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沛
[摘要]關聲演唱是在聲樂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種唱法,要想取得優美動人的演唱效果,既要掌握高超的演唱技巧,又要恰當地把握和表達作品蘊含的情感。本文總結了關聲演唱的主要技巧,并提出了進行情感處理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關聲;技巧;呼吸;共鳴;吐字;情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5-0134-02
美聲演唱發源于意大利,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淵源。20世紀30-40年代傳入我國后,這一唱法和我國傳統的民族唱法以及流行的通俗唱法共同構成了聲樂的三大組成部分,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音樂實踐。由于美聲唱法是在意大利特定的語言文化背景中孕育出的演唱形式,對于國內的歌唱者來說,需要在呼吸方式、發聲共鳴、咬字吐字以及歌曲情感的把握和表達等方面都進行一定的練習,才能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一、美聲演唱的主要技巧
美聲唱法是具有較強的技術性的一種唱法,它既要求掌握科學有效的呼吸方法,也需要發聲方式和共鳴腔體的協調配合,還要有靈活清晰的吐字和咬字方式,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演唱效果大打折扣,也證明演唱者的水平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熟練掌握美聲演唱的主要技巧并加以針對性的訓練,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美聲演唱的水平。
(一)掌握科學有效的呼吸方法
歌唱的前提是呼吸,像所有的聲樂演唱一樣,美聲演唱的基本技能也是呼吸。歌唱中的呼吸不像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一樣是無意識的、本能性的,而是有特定目的的、刻意選擇的呼吸方式,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選擇恰當的呼吸方法,能讓歌唱行為獲得充足的氣息支持,演唱出高亢洪亮、圓潤飽滿的曲目。
呼吸方法主要有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聯合呼吸這三種。其中上胸式呼吸方法使用上胸來控制呼吸,吸入的氣體比較少,深度不夠,發出的聲音比較單薄、緊迫,彈性空間比較小。腹式呼吸主要通過擴張軟肋和小腹的隆起與縮進來控制氣息,在吸氣深度上有很大優勢,然而氣息卻容易出現阻滯,發聲不夠靈活,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胸腹式聯合呼吸將腹部的肌肉、橫膈膜和兩肋以及胸腔聯合起來進行呼吸,它能夠有效地控制氣息,吸氣時平穩均衡,存儲的氣體很豐富,還能拓展音域,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呼吸方法。
因此,美聲演唱者應當選擇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進行呼吸訓練。在演唱即將開始時,同時張開鼻子和空腔吸入氣體,使氣體沉入肺部的最深處,然后逐漸擴張到胸腔,并張開腰的兩側,接著慢慢使橫膈膜向下沉降,擴張起腰的周邊,整個演唱所需要的氣息就這樣來維持。在呼氣的時候,吐氣要保持均勻,避免憋氣或者漏氣的情況出現。換氣時要準確地找到換氣口,在上半身的松弛狀態下保持深呼吸。
(二)利用共鳴的作用優化發聲
對于歌唱的發聲來說,共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發聲的洪亮和具有穿透力,不是用強力就能取得的,而是主要依靠共鳴。共鳴就是使聲音在發聲體受到四周的阻擋之后發出回聲,產生一種集中而令人回味的聲音。如果只靠聲帶的強力震動,發出的聲音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比較單調,缺少悅耳性。然而,即使聲帶發出的聲音比較微弱,只要能夠充分調動運用共鳴腔體的功能,就可以使聽眾聽到優美悅耳的曲調。正是如此,發聲和共鳴才表現出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共同影響著演唱的效果。
與其他聲樂唱法相比,美聲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混合聲區唱法。美聲唱法的聲音既有真聲又有假聲,并根據音高的比例需要將二者結合起來。在這種獨特的發聲方式中,美聲唱法能夠調動起來所有可以使用的共鳴腔體,主要有胸腔、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口腔、鼻腔以及頭腔,并將其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利用,形成“整體共鳴法”,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共鳴的效果。
在準備開唱的時候,美聲演唱者要積極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以進入興奮的演唱狀態。首先要迅速地做深呼吸動作,吸入充足的氣體,并保持住吸進的氣息,為進一步調用共鳴奠定基礎。當各個共鳴腔體都充滿氣息時,已經準備充分,如果用聲帶發出聲音,就會轉化為飽滿渾厚而動人心扉的優美歌聲。還可以采用一定的訓練方法調節共鳴腔體的運用,如適度擴張口腔、咽腔、喉腔等形狀可以調節的共鳴器官,通過共鳴腔體的協調配合,使音量更加宏厚,聲區更加統一,音色優美而富于變化。
(三)靈活清晰地咬字吐字
一首歌曲的構成是離不開歌詞的,歌詞既是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詞曲創作者個人情感的體現和對歌曲賦予的意義載體。因此,靈活清晰地咬字和吐字是所有聲樂演唱者的必備技能,美聲唱法對此也有著較高的要求。美聲唱法在咬字和吐字上強調“以字代聲”,即通過無字練習尋找發聲位置,然后將字安放在發聲位置上,這樣就使發音和吐字協調統一起來,增強了歌曲的飽滿性和感染力。
美聲的語言比日常語言更富于形象化和表現性,因此略顯夸張,尤其是字頭、字身和字尾,對歌唱者的咬字和吐字能力都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其中字頭的要求是準確、靈巧,要保持舌頭和唇齒的靈活性,咬完字頭后要迅速過渡到字身,否則就會造成聲音的不夠流暢,影響內部腔體共鳴的產生。字頭咬得太緊也可能造成一個字唱出來聽著像兩個字的情況,例如“喚”變成了“呼——安”。其次是字身,即歌唱的主要部分——韻母。當歌唱由字頭過渡到字身時,要馬上撤銷字頭所用的力量,使嘴巴進入放松狀態,并一直進行韻母的發聲,直到唱出來下一個字的瞬間。最后是歸韻——字尾,字尾的收音要準確而恰當,并保持氣息,從而使聲音仍然停留在較高的位置。不要使尾音拖得太重或太長,否則會使字音變得斷裂,聲音的連貫性得不到保證。但是尾音收的太早也不行,因為不能充分發揮最重要的元音,造成觀眾聽不清的情況。此外,還要樹立整體概念,將整首歌曲的詞從頭到尾進行連貫演唱,從而一氣呵成,輕重明確,實現較好的咬字和吐字。
二、美聲演唱的情感處理
對于音樂歌唱者來說,演唱的最終目的就是將歌詞和樂曲轉化為動人的情感,以音樂的力量觸動聽眾內心深處的柔軟之處,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因此,準確地把握作品中的情感要素、并完整地傳達出來,是美聲演唱過程中一個需要特別重視的內容。詞曲作者是音樂作品的第一創作者,而現實演唱者則是將作品的生命激活的第二創作者,情感的共鳴和傳遞是連接這兩種創作的內部紐帶,也是歌曲打動聽眾的關鍵所在。endprint
(一)深入理解歌曲中蘊含的情感
作為一種藝術作品,任何歌曲都是創作者及其所代表的群體在特定時代的生活體驗和感悟的結晶,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情感。對歌曲的演唱需要高超嫻熟的歌唱技能,在歌唱前深入了解作品的時代特征、個人風格和感情色彩等,充分體會隱藏在作品的歌詞和曲調之后的情感內涵也是十分必要的。歌唱者要找出曲調與歌詞之間的互動關系,運用自己的演唱,把歌曲以感情豐富的形式表現出來,表達給聽眾其中的美。
音樂藝術是一種感性的藝術門類,它直接對人施予影響的是聽覺器官。要想透過聽覺感受到其內部的情感和精神,除了體會作品的背景之外,還需要歌唱者積極調動自己的想象力,把所有與作品有關的人物和故事補充完整,根據作者的創作手法,營造詞曲中描繪的悠遠意境,從而形成自己內心對作品的獨特理解。音樂曲調的體驗就越具體、深刻。只有對作品的音樂曲調和詞義內涵感受得深刻而具體,在真正演唱時才能貢獻出真摯而完美的樂曲,也可以達到對音樂情感內涵的理解。
(二)運用歌唱技能恰當地表現情感
在深入體會歌曲所蘊含的情感和精神之后,演唱者應當規劃一下恰當地表達歌曲情感的處理方式,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歌唱技能巧妙而準確地傳達歌曲中的情感,將技能與情感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實現最佳演唱效果。例如,演唱時的氣息、音色、音量、咬字和吐字的輕重等。要準確把握歌曲的層次以及高潮、轉折點等,并通過個人內在情感的調動和舞臺表現,將這一情感完整地傳達給聽眾,從而完成歌曲的二度創作和表現。對于歌詞中的關鍵字句,要在咬字吐字和感情上進行特別強調,演唱前不妨進行逐字逐句地反復練唱,耐心尋味和感受,摸索出最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表達方式。例如法國著名歌劇《卡門》中的《斗牛士進行曲》表現了場面宏大、壯闊的西班牙斗牛場景象,氣氛歡快而熱烈,演唱自然是洪亮而雄壯的。歌唱者要調用聲腔中可以營構渾厚聲音的器官,加強共鳴,擴大聲音的厚度和穿透性,表情莊重而靜穆。而《走私販進行曲》則表現了社會底層人員的自娛自樂,充滿了滑稽和小偷小摸的色彩,因此演唱也應當是輕快而嬉鬧的。歌唱者可以調用清脆、靈巧的嗓音,增加音調的變化性,表情也要豐富靈活。
結語
總之,通過對聲樂演唱及技巧的探索中我們發現,聲樂技巧為聲樂演唱提供了保障,使得聲樂演唱更完美、細膩。此外聲樂的各個技巧間又相輔相成,穿插其中,無論是共鳴還是發聲還是氣息支持,都成為聲樂演唱藝術的一部分。美聲唱法在演唱技巧和情感處理上都有著獨特的要求,正是這些技能和情感共同構成了美聲動人心魄的聲音,形成了其在古今中外經久不衰的魅力。美聲演唱者要在日常練習和舞臺演唱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演唱技巧,并將這些技巧與歌曲的內在情感密切結合,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表現傳遞給聽眾,為其帶來美妙動人的視聽盛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