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瑩
魏君子,這位被譽為“港片百曉生”的香港電影研究專家,最近惡補電視劇《古劍奇譚》。因為該劇正被改編成電影,已于2015年10月底開機,很快將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
他是該片制片人,導演是以《倩女幽魂》等同類型題材見長的程小東。
2015年,電影《捉妖記》使仙俠形象再次引起中國觀眾的談論。
“其實倒退一個世紀,仙俠題材的火爆不輸今日?!蔽壕痈嬖V本刊記者。

《倩女幽魂》劇照
《一代宗師》編劇、《道士下山》原著作者徐皓峰,被稱為新武俠電影代言人。多年來醉心研究國內武俠文化的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武俠神怪片起源很早,中國內陸第一個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其實就屬于神怪類型?!?/p>
今天的仙俠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定義為“武俠神怪片”。僅1928~1931年間,上海電影界就拍了227部武俠神怪片。
到上世紀60至80年代,武俠神怪又在香港“死灰復燃”;2008年一部《畫皮》之后,“仙俠神怪”則在內地“重出江湖”。
如今這一輪興起,仙與俠又需要面對新一代觀眾的口味。
“畫符咒語”對“洋槍洋炮”
1922年上海,向愷然寫《江湖奇俠傳》:用蠅頭小楷寫在不到一尺的紙上,每行可寫140到180字,卻是筆直一線。這本《江湖奇俠傳》后來被譽為“近代武俠的開山之作”。
在徐皓峰看來,民國時期這類“武術中夾雜寫巫術的小說”的出現,源于正統儒家思想被年輕人所拋棄,佛教大盛,加之西藏密宗和西方先進文明的進入,仙俠文化由此興起。
到1928年,中國第一代電影人張石川上廁所的時候偶爾翻閱到了兒子的《江湖奇俠傳》,驚為天人,決定將其搬上銀幕,取名《火燒紅蓮寺》。
影片中有江湖兒女用“氣”御劍、飛檐走壁等情節,看得觀眾目瞪口呆。于是紅蓮寺一把火,“放出了無數劍影刀光”。之后3年間,《火燒紅蓮寺》電影居然一集一集地拍了18部。
各大影視公司紛紛跟風。影史上把這類充斥著劍光斗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等種種“妖光劍影”的影片稱為“武俠神怪片”。1928~1931年,上海約50家電影公司拍攝的近400部電影中,武俠神怪片有227部。
徐皓峰認為,武俠神怪片的流行,首先因為它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運用特效的片種,對觀眾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視覺奇觀;其次,觀眾將“畫符咒語”視為對付西方“洋槍洋炮”的神通,“在自卑感極強的情況下對自己作出一次心理補償”。
1932年“一.二八”事件后,國民政府下達了禁拍令?!白灾艹詠?,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去巫術化,漢朝時期佛教是以符咒、法術的方式傳入中土,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旁門左道。”徐皓峰說。
重出江湖的“如來神掌”
“老公,你記不記得很久之前有一招從天而降的掌法?”
“是已經失傳了的‘如來神掌?”
這是2004年周星馳《功夫》中包租夫婦的一段臺詞。

《畫皮》劇照
在現實世界,“很久之前”指的是上世紀60年代,那是香港粵語片最為繁盛的時候,武俠神怪片“重出江湖”。1964年的《如來神掌》是其中的代表。
中國電影資料館助理研究員沙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如來神掌》系列電影曾被研究者蔑為“粵語殘片”——這類電影往往7天就拍完,別稱“七日鮮”,黑白畫制作,對白皆為粵語,拍攝成本超低。
然而,《如來神掌》在當時引發巨大轟動,接連拍攝5部,1990年代又重新翻拍,直到今天影響猶在:午夜12點,香港電視臺就開始播放這一大堆“殘片”。
周星馳《功夫》當中的武功、反派人物“火云邪神”出自《如來神掌》,《西游降魔》中幾個驅魔人的“飛劍”“天殘腳”等角色和神功都來自名為《白骨陰陽劍》《十兄弟》等的“殘片”。
“殘片”影響的不只是周星馳一個人。
1977年徐克從美國學成歸國,進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電視臺制作總監問他:“你有什么想拍的片子嗎?我可以幫你完成心愿?!毙炜说谝粋€就提到了《倩女幽魂》。
不過徐克未能如愿,而是被迫嘗試拍起了武俠,直到1987年才拍成《倩女幽魂》。
魏君子總結,徐克的套路是“把古裝引入到魔幻”。他的《倩女幽魂》塑造了經典的劍俠形象燕赤霞:能擺萬劍朝宗的劍陣,咬舌噴血畫符捉鬼。
1980年代,因為好萊塢的《星球大戰》,徐克也開始嘗試把科技元素融入到神怪題材中:《蝶變》請了好萊塢特效團隊操刀制作,為這一題材煥發了新的生機。
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旗手,徐克在影史上留下了諸如《蜀山劍俠傳》《青蛇》等經典。然而隨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遠去,神怪武俠也不復當年之勇。1999年劉偉強導過《中華英雄》,取材自漫畫,風格自成一派,但終究沒有形成大氣候。
魏君子觀察到,隨著近年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走熱,香港導演紛紛北上,找到了新的熱力源。
能拍的公司和人不多
《畫皮》系列被認為是內地仙俠神怪題材的新起點。沙丹回憶,上世紀80年代他在內地影院看過零星幾部狐妖電影,然而直到2008年票房超2億元的《畫皮》之后,神怪片才得以在大銀幕上恢復昔日風光。
在他看來,武俠神怪電影的起落除了政治原因外,也是因為制作條件非??量?,“能拍的公司和人太少”。
魏君子將其比喻成“中國漫威式英雄電影”,這種“超級大片”需要全方位最好的資源配置。
他認為,仙俠題材先頻頻出現在電視劇市場,而大銀幕較為寂寥,也是因為“資本和文化的生產模式不一樣,電影是高端娛樂產品,是文化消費的最高峰,不在一個咖位上”。
“這類電影的夭折率很高,許多電視劇播得好,但上了大銀幕就沒勁——劇情偏瑪麗蘇,情感飽和度不夠,世界觀相對薄弱。電影對內在邏輯、戲劇強度等的要求比較高?!眳⑴c《畫皮Ⅱ》創作的編劇冉甲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11年,因為編劇還缺一個女性視角,冉甲男順勢進入了《畫皮Ⅱ》劇組,帶著好奇的眼光目睹了一部神魔電影的誕生。
她對本刊記者總結說:“首先得有一個IP;得有錢,而且是一大筆;得找好導演和團隊,且團隊需要反復磨合?!?/p>
魏君子也發現,影史上引發轟動效應的神怪影片都有改編出處。
發展到今天,大型文學網站催生了網絡玄幻小說的盛行,積累了一大堆IP。而仙俠IP源頭除了小說外,還有游戲。
“今天的第一類IP是《西游記》《封神榜》這類古典小說,第二類是《誅仙》《古劍奇譚》這樣的網絡小說和游戲。”魏君子說。
同時,神怪題材恐怕是最需要特效支持的電影類型。影片動輒要投資上億元,《畫皮Ⅱ》每秒特效制作成本高達上百萬元,因此這一類型幾乎不支持無粉絲基礎的原創劇本。
冉甲男說,寧夏電影集團和華誼曾為《畫皮Ⅱ》找過無數導演,最后選了初出茅廬的烏爾善,因為華誼總裁王中磊看重他的“廣告出身”所帶來的視覺想象力。
但烏爾善本人也承認他們的選擇“非常有勇氣”,因為這類題材電影通常只選擇拍過同類作品、經驗豐富的導演,上億元投資“玩不起”。
“只有在電影市場、技術、人才都非常成熟的基礎上,才會誕生仙俠電影。”魏君子認為,“為什么這兩年電影市場一井噴,香港導演又回來了?因為他們經歷了幾十年電影市場的洗禮,懂得怎么拍一個合格的類型片,并且知道怎么拍特技。內陸導演大部分連基本的都不會?!?/p>
此外,這一題材一般是團隊作業,成本過高導致此類影片經不起過于藝術化的嘗試,“這不是一個人的作品,不能太任性。花一個億做個人化的東西,不怕第二天制片人來追殺你!”冉甲男透露,《畫皮Ⅱ》劇本就磨合了一年多,改了十幾稿。
一般片方都會提出影片風格和樣貌要求,編劇根據要求設計出核心人物關系和主線故事,導演在劇本階段就對未來能否呈現心中有數。
但這也是雙刃劍:為了追求十億元以上的票房,片方希望“什么元素都來一點”,這樣才能讓更多人喜歡,然而讓冉甲男苦惱的是,“什么都有就什么都不是,特別容易做成燴菜”。
對人間社會現實的寓言
“一個題材能不斷拍攝和發展,說明它有非常強大的受眾群體?!鄙车ふf。
女妖怎么換皮?手如何伸到皮底下?這些細節和過程“一定要讓觀眾看到,他們才過癮?!边@是冉甲男的創作心得。
她覺得:“最吸引觀眾的一定是視覺特效?!苯鸸堪糇兇笞冃?、十萬天兵天將大戰悟空,許多情節即使有文字細致描寫,搬上銀幕后還是有不一樣的視聽震撼。
“你居然想不到它會這樣做!”魏君子認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該類電影最大的看點,不過實現手段并不止于特效。”
“一根懸絲垂下就在酒杯中下了毒。”這是1983年程小東導演處女作《生死決》留給不少影迷最深的印象。
“拍《生死決》時候沒有特技,都是靠我們土法煉鋼。片中那些忍者陷進沙里消失、出現落葉的畫面是現場實拍的,拍一下沙子,再拍一下落葉,疊印出來就變成忍者消失了?!背绦|如此解釋。
此外,受訪者對本刊記者反復提到“世界觀”的構建問題——嚴謹宏大的世界觀設計不僅是仙俠題材成立的基石,也是提升觀影黏性的關鍵因素。
比如,《阿凡達》的制作團隊為不存在的族群設計了完整的社會體系,甚至設計了一門語言。《哈利波特》則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魔法世界,把其中涉及到的動植物拿出來,竟也拍出了《神奇動物在哪里》一片。
創作《畫皮Ⅱ》時,冉甲男還沒有這個意識,只是憑直覺搭建了一套世界觀——妖不能救人、驅魔人的血可以殺妖、必須吃人心才能維持妖術。
后來她發現,搭建世界觀最難的是要有現實基礎和根據,關鍵是自圓其說有邏輯,“一掌打出去一個蘑菇云,還得有能克它的招數”。
“搭建世界觀不是個技術活,是個文化概念。”她說。
徐皓峰也提到,這一點和東方神話的先天不足有關。西方神話自希臘神話以降,有扎實的宗教和文化基礎,東方神話則不成體系,“我們的神話沒有神仙譜系,一段一段的,一會是嫦娥奔月,一會是牛郎織女,沒有前篇和后續。”
這不是一兩個創作者就能修補完成的事情,冉甲男憑自己的知識體系,認為“東方的妖怪都必須像人,大多數很美,神魔故事是東方對人間社會現實的寓言”。
偏偏宗教文化又是區別東西方神話、魔幻最根本的差別。魏君子批評有些“不思進取的電影”在人物設置上隨意套用西方模型,比如直接抄襲好萊塢,“不中不西”。
武俠談“大我”,仙俠談“小我”
“講情情愛愛”,是東西方神話作品的相同之處。
“我不相信正,不相信邪,不相信幸福,我只相信你!”這是網友票選的《花千骨》最經典臺詞。事實上微博熱搜當中除了吐槽“五毛特效”,被討論最多的還是劇中的愛情。
徐皓峰回憶,在“還珠樓主”時代,男女主人公最有人情味的話是“下次聯手,有緣再見?!币坏┱f出“可否接受我?”往往立刻死于非命,偶然忠臣眷屬也很乏味,“他們夫妻共同修煉,進展神速,很快成為了土地爺和土地奶奶”。
仙俠題材在內地復興后,修仙練級、江湖恩怨卻變得越來越次要。徐皓峰認為,這其實也是武俠與仙俠最大的區別。
魏君子熟讀金庸古龍,認為武俠講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種人類的痛苦。但仙俠談的是“架空”,與歷史并無任何關系。修仙煉道之外就是情情愛愛,比武俠“更脫離于實際,更滿足人們的意淫”。
從消費角度,“女觀眾緊握買票權,一個人等于兩張票”,冉甲男透露,《畫皮Ⅱ》制片方就是主打女性觀眾。
就文化心理角度,徐皓峰將之歸結為“這個時代缺愛”。在他看來,仙俠題材往往要表現一段極致的愛情,夸大愛情元素——等待可以是三生三世;負心者會被詛咒“今生今世,永生永世”接受懲罰。
創作中,冉甲男也常常把主人公放到非生即死的道德選擇困境中,把普通人日常談戀愛時都會問的“假如”表現出來。
再從歷史角度來看,魏君子認為,90后群體沒有經歷顛沛流離和人世滄桑,沒有金庸古龍時代對歷史和戰火的共鳴感,更多只關注小我,“為國為民都不重要,拯救愛人才是王道”。
所以現在的仙俠神怪故事,人人都要談戀愛,《大話西游》孫悟空有紫霞仙子,《情癲大圣》中唐僧有白龍馬。
“把金庸加瓊瑤,就是現在仙俠的東西?!蔽壕诱f,“我們對于這個世界有無窮的想象和探索,一定會讓這類題材向前走。它永遠不會消失,會成為一個重要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