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秀娟 王彥行
我國是世界小麥生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小麥是實現我們國家發展,中華民族復興,實現小康的關鍵,在國際金融貿易一體化,小麥產業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中國加入WTO 后,按照“烏拉圭回合”相關約定,我們要逐步放開中國小麥的國際市場,小麥的價格水平要圍繞在開放的國際市場所反映的均衡價格水平間變動。在科技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其小麥生產邊際成本降低,邊際收益提高,在MR=MC 時,收益最大化,此時我國的小麥價格相對下降,成本相對升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中國小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會下降。運用搜集到的有關小麥的數據整理后,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得出中國小麥產業的競爭力高低。結合中國小麥產品的目前現狀以及世界經濟形勢提出促進中國小麥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陳武(1997)、喬娟(2004)運用衡量評價國際競爭力的指標方法對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的大小進行評價。他們分別運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法和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指數以及凈出口指數等指標對中國小麥出口與美國小麥出口進行比較,分析中國競爭力大小。柯炳生(2003)把農產品的競爭力分為三個方面:價格競爭力、質量競爭力和信譽競爭力,并系統研究中國主要農產品的競爭力狀況。孟麗、喬娟(2004)運用邁克爾波特產業競爭理論,通過國際比較分析研究了我國小麥國際競爭力狀況,指出成本,價格和質量等影響我國小麥國際競爭力的因素。張旭宏(2005 年)從成本,價格,質量,市場要素條件,組織化和流通以及政策六個方面將我國與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盟小麥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行了比較分析。
(一)中國小麥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國際市場占有率是指一國某產品的出口總額占世界相同產品出口總額的百分比,可反映一國某產業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用公式表示是:MSab=Xab/Xwb,MSab 代表a 國b 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Xab 表示a國b 產品的出口總額;Xwb 代表全世界b 產品的出口額。
表1 顯示了近十年美國,加拿大,中國和澳大利亞小麥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中國小麥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小麥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除了2003 年和2007 年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了1%,其他年份均不到0.8%,澳大利亞占有率除個別年份基本都在6%以上,加拿大近十年都在12%以上,而美國除了2009 年,小麥國際市場占有率都在20%以上。

表1 小麥的國際市場占有率 單位:%
(二)中國小麥貿易競爭指數。貿易競爭指數衡量一個國家某類產品凈出口與該類產品貿易總額的比率。公示表示為:TSC=(Xab-Mab)/(Xab+Mab),其中TSC 表示貿易競爭指數,Xab表示a 國b 產品的出口額;Mab表示a 國b 產品的進口額。TSC 的正負,表示該國這種產品是凈出口還是凈進口,它的取值范圍是[-1,1]。根據比較優勢理論,TSC=0 時,說明該國這種產品的生產效率與國際平均水平相當,TSC >0 時,說明該國這種產品的生產效率高于國際平均水平,貿易競爭指數越接近1,國際競爭力越強,貿易競爭指數等于1,該國該產品幾乎沒有進口。TSC <0,說明該國這種產品的生產效率低于國際平均水平,貿易競爭指數越接近-1 國際競爭力越弱,貿易競爭指數等于-1 說明該國該產品幾乎沒有出口。
表2 顯示了近十年中國以及國際主要小麥出口國歷年TSC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貿易競爭指數基本為1,說明該國的小麥基本沒有進口,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美國的貿易競爭指數除了2009 年,都大于0.80,說明美國小麥產業國際競爭力也比較強。中國小麥貿易競爭指數除了2007 年,全都是負值,說明除了2007 年,我國其他年份的小麥國際貿易處于逆差狀態,并且都小于-0.5,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相當的弱。

表2 中國以及國際主要小麥出口國歷年TSC值

表3 中國及國際市場主要小麥出口國的顯性比較優勢 單位:%
(三)中國小麥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一個國家某種出口產品占其出口總值的比重與世界該類產品占世界出口總值的比重的比率。該指標反映出該國此種產品出口貿易強度和專業化優勢。公式表示為:RCAab=(Xab/Xat)/(Xwb/Xwt),其中RCAab表示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Xab表示a 國b 產品的出口額:Xat表示a 國全部產品的出口額;Xwb表示全世界b 產品的出口額;Xwt表示全世界所有產品出口額。如果RCAab>1,說明該國產品具有顯性比較優勢,RCAab<1,則說明該國商品沒有顯性比較優勢。一國RCA 指數越大,該國該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就越大,反之,RCA 指數越小,該產品競爭力越弱。一般認為,若RCA 指數大于2.5,表明該國該產品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若RCA 指數小于0.8,則表明該國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弱。
表3 顯示了中國及國際市場主要小麥出口國顯性比較優勢。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的顯示性比較優勢系數遠遠高于2.5,說明兩國小麥產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澳大利亞的顯示性比較優勢系數最高,但是呈下降趨勢;加拿大的顯示性比較優勢系數呈現上升趨勢。美國小麥顯示性比較優勢系數在1.9和3.1 之間波動,顯示美國小麥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我國小麥顯示性比較優勢系數在2003 年和2007 分別為0.21和0.15,其他年份幾乎為零,說明我國小麥產業競爭力極弱,小麥出口占我國總出口額的比重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綜上,通過上述三個指標的分析,我國小麥產業競爭力與世界主要小麥出口國相比具有明顯的劣勢。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作為中國戰略性糧食物資的小麥,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經濟意義和國家戰略意義。所以,提升中國小麥的國際競爭力優勢和維護中國的經濟安全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大力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提高小麥科技成果轉化率和推廣效率。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同時要用信息化來武裝推廣機制,建立起農業研究所和農村小麥種植試驗田的橋梁,政府給予農戶以試驗補貼,鼓勵農戶種植新品種。
(二)要改變農業發展的目標,從重量到重質的提升。中國要提高小麥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提高小麥的質量,鼓勵新品種的培育和栽種,實現競爭力質的提升,進而提高市場占有率。
(三)要促進農業企業的發展。農業企業是農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業必然要求農業企業的良性發展。
[1]聯合研究組.中國國際競爭力發展報告(1997)[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喬娟.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的國際比較分析[J].中國糧食經濟,2004,9:43~45
[3](美)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戰略[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11~32
[4]孟麗,喬娟.中美小麥成本和價格比較及其原因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04,4:55~60
[5]周榮榮.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分析及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6]SmithS.C.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2:383~400
[7]Michael E.Porter.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0:87~90
[8]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
[9]邁克爾·波特;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2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