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童
中圖分類號:J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111-02
書法作為一門古老的東方藝術,不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有著鮮明的藝術性和廣泛的實用性,其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它是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水平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對我國悠久文化傳統的學習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輔導學生學習書法,便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書法教學的意義
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歷史同漢字一樣源遠流長,可以說與中華民族同生。通過講述書法淵源和字體演變,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書法藝術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書法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美學追求,人文精神,聰明才智,思想感情。它成為一個反映生命的藝術,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征。
在書法教學中還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古今書法名家的生平事跡(如鐘繇、王氏父子、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另外在書法史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學書故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潛移默化中督促他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二、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
(一)故事激趣。學生對老師有著很強的信任感和依賴性,聽老師講故事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因此,在書法教學中,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內容中去,一般將故事排在課的導入部分比較恰當,但教師要注意語言生動、形象,故事情節要與教材內容相符合。這樣,“講故事”的形式就能起到更好的激趣效果。
(二)游戲激趣。變被動為主動。游戲活動最容易吸引那些天真、活潑好動的學生的興趣。如教學部首時,把各個筆畫與我們生活事物聯系起來,再通過教師的講解幫助學生來理解,最后將做好的筆畫頭飾發給學生,讓學生扮演,加上教師獨白,加深對筆畫書寫的掌握。在書法課上適當增加一些游戲活動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組織一些新穎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電教激趣。電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筆、收筆等過程直觀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深奧的內容通俗化,使學生看得更為清晰,感受更為完整,易于理解字的形態、結構、比例,便于記憶,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方法。
三、個性特征與讀貼、臨帖
學生剛開始學習書法,常常為選哪種帖、哪種字體而頭痛,在這問題上,建議學生以個人意見為主,老師意見為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實踐證明,性之所近的事物,也就是人們所感興趣的事物,學起來往往易見成效。另外,學習方法必須從臨帖入手,而臨帖要做到幾點:首先是讀貼。用心去感受、去分析所臨的碑帖,了解原作者當時的歷史文化,以及每個字的間架結體、用筆的特點。其次是要對臨,對臨就是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運筆規律進行掌握。再次,就是在對臨的基礎上對字帖的選擇性的臨摹,對臨過的字進行歸納,總結,常用字重點臨。比如,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最后要做到背臨,包括意臨和臨意,必須建立在“對臨”的基礎上,在反復臨習書法作品的同時,盡可能背誦作品文字內容。凡是臨摹各家,不過竊取用筆,非規矩形似只取大意,尊古為實臨,意臨為求新;同時也可以拋開章法臨意,借“意”書寫,做到走出字帖,寫出自己的風格。《小倉山房詩文集》中說,不學古人法無一可。竟似古人何處著我。可以說,臨帖知識學習書法的前提途徑,是一個“跳板”。一旦離開“跳板”,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在“跳板”上,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取其各家長處,為我所用,慢慢形成自己的特點和風格。
四、以勤為徑,加強輔導
書法家馮國語先生的名言“無情何必來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可見,要想在書法藝術、書法學習方面有所進步,不經過勤學苦練,不經過深鉆細研和認真的體驗醒悟是不可能的,但光“悶著頭”苦練也不行,易走彎路。教師的課堂輔導、課堂引導、課堂輔導實踐課占比重較大。明解晉的《春雨雜述論學書法》中說:“學術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須臨古人墨跡,布置間架,但破管畫破被,方有之大。”學生大量臨,加上老師課堂指導,作業點評,課堂示范,使學生少走彎路,更快地提高自己。
五、勤抓“外財”,提高知識廣度
人們常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就書法來說,“外財”不僅僅是指向外人學習,更重要的是要知曉文學有關知識、要向書法課堂外延伸,如茶與書法的聯系。中國書法藝術講究的是簡單的線條中求得豐富的思想內涵,就像茶與水那樣在簡明的色調對比中求得五彩繽紛的效果,特別是唐宋以后茶與書法的關系更為密切。如蘇東坡《一夜帖》、米芾《召溪詩》等作品都是在品茶之際創作出來的。另外,書法與文學、武術、音樂等都有聯系。可見,“外財”對于書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六、提高教師自身知識與書寫修養
作為教師,要時時刻刻注重提自己的文化素質及自身素質修養,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權威人物,教師的一言一行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作為教師,如果不懂書法理論,不懂書法技巧,不懂美學知識,憑現有水平想把書法課教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實踐中深造,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能力只能由能力來培養,才干只能由才干來培養。”“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鏡子。”教師書寫得好,能作示范,才有可能深入地把握教材,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學,有效地指導課外活動。教師要加強書寫基礎知識的進修,閱讀必要的參考書,并經常練功,做到“曲不離口,字不離手”,為中華傳統的書法藝術扎根開花獻一份力。
我認為,書法教學應敢于突破舊有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貫徹探究性教學思想,并本著系統、循序漸進的原則,多樣、靈活地去開展教學。書法是中國所特有的,書法教學模式無可借鑒,一切都得靠教師去積累、探索、創新。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