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潔
摘要:合唱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現力和審美力等方面的提高。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如何構建高效的初中音樂合唱教學課堂,來起到促進和諧課堂產生的效果,使音樂課堂悠揚的歌聲。
關鍵詞:初中音樂 ?合唱 ?教學
2011年版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集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對于教師來說,合唱中聲音的統一、聲部的和諧、氣息的控制與學生個體差異的沖突帶來了困難,而對于學生來說,平常的獨唱與聲音的和諧統一也構成了困難。下面談談如何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構建和諧的合唱教學課堂。
一、注重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
初中學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兩天就能實現的,要想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就要先從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開始,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合唱教學中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多聆聽合唱曲目,從優秀的合唱作品中,提高他們對合唱練習的興趣。此外,還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聽覺體驗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
(一)利用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合唱興趣
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合唱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在欣賞課中專門為學生設置一個合唱欣賞曲目的環節,挑選出一些優秀的合唱曲目供學生欣賞。例如:從網站上下載經典曲目、青少年合唱比賽獲獎作品、流行音樂合唱等等,通過這些優秀的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聆聽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對比、總結和歸納,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合唱興趣。
(二)利用唱歌課中穿插欣賞曲目培養學生合唱興趣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唱歌雖然是受學生歡迎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從頭唱到尾也會讓學生感覺到疲憊,這時穿插欣賞曲目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如:教師可以穿插相同曲目的合唱、獨唱方式給學生欣賞,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通過對比,體會合唱的藝術魅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合唱熱情。例如:在教唱歌曲時,教師可以課前搜集合唱版的音頻,當學生在課堂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節奏之后,便讓學生欣賞合唱曲,學生便能夠較好地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學習興趣也就得到提高了。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綜合實踐課中聽賞、音樂課堂外的聽賞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
二、注重歌唱教學,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培養了學生的合唱興趣之后,要付諸于實際行動,從歌唱教學抓起,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模式,在音樂課堂訓練中教給學生合唱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合唱技能。
(一)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合唱理論學習
扎實的合唱理論基礎是促進學生合唱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理論和關于合唱的基本理論與要求。只有理解了合唱的這兩方面知識,學生才能在之后的合唱學習中不斷體會和領悟,才能夠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和掌握合唱知識和技能。
(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合唱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合唱方法,包括正確的發聲方法等等。在每一堂音樂課中,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在講解基本的發聲理論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入簡單的發聲練習讓學生消化這些理論知識,再結合教師的示范,促進學生體會發聲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平躺時呼吸練習、輕聲說話呼吸練習、抽泣練習、深呼吸練習等等,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才能夠發出優美音質、良好音準和清晰的吐字。另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小腹發聲練習,改變原來靠脖子發聲練習的習慣。
(三)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合唱,體會合唱藝術的魅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合唱,在合唱中唱出感情,進而體會合唱藝術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教學生學會處理歌曲的情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唱出有感情的歌曲。歌需要用心來唱,否則唱出的歌曲沒有感情。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情感,飽含深情地歌唱,并結合課堂里的歌唱技巧,掌握好音色、力度等要素,有效地展現作品的風格,讓學生體會合唱的藝術魅力。
三、注重基礎訓練,形成良好音樂素養
初中合唱教學中要注重合唱基礎訓練,尊重學生合唱水平的差異性,把握好訓練的強度和有效性,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的基礎訓練,不僅包括識譜訓練、節奏訓練、音準訓練、多聲部訓練等等,教師還要為學生展示一些常用的樂理知識。如:指揮和合唱的知識、合唱作品的分析等,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課堂合唱教學水平。
(一)加強學生的識譜訓練
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很多教師放棄了課堂教學中的識譜訓練,這實際上將導致學生不能正確體會音樂中的審美情感,對于合唱教學中的各聲部音準概念也很難掌握,最終破壞了合唱的審美體驗。因此,在實際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識譜訓練,讓學生掌握歌譜帶來的音樂情感的變化,有效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教師可以運用學唱歌曲的方式引導學生識譜,教師唱譜學生唱詞等方式促進學生大概掌握歌曲旋律之后,再來引導學生視唱歌譜的訓練。教學難度被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提高了。學生依靠歌譜旋律掌握了合唱的音準,再加上音樂記號、裝飾音、表情術語等,學生可以有效地掌握合唱歌曲的藝術內涵,進而提高合唱水平。
(二)加強學生的節奏訓練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合唱特別注重節奏,如果出現節奏不統一就很難實現多聲部的音調和諧。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專門的節奏訓練,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從單一的節奏訓練開始,逐漸加大難度,如附點音符、切分節奏、休止符等。將這些訓練過的節奏進行改編,還可以將單一聲部節奏改為兩聲部節奏練習等等,通過這樣反復進行練習,提高了學生的節奏訓練水平,也強化了學生的聲部意識。
(三)加強學生的音準訓練
在初中課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音準訓練,要訓練和檢驗學生是否能夠有效辨別音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視唱練耳的訓練。為了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教師還可以將活動設置游戲化一點。如:音階練唱中利用手勢進行教學,讓學生直觀地辨別出大二度音程、小二度音程、全音、半音等的區別,讓學生更好地結合手勢控制音準。當學生對以上音準都能夠有效掌握之后,教師還可以融入三度音程、四度音程等,讓學生的聽辨能力有效提高。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干擾性的聆聽來強化學生的多聲部聽音練習。如:教師用鋼琴為學生彈唱另一個聲部的歌曲,看看是否能夠干擾學生這一聲部的練習等。
(四)加強學生的多聲部練習訓練
在合唱環節中難免會遇到多聲部的歌唱,引導學生掌握多聲部的歌唱方法,加強多聲部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表現出更好的歌唱效果。在初中音樂合唱中進行多聲部的歌唱訓練,教師可以放在呼吸、聲音訓練之后,建議用簡單的二聲部引導學生進行訓練,當學生有較高的歌唱水平后再進行更多聲部的訓練,如三聲部、四聲部等。在多聲部訓練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指揮方式要盡快讓學生熟悉,學生要領會教師的指揮意圖。在多聲部訓練中,教師開始要選擇簡單的二聲部合唱訓練。如:運用卡農式的合唱訓練,選擇各聲部旋律變化較小,節奏基本相同的二聲部,讓學生逐漸適應多聲部的合唱。
構建高效的初中音樂合唱教學課堂,教師要從合唱欣賞教學開始激發學生的歌唱興趣,并結合歌唱教學和基礎訓練,從識譜、節奏、音準和多聲部四個環節入手,積極做好四個環節之間彼此鏈接,使之能夠達到協調統一,讓學生掌握合唱的基礎知識及技巧,并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讓和諧優美的聲音在音樂課堂中傳揚。
基金項目: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中小學課堂合唱教學梯度漸進式研究”研究論文,項目編號:體衛藝專項T-c/2013/004。
參考文獻:
[1]張小云.如何有效實施課堂合唱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11,(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尹愛青.音樂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金世余.支架式教學模式與音樂教學[J].藝術研究,2006,(02).
[5]鄒初本.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