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我國現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社會責任理念息息相關,履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制造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文章選取深市A股制造業2008-2010年連續三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在年報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公司為樣本,研究我國制造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切入,通過構建了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財務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面板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檢驗,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制造業企業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中政府、員工和債權人與財務績效指標ROA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而股東、客戶與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得出制造業應提高創新能力,從長期看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可以增加企業績效。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績效 利益相關者 面板數據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8-013-03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在國際經濟社會中,不論是在政界、商界、實業界還是在學界、社會公眾與媒體,企業社會責任都受到普遍關注,其在中國更是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隨著企業社會責任受關注的程度不斷提高,作為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最好渠道,企業對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和證券時報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報告2011》(簡稱《研究》)顯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我國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531家發布各類社會責任報告,較2010年的報告總數483份增長了10%。統計結果顯示,531家上市公司已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其中與2010年發布報告的企業名單重合的有453家企業,兩年發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擬合度為85.3%。依據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報告發布主體覆蓋了行業分類指引中所含的13個行業類別,其中制造業公司2011年和2010年分別占到51.15%和50.63%,發布報告數量最多。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在利用社會資源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如偷逃稅款、克扣員工工資、誠信危機和環境污染等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而制造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是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和經濟轉型的基礎;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制造業是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國家的“十二五”規劃就改進提升制造業提出了具體要求,即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作為民族的良心產業,鑒于其產品與消費市場關系的特殊性,加之近年來大眾對產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這就對基本處于完全競爭市場的制造業企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和人們對安全健康的追求,該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不可避免地受到更多的重視?,F如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社會責任理念息息相關,制造業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制造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問題,也成為了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論證的問題。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仍將社會責任報告視為公眾公司的信息披露責任和純公益行為,未有針對商業價值的研究和考慮。為管理者進行社會責任實踐提供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可以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業績相關性,幫助非股東群體與忽視社會利益相關群體的公司進行決策。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由于其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財務績效與社會責任績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是機構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方評判上市公司價值的重要依據。
我們要研究和探索的問題,如企業與社會如何擺正二者的關系,企業的社會責任如何發揮,哪些社會責任到底是企業應該肩負起的。我國制造業企業相比與國外大型跨國企業,出于自身和環境的因素,企業或者對社會責任理念認識不清,或是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刻意忽視社會責任,造成我國制造業企業在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方面有所欠缺,特別是在生態環境與資源、員工、消費者這三方面的問題十分突出,如勞資糾紛、產品質量與安全問題等等,這些都急需制造業企業深化社會責任意識,善待利益相關者,滿足他們的利益要求,擔當與他們的責任關系。
本文分析制造業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是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角度進行研究。本文研究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涉及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方向問題,即兩者是正相關、負相關,還是無關系;二是因果問題,即因果關系是否存在兩者之間,也就是說企業社會責任是否影響財務績效,即社會責任的履行會為企業帶來直接或間接、短期或長期的收益。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國內外學者對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認為二者是存在正相關關系,表明企業社會責任與以前和將來的企業績效有肯定的關系或不承擔社會責任會或不合法規的表現對企業的價值產生負面影響。也有部分學者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認為兩者之間應該是負相關的關系,因而在企業競爭中由于承擔社會責任成本會使企業在與不承擔或少承擔社會責任中處于不利的財務狀況。少數學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相關性是不顯著的,即沒有關系。
企業的社會責任從利益相關者的視角來看,可以概括為七個方面:一是對政府的責任。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企業按照政府的有關法律、政策的規定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其他責任義務,并接受政府的監督。二是對員工的責任。企業是員工的利益共同體,員工通過勞動在企業中創造價值,相應的員工報酬和權益保障企業理應給予,并負責培養員工遵紀守法和維護道德規范。三是對供應商的責任。交易中誠實守信、按時履約是企業對供應商的責任。四是對債權人的責任。債權人是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安全經營、還本付息是企業對債權人的責任。五是對股東的責任。股東是企業的投資者,資本保值增值、合理分配是企業對股東的責任。六是對客戶的責任。優質的產品、優良的售后服務是企業對客戶(消費者)的責任。七是對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的責任。幫助發展社會公共事業、慈善事業、公益事業是企業的責任。
利益相關者不同,利益要求也不同,利益要求的實現方式、實現程度也不同。利益要求的平衡性取決于利益相關者的綜合相關度和利益要求實現程度之間的匹配性。國內外大多數研究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是正相關關系,實踐也說明,企業在社會責任活動中積極承擔責任,一定會得到比其付出更多的收益。提升企業信譽、企業社會形象,企業可以通過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進而企業的生存環境、公眾形象得到改善,勞動關系得以優化,財務業績得以提升。
本文結合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國內外大量的實證結果,和理論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影響,得出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對企業的財務績效會有積極的影響,本文研究假設如下:
H1: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指標ROA有顯著影響并呈正相關關系。
H2: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指標Tobin Q有顯著影響并呈正相關關系。
(二)變量選取
1.自變量的選取。結合利益相關者的分類,企業管理的現狀以及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信息,本文設定的解釋變量具體見表1,反映企業五個方面對利益相關者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
依法納稅是企業對政府的責任主要體現。企業對員工承擔的責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企業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福利,其中工資福利可以從現金流量表中獲得;二是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員工的職業發展,這部分信息由于是企業自愿性披露,在無企業自愿披露的情況下數據獲取難度較大,因多是非數量信息且難以計算衡量,故此反映企業對員工承擔的責任本文是依據員工獲利水平來衡量。資產負債比主要體現企業對債權人的責任。主營業務成本率主要體現企業對顧客的責任。
2.因變量的選取。本文選擇了總資產報酬率和Tobin Q為因變量來反映企業財務績效。總資產報酬率(ROA),反映盈利能力的總資產報酬率,該指標反映企業總資產能夠獲得利潤的能力,即反映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Tobin Q值反映企業價值。
3.控制變的選取。本文引入企業規模(SIZE)和企業性質(Owner)兩個控制變量。因為企業規模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早在Trotman and Bradley(1981)的研究結論: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企業受社會大眾的關注程度較高,往往承擔較多的社會責任的是較大規模的企業。由于我國企業性質的特殊性,其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有較大影響,故本文的控制變量企業規模,由企業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來表示。企業性質用虛擬變量表示,如果變量取值為1,說明是國有企業或第一大股東為國有法人,否則為0。
(三)樣本與數據來源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國內學者幾乎都以上海交易所上市公司數據位樣本進行分析,而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數據為研究樣本較少,故本文研究選取2008-2010年期間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為樣本,相關數據從公司年報中查找。根據研究目的,數據篩選整理按照以下標準:除去二值指標外(取值為0或1的),其余各項指標要有三年的完整數據。按照6σ原則,剔除在X±3σ范圍之外取值的極端數值。
按照以上標準,根據巨潮資訊網(http://www.cninfo.com.cn)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對2008—2010年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逐家進行整理,排除了公開報告不全、財務數據不完整的上市公司后,最后取得上市公司三年的面板數據178家進行研究。
(四)模型構建
根據研究假設和所搜集的數據特征,本文構建ROA和TobinQ兩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本文構建面板數據模型如下:
模型一:ROAit=αit+βitXit+εit
模型二:TQit=αit+βitXit+εit i=1,2…n;t=1,2…t
Xit為自變量,αit為模型的常數項,βit為對應自變量向量Xit的k×1維系數向量,k為自變量個數,εit為相互獨立的隨機擾動項,且滿足均值為0,等方差的假設,n為截面成員的個數,t為每個截面成員的時期總數。
四、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由spss17.0軟件輸出結果整理所示:三年來,ROA平均為3.79%;Tobin Q值平均為2.0185;利潤總額的16.58%是平均繳納的所得稅;主營業務收入的8.34%是支付給員工的現金;凈利潤的6.25%是平均發放的現金股利;2.3031是平均資產負債比;主營業務成本平均為主營業務收入的78.44%;33.95億元為企業期末總資產的平均規模;樣本中,企業為國有控股企業占約53.00%。
(二)面板數據回歸檢驗
對2008—2010年分別進行ROA和Tobin Q的年度的截面數據進行線性回歸的結果是,企業社會責任與當期財務績效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不顯著,甚至為負相關(表略),并且2008—2010年的R2值逐年下降,模型的解釋性越來越差。故進一步運用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分析。因為數據只有近三年的財務數據,截面數據個體都在同一行業,對于同一個體來講,時間因素影響不顯著,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并在其后的固定效應檢驗中驗證了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是可行的。運用Eviews6.0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如表2所示估計結果。
由表2可得:對總資產報酬率ROV的影響方向與預期一致且顯著的變量有:GOV、EMP、CRE;對Tobin Q值的影響方向與預期一致且顯著的變量沒有。有些變量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估計模型的樣本量較少,沒有考慮全部上市公司的數據只選取了深圳上市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數據,也可能是選取的時間范圍過小,只有三年的數據,這是本文的兩個不足;控制變量企業性質只取0和1,其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不敏感,結果顯示往往不顯著。另外還有一些變量對ROA、Tobin Q的影響方向不一致,如STO、SIZE、Owner;以ROA為因變量的模型中,顯著性和影響方向一致的數量多,本文認為其模型更加客觀。現階段我國金融股票市場存在多種非理性因素影響股票價格,而Tobin Q是基于股票價格的指標,故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對因變量做出正確及時的反應。
總體上講,面板數據回歸模型結果比分年度的截面數據回歸結果顯著。表現在模型的整體擬合優度明顯提高;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關系、顯著性更多地與假設預期一致。由于數據的不完整性和時間因素影響的長短,有些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方向與預期不一致。從截面數據結果與面板數據回歸結果對照來看,加入時間因素后,有些正向影響不顯著的因素變得正向顯著,負向影響的轉為正向影響(雖然不顯著,但是反映出對財務績效的負向影響),所以長期來看,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是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的。原因可能是:會計核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支出時是作為費用處理的,在財務報表中財務績效的負項故抵減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正向作用;需要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社會和企業本身產生的正面影響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競爭力,這種體現在財務報表中且影響的數據難以獲得,這也使得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正向作用延后;上市公司年報中數據的披露存在的不完全性和滯后性,尤其是非財務數據的披露存在的不完全性。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從利益相關者視角,對我國制造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進行研究。根據資料的可獲取性以及完整性,選取深市A股制造業2008-2010年連續三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在年報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公司為樣本,從利益相關者角度設定企業社會責任,選取政府、員工、債權人、股東、客戶五個方面,對企業財務績效進行了面板數據回歸分析,結論顯示:分年度的截面數據回歸結果是多數社會責任變量對當期財務績效影響為負;面板數據回歸結果是多數社會責任變量對財務績效影響為正,且顯著性也有所提高,故得出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具有滯后性。
分指標具體來看,政府、員工、債權人的社會責任,樣本企業比較關注,用來衡量這些利益相關者的指標所得稅稅率、員工工資及福利率和資產負債比。說明了制造業企業比較重視追求經濟效益,強調維護債權人的利益并希望通過對政府履行責任來獲得政府支持。從年度數據回歸結果看,三年來衡量員工的指標與財務績效指標都呈負相關關系,但是面板數據回歸結果顯示,衡量員工的指標與財務績效指標顯著正相關。以前,我國制造業為追求利潤,降低成本,忽視對職工的責任意識并且企業員工維權意識不強,隨著我國入世的不斷深入,與國際經濟的接軌,制造行業逐步由原來的簡單加工出口技術含量較低轉入到深加工技術創新上,加上SA8000的實施,企業開始關注和重視企業員工,這體現了企業用人制度上的轉變。企業對股東和客戶的社會責任關注度稍微低一些。企業對客戶的相關性不顯著且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是負相關。究其原因,一是可能由于制造業行業企業與客戶的關系較為穩定,也有可能是本文選取的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出來企業在短時間內提供高質量產品和售后良好的服務;而是可能是我國的制造行業在成本控制上并沒有做到既滿足顧客需求同時又節約成本,深層次的原因可能還是核心技術缺乏、創新能力有限。對我國制造業現階段還是要大力發展民族產業,自主創新,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一般都在年度財務報告中,且信息量較少,信息不完備并且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滯后性,容易誤導利益相關者進行決策。應加大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信息,對非財務信息要更全面、透明地公開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的制度和績效等,對非上市企業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強制披露。財務績效計量模式對于社會責任的計量存在明顯缺陷,社會責任支出費用化,可將社會責任支出資本化計量,通過社會審計加強對社會責任支出的審計。
[該成果受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編號13JK0216)資助。]
參考文獻:
[1] 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6(2)
[2] 周延風,羅文恩,肖文建.企業社會責任行為與消費者響應[J].中國工業經濟,2007(3)
[3] 溫素彬,方苑.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面板數據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10)
[4] 王曉巍,陳慧.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關系研究[J].管理科學,2011(6)
[5] 溫素彬,方苑.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面板數據分析.中國工業經濟,2008(10)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 陜西西安 710128;作者簡介:單春霞,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統計決策分析、企業管理、運營管理。)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