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文章追溯了國內外圖書館思政教育的歷史淵源,并闡述高校圖書館在眾多教育平臺中的三種優勢。但通過對湖南6所高校的調研數據中發現,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還存在功能不夠健全,機制不夠合理,運行不夠通暢等問題,因此建議在新形勢下從理論、規章制度、人力資源和四大功能等方面采取相應對策來完善這一教育平臺。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四大功能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關懷教育理論在女子院校"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成果(湘教通〔2015〕291號);2014湖南女子學院思政課題(HNNZXYSZ2014YB11);湖南省優秀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資助項目(湘教工委[2013]53號);基于關懷理論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湘教通[2012]401號)。
為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高校為此搭建了眾多學習教育平臺,而本來就承擔著教育職能的圖書館因其特有的文獻優勢、時空優勢和網絡優勢,因此在眾多的高校思政教育平臺中獨樹一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圖書館思政教育并未納入教學計劃,也沒有安排相應課程教學,屬于一種隱性的思政教育平臺,只能通過影響大學生言行、舉止、學習環境等帶來一種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因此又容易在眾多的平臺中被淹沒,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的優勢
相對于高校其他思政教育平臺而言,圖書館的思政教育優勢主要體現在:豐富的館藏文獻優勢、獨特的時空優勢和先進的網絡優勢。
(一)豐富的館藏文獻。圖書館的這一優勢是相對于其他也擔任著思政教育功能的部門如學工部或團委等而言的。就數量而言,圖書館館藏書籍是其他部門無法比擬的。我們對高校圖書館館藏書籍做了一個如下分析:數據來源:教育部高校圖書館事實數據庫;分析方法:分層統計法;統計軟件:SPSS16.0;分析年份:2012年。分析對象:高職院校1288所,本科院校844所。而思政教育的書籍隨著國家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日益重視,其在總書籍中的數量占比也逐年提高。除了數量上的優勢,圖書館思政教育的功能更體現在館藏質量上。圖書館不僅提供與思政相關的學習資料,更提供豐富的學術專著,如思政教育史論、思政教育文集、馬列專著等,此外還收藏了完整的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建文獻。而相對于社會公共圖書館而言,高校圖書館的思政教育藏書更顯專業性、學科性和針對性,這也是公共圖書館在思政教育功能上所不能比擬的。
(二)獨特的時空優勢。高校圖書館的時空優勢主要體現在時間和空間上。在時間方面,大學生思政教育課程一般是固定的、集中的。但是在整體學習過程中又顯得碎片化,因為該課程一般是一周開設一到兩次,兩周的課程間隙時間較長,無法對學生所學知識形成一種及時的鞏固。另外,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畢竟有限,如果學生想深入學習就不能完全依賴課堂,需要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以補充所學知識,圖書館就是其深入學習知識的一個很好延伸。最后,圖書館存在一種獨特的優勢就是,大量的學生集中在一塊學習,可以形成一種互相感染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圖書館的時間優勢可以總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性,課外學習的拓展性和共時感染的效率性。而空間優勢主要體現為圖書館其幽靜宜人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在不受到干擾的情況下對思政教育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思政教育創造積極向上、凈滌心靈的文化氛圍。
(三)先進的網絡優勢。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傳遞成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首先,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網絡對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并且通過專門的技術對一些思政教育信息進行優化處理,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優質、科學和帶有正能量的信息資源。其次,圖書館可以為思政教育配備一定的監管設備及人員。這樣就可以及時對一些不良信息采取刪除或攔截。當然,在圖書館這種氛圍中,大學生也會迫于輿論的壓力和對自我形象的維護,而在內容上選擇健康和積極向上的思政教育內容。最后,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網上聊天、微薄、郵件咨詢等大學生樂于接受的現代信息傳遞方式進行思政教育。傳統的說教式教育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更樂于接受他們熟悉的互聯網溝通方式。而幾乎每個高校的圖書館都建有電子閱覽室,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適時適地的對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
二、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情況調查——基于湖南6所高校的數據
本研究對象是湖南的6所二本院校的圖書館,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38分,有效率達93.8%。采用
Eviews6.0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問卷包括兩大塊:基本信息和主體信息。其中主體信息包括圖書館的精神文化育人功能、文化約束功能、環境熏陶功能和網絡文化開發功能。調研狀況如下:
(一)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調查。在受到圖書館館風影響方面,有76.5%的人認為圖書館對大學生有激勵、誘導作用,表明圖書館的館風能正面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在圖書館價值取向能否影響大學生“三觀”方面,只有14.5%的大學生認為圖書館的價值取向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產生影響;對高校圖書館精神文化的了解方面,完全了解的只占到8.3%,說明絕大部分學生不了解圖書館的辦館理念、管訓及歷史,其育人作用發揮有限。
(二)制度文化約束功能調查。在圖書館規章制度的認同方面有百分之45%的人選擇不滿意,只有7.8%的大學生選擇基本滿意。數據表明,圖書館的規章制度沒有完全發揮制度文化的約束功能。在圖書館規章制度發揮作用方面,只有24.5%的大學生認為有一定約束作用,39.8%的大學生認為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表明圖書館的規章制度對大學生日常生活起不到應有的約束作用。
(三)文化環境熏陶方面的調查。當調查大學生對圖書館所掛的標語、名人畫像和名言警句是否有教育作用時,有35.6%的人認為有;當被問及是否對高校圖書館環境滿意時,只有9.8%的學生覺得很滿意,56.3%的學生覺得一般,希望繼續改善。調查表明圖書館文化熏陶環境需要進一步提升,否則會抑制環境的熏陶功能。
(四)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調查。在調查學生是否接受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時,有92.5%的人贊同,說明學生大部分都樂意接受現代化的溝通工具開展思政教育。在使用何種網絡交流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時,25.8%的人贊同博客分享,15.9%的人贊同創建思政教育網站,24.1%的人選擇BBS討論,34.2%的人選擇觀看影視作品。調查表明,圖書館思政教育需要多渠道、多平臺開展。在對圖書館關注度的調查中發現,有24.6%的學生從不關注圖書館網站,52.4%的人偶爾去看看,23%的會經常瀏覽,但大部分是查閱文獻資料。表明大學生對圖書館網站關注度有待提升,否則會影響其思政教育功能的發揮。關于學校圖書館網站是否開通了思政教育的頻道,65.2%的人表示不清楚,表明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的宣傳方面還須較大力度。
三、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平臺構建
如上所述,現階段高校圖書館作為一個教育平臺還存在一定的功能不夠健全,機制不夠合理,運行不夠通暢等問題,因此有必要考慮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建設和完善這一平臺。
(一)形成系統理論,加強對實踐的指導。盡管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在歷史的長河中積累的大量經驗,但在實踐中還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容易帶來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國內學術界研究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的文獻資料也相對欠缺,因此有學者建議把圖書館學和思政教育進行交叉滲透研究,并形成一門新的學科方向——圖書館思政教育學。這樣就可以把圖書情報學理論引入到思政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上來,并貫徹到實踐當中,使之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為建立高效圖書館思政教育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二)建立規章制度,暢通運行機制。首先,應該完善管理體制。高校可以根據需要,在圖書館建立專門的思政教育部門,并設置專職管理人員,建立一套思政教育管理制度,使圖書館思政教育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建立相應的績效考評機制。把圖書館思政教育的指標列入到整個圖書館工作的績效考核體系中,并與年終評優評先掛鉤,以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開展思政教育的積極性。第三,優化思政教育的運行機制。主要是整合前面的管理體制、考評機制以及反饋機制、預警調控機制和激勵機制,使它們之間能配合協調,運轉順暢。另外還包括圖書館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銜接到位。
(三)提供人力保證,加強隊伍建設。第一,必須加強圖書館思政教育人員自身的素質提升,可以通過在職培訓、集中學習和進修等方式,對圖書館專職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員在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方面展開培訓。第二,加強對圖書館思政教育人員的招聘與選拔。如果圖書館本身工作人員不足或缺少有資質的教育人員,那可以考慮從外面引進人才。對這一領域的人員選拔時,要求其不僅要熱愛思政教育這項工作,同時還要其自身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
(四)強化四大功能,凸顯思政教育優勢。首先,在精神文化育人功能方面,要明確辦館理念,做到服務至上,使“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思想在圖書館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得以充分體現。另外,還應該規范學生的閱讀行為,正確引領其價值取向,并要結合實踐活動,適時開展思政教育。文化約束功能方面,主要是完善圖書館的各項管理制度,用以規范工作人員和讀者的各種館內行為。同時還應加強培訓,提高館員的服務質量,拉近館員與讀者的心靈距離,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環境文化熏陶功能方面,主要是要增加對圖書館的投入,完善軟硬件設施,以保障圖書館思政教育各種活動的開展。還要通過美化環境,努力營造育人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收到熏陶和感染。在網絡文化的開發功能方面,要不斷完善網絡,打造數字圖書館,豐富數字資源,建立特色數據庫。并且要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廣泛和學生樂于接受等優勢,通過各種網絡溝通方式,加大思政教育的宣傳力度。
參考文獻:
[1] 彭原.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拓展.合肥工業大學.2010(11):21
[2] 張寧.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職能探析.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5(1):132-134
[3] 耿艾莉.基于WEB2.0的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教育與職業,2012(12):185-186
[4] 周秀玲.高校圖書館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廣西大學.2014(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