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云



[摘要] 目的分析仝方位護理對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響。方法資料隨機選白2013年7月-2014年7月該院收治的哮喘患者65例,對其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仝方位護理對哮喘患者肺功能、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護理后該組患者的FEV1、PaCO2、Pa02等肺功能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護理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該組患者治療完全依從率明顯高于護理前,且護理后PF、VT、SF、MH與GH等生活質量評價指標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仝方位護理可顯著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并促進其肺功能的改善,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哮喘;全方位護理;肺功能;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4(a)-0139-03
哮喘屬于慢性氣道炎,致病原因包括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與嗜酸性粒細胞的功能紊亂,臨床多表現為咳嗽、氣短、胸悶與喘息等癥狀。因哮喘較為多發,且缺乏規范性治療,存在致死可能性,因而加強臨床護理具有積極意義。為探究哮喘患者應用臨床護理的效果,該研究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對65例應用全方位護理哮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白該院收治的哮喘患者65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齡11~53歲,平均(36.70 +7.52)歲;哮喘病程0.8~9 y,平均(4.63±1.80)y;病情程度:12例間歇狀態,28例輕度持續,19例中度持續,6例重度持續。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5例,高中與中專27例,初中與小學22例,文盲1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全球哮喘防治創議制定的哮喘相關診斷標準;均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腎炎、肝炎等感染疾病患者;排除存在嚴重心、肺、肝與其他系統疾病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全方位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常規護理:保證病房整潔并及時通風,保持房內空氣清新;避免于病房附近置放污染源,并避免患者接觸過敏原,同時指導其每日呼吸鍛煉以提高抵抗力。(2)飲食護理:指導患者攝入富含營養的易消化食物,同時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宜清淡;避免攝人牛奶、魚蝦等食物,可攝入蓮子、銀耳、梨與山藥等滋補脾肺食物。(3)患者分類護理:①兒童哮喘。兒童哮喘急性期以祛痰、吸氧與抗過敏為主,為其制定個性化鍛煉方案,四季堅持并于冬季增加強度;流感時期避免接觸易感人群。②成人哮喘:急性期予以氧療病開通靜脈通路,避免支氣管痙攣,指導其進行健康鍛煉以提升抵抗力。③女性月經期哮喘:采用袢利尿劑并肌注黃體酮。④老人哮喘:因老年人機能下降,難以耐受西藥,可考慮中西結合治療,并于治療期間予以穴位按摩以緩解癥狀。(4)心理護理:醫護人員需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傾聽其感受并獲得信任與配合,同時予以患者精神鼓勵以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依據患者文化程度選用合理方式告知其哮喘相關知識,促使患者明白心態對疾病影響,幫助其消除負性情緒并提升治療配合度。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的改善情況,包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l)、血二氧化碳分壓(PaC02)、血氧分壓(Pa02);觀察患者護理前后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
1.5 效果評價
肺功能采用5500肺功能檢測器(麥迪)測定;治療依從性以該院自制的調查表進行評價,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與不依從等3個等級;生活質量采用國際生活質量評價見表簡表(SF-36)進行測評,該次選取生理機能(PF)、精力(VT)、社會功能(SF)、精神健康(MH)與一般健康狀況(CH)等5個維度,評分越高則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1.6 統計方法
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護理前后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檢驗。
2 結果
2.1 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后該組患者的FEV1、PaC02、Pa02等肺功能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護理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護理前后治療依從性比較
護理后該組患者治療完全依從率明顯高于護理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患者PF、VT、SF、MH與CH等生活質量評價指標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哮喘屬于臨床常見呼吸道疾病,其具有發病急迫、反復發作等特點,造成患者強烈呼吸困難,從而對其生理與心理均造成嚴重影響。臨床認為,哮喘發病因素包括致病因素與誘發因素,致病因素是致使哮喘發作直接原因,誘發因素則是在原有致病因素基礎上誘導哮喘發作,因此治療原則為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并避免誘發因素,但南于生活環境、患者缺乏自覺性等一系列因素,患者多難以避免誘因,因而加強護理干預具有積極意義。該研究通過對65例應用仝方位護理哮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臨床護理對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從而為今后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仝方位護理是隨健康概念更新所提出的全新護理觀念,其不僅針對疾病本身進行健康服務,而且多方面照顧人作為整體的生理、心理與社會需求,從而幫助患者認識到問題并順應疾病帶來的一系列身心變化。該次抽取的63例患者經仝方位護理,其肺功能指標、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均得到顯著改善,提示全方位護理的臨床應用的可行性。哮喘發作時患者多存在通氣不暢癥狀,肺功能作為評價氣道通氣功能重要指標,對判斷哮喘治療與護理效果具有積極意義,該研究顯示護理后患者FEV1、PaC02明顯升高,Pa02顯著降低。其中哮喘出現呼氣性呼吸困難則FEV1降低,而此次該指標水平由(31.56 +10.79)%提升至(44.80 +13.82)%,提示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原因在于,該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予以仝方位護理,通過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等措施提升患者對病情的重視度,并增強其對誘因的避免,從而減少癥狀對肺功能的影響;并通過呼吸功能鍛煉、飲食護理等提升患者抵抗力與耐受力,從而有效促進其肺功能改善;此外針對哮喘不同發病人群進行病情、體質分析并予以針對性仝方位護理,對促進患者恢復與肺功能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據相關文獻報道,規范治療能夠有效控制哮喘,但關鍵取決于患者持續依從臨床治療與健康行為,但大部分患者缺乏對哮喘危害的足夠重視,因而其治療依從性較差,并對臨床療效造成負面影響。該次研究通過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對患者健康認知與行為進行有效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為臨床治療順利進行與療效提升奠定基礎。結果顯示治療完全依從率由60.00%上升至83.8%,證實全方位護理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積極影響。在提升治療依從性與改善肺功能基礎上,患者生活質量亦得到明顯改善。分析其原因,該次通過心理護理疏導患者負性情緒以提升其心理健康度,同時通過飲食干預與健康鍛煉提升患者活動度與精力,從而有效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因研究時間與樣本量的限制,該研究未就全方位護理對哮喘患者并發癥影響進行分析,還待大樣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與補充。
綜上所述,哮喘患者應用仝方位護理可有效提升其治療依從性與臨床療效,從而促進患者肺功能與生活質量的改善,值得臨床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