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
摘要:音樂欣賞就是喚醒孩子們心中的美,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標,也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最中心的環節莫過于聆聽。作為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聆聽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作品,這樣既能有效增進學習興趣,開闊音樂視野,也能提高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及審美情趣。
關鍵詞:多樣化 ?美 ?音樂教育 ? 藝術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是人類藝術的優秀結晶,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韻律與人類情感互相發酵,產生了蔚為大觀的音樂形態。或莊嚴,或悠揚,或舒緩,每一種音樂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就像我們漫步于林間空地,鳥語花香、清風拂面、光影迷離,大自然奉獻給我們多層次的感官享受。美國的音樂理論家艾倫·科普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音樂、美術、體育等等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其基本目標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欣賞。
朱踐耳先生主張音樂家必須具備四副耳朵:即聽古典音樂的耳朵、聽民族民間音樂的耳朵、聽現代音樂的耳朵、聽流行音樂的耳朵。欣賞首先是鑒別,認識到這種藝術形式的特點,把握其規律,才能在更高層次上體驗到美的愉悅。筆者認為,朱先生的這一觀點,在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欣賞教學中也同樣適用。
一、切實把握學生心理需求,有的放矢,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針對性
悠悠歷史幾千年,無論朝代更迭,不論是繁榮還是衰落,音樂總和人們相伴。就像詩歌最早產生于勞動號子,音樂大抵也是如此。總體而言,音樂按照其特性,大致可分為:古典音樂、民族民間音樂、現代音樂和流行音樂。
一線的音樂教師都知道,學生普遍喜歡流行音樂,因為它親切、自然,即時再現當下的生活,形式輕松活潑,受廣大學生的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但相對于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往往顯得速成化、快餐化,不利于學生審美觀的形成。在音樂欣賞課中引入多種音樂形式,既是教育策略,也是教育目標。
二、緊扣音樂之魂,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性
(一)古典音樂。古典音樂是具有規則性本質的音樂,注重形式美感,被認為具有持久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在一個特定的時代流行。聆聽古典音樂,就要體會旋律中的生命感悟,那種雷霆萬鈞,大氣磅礴的天籟之音。
古典音樂猶如一部史詩,具有較強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縱深,這也為欣賞古典音樂帶來了很大難度,很多人因為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難以理解其中的精妙,而選擇了放棄。因此,作為我們教師,在與學生一起欣賞古典音樂時,要適當給予學生提示,在關鍵的地方點一下,推一把,幫助學生順利翻過那一座座山峰,抵達美妙的境界。
(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傳統民間音樂具有極強的民族特征,是我國其它各類音樂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在世世代代的傳播過程中,它經由無數人的加工和改編,并不斷積累、沉淀、篩選。可以說,它是人們思想感情的體驗和藝術表現手法的結晶。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能夠歷經千年依然生機勃勃的民族音樂,本身就是古典音樂,就像大河的源頭在此匯聚。但民族民間音樂,距離我們更近,它們已深入到我們的血脈之中,與我們唇齒相依。
(三)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廣泛聆聽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欣賞民族民間音樂,并非一定要具備很多音樂知識或者有高層次的欣賞水平,很多時候只要“打開耳朵”去聽音樂即可。
三、統籌規劃,高屋建瓴,以“美”為主線實現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整體提升
(一)以學段為單位,統籌規劃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活動。
我們知道,在現實語境下,要實現從小學到高中音樂課的整體規劃,難度非常大,最為實際的做法是在某一個學段有一個較為合理的安排。比如:在初中階段,以教研組為單位,依托現有教材及學校實際,制定校本教材,也就是校園活動課程化,國家課程校本化。在這一過程中,要對初中三年音樂欣賞課進行一個全盤安排,比如初一年級具體安排什么內容,初二初三安排什么內容,具體如何評價等等,使整個音樂欣賞教學合理、有序、高效地向前推進。
(二)多管齊下,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在教學中,既要安排學生喜歡的現代音樂,也要安排一定數量的民族民間、古典音樂,讓學生既能體會到流行樂的輕松活潑,也能體驗到經典音樂的深沉優美,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同時,要利用一切現有條件,比如:校園文化周、藝術節、迎新晚會等等,組織學生參與、聆聽,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實現“美”的熏陶。
(三)注重科研,及時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和媒體,提高音樂欣賞課的內涵
音樂欣賞,就是用耳朵去聽,首先要會聽,然后是怎么聽,聽什么,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需要不斷探討研究的過程,因為時代在變,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在時時刻刻變化之中,只有教師的教學方式跟得上學生的口味,才能有效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集中研討、集思廣益,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欣賞音樂時,我們要抓住音樂的本質,那就是旋律,旋律是一個個躍動的水花,我們要帶領學生到大海里去,感受那浪花。然后我們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更深層次上理解各種樂曲的情感和內涵,這就好比在認識某一個人之后,慢慢懂得了他的所思所想,這樣你們才能成為朋友,聆聽音樂就是和音樂交朋友,心心相映,呼吸與共,守望互助。
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標,也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文中所言,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面的合力,而在這其中,作為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聆聽各種類型和風格的音樂作品。音樂欣賞就是喚醒孩子們心中的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美]艾倫·科普蘭.怎樣欣賞音樂[M].丁少良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