小學數學參考,2008,(11).
[2]鄭國平.數學課堂“活”的靈魂——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0,(4).
[3]蔡德權.六年級人教版特級教案與課時作業[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6).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