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周
摘 要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全體教師都是德育教育工作者,家長是也是德育教育工作者。班會課是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戰場。教師自身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對學生言傳身教;教師對學生投入“真愛”,有利于學生“心靈”溝通;教師對學生細致耐心地進行說理,有利于讓學生心悅誠服;教師對學生真心熱情地鼓勵,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任何教育都需要達到一定目的,德育也一樣。
關鍵詞 德育 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112-02
良好的道德素養、高尚的人格是一個人立足社會必須的重要條件,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決定作用。在中學教育中,德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搞好中學階段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結合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我認為學校德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在德育工作中,教師應該怎么做
首先,教師自身良好的習慣有利于對學生言傳身教。學生好奇心強,極具模仿力,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模仿力極強的學生產生極大影響。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處在發展階段,對教師的優點或缺點,都會機械地去模仿,所以教師平時面對學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具體做法是:(1)作為教師有時可能忽略一些細節,但對與學生來說,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是學生的模仿對象,可能是你的每一個眼色,每一句話上,甚至可能連你怎樣工作,怎樣和同事說話,對待學生的態度——所有的一切,只要學生在身邊,他們都會注意到,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則”。例如,對于學校里大家熟視無睹的電、水浪費現象,只要我上課的班級,教室中光線較好時進教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關燈,關教室的燈,關樓層的燈。晚上離開教室我一定會囑咐學生最后離開者記得關好門窗,關掉燈。時間久了,我上課的樓層基本不會出現太陽出來后教室里還開著燈的情況。(2)在樹立榜樣人物時,要結合他們的實際,加深學生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他們的熱情,并引導學生把榜樣同自己日常生活的小事結合起來,在行動上加以落實。(3)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時刻以優秀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做到愛崗、敬業、勤業和品德高尚。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格觀念。
其次,教師對學生投入“真愛”,有利于學生“心靈”溝通。思想道德教育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關鍵在于投入“真愛”。只有愛心打動學生,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和愿望,關注學生。多觀察、多發現其特點,諸如好玩、好動、好奇心、喜歡成功、喜歡表揚和自我表現,部分學生具有自卑封閉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師生關系融洽,與學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教育工作是“良心事業”,只有教師動真情,學生才能動真格;因此,只有全面貫徹地深入了解學生心靈,才能做到全面調查,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一切。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抓住學生的思想傾向,分辨出外因或內因,針對原因對癥下藥,做到方法正確,措施得當,講究實效,如此才能效果顯著。
第三,教師對學生細致耐心地進行說理,有利于讓學生心悅誠服。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好辦法就是說理。常言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只有把道理講通了,心情才舒暢,對事物看法才明了。說理不能長篇大論,要抓住要害,言簡意賅。語言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讓學生能夠理解,要充滿親情和真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們感到溫暖,感到親近,學生自然就會樂于接受老師的說教。
第四,教師對學生真心熱情地鼓勵,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們個個喜歡稱贊和表揚,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用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且不失良機地鼓勵學生。比如:學習、紀律和道德等方面,學生只要有誠心改錯的表現,哪怕一丁點地進步,也應給予適當的表揚,投以贊許和鼓勵,平時對學生少批評、不懲罰,這樣才能喚起和推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教育這些學生需要我們足夠的耐心、細心,相同的錯誤重復時需要教師的耐心,并細心的發現他們哪怕一丁點的優點要及時給予表揚,再發現,再表揚,教師要真心誠意,正確引導學生,耐心地把學生扶上彼岸,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
第五,教師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教育的成功就是讓學生具有高尚、誠實、聰明、勤奮、自尊和自豪而不驕傲的人品。有時候過分溺愛和體罰具有相同的消極面,不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錯誤的。溺愛把人慣壞,體罰是對學生的一種摧殘,尤其在人人平等和人權共享的社會里,在法制逐步完善,學生有了維護自己權利意識的新時期,體罰學生和變相體罰,既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更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反抗,使結果與教育初衷背道而馳。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杜絕體罰,應該大力鼓勵他們自尊、自愛和自強,培養其自主意識,促進其自主學習,實現其自我教育、自我調整心態、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
二、德育要提出對學生的具體要求
首先,教育學生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干干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上課時要提前到教室進入準備狀態,課堂上要積極配合老師搞好教學活動,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不能視而不見。另外,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生文明監督崗及其他人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求人幫助之后,一定要說:“謝謝”。如遇他人求助,應盡力給予幫助,如不能解決時,應說:“很抱歉。”到商店購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禮貌語言,購物之后也應說謝謝。看他人演出,要尊重演員,適時禮貌鼓掌,不能提前退場。乘坐公共汽車、火車,要照顧老人、小孩和殘疾人,要保持車上衛生環境,不亂扔東西,上車不要爭搶座位。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