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松
【摘 要】每一次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都會帶動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新媒體指的是依托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新興科技而產生的向受眾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系列新的工具和手段,它以信息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輸,如 QQ、微博、微信、公眾聊天室、專題網站以及新媒體游戲等。高校二級院(系)學生會承擔著所在院(系)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組織工作,具有聯系老師和同學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在廣大青年大學生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然而這一重要的組織如何在工作中主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要,使之健康成長,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引起我們高校團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筆者作為長期指導二級院(系)學生會工作的指導老師,對當前新媒體下學生會發展的現狀有著清晰的認識,試圖進行相應地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 ? ? 高校二級院(系) ? ? ? 學生會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二級院(系)學生會發展現狀
以微博、微信平臺為代表的新媒體正蓬勃發展,它以獨特的優勢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在極大地開拓大學生們的視野和獲得資訊途徑的同時,也成為開展各項學生工作的重要工具。新媒體為學生會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為整個校園文化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當然,也沖擊著學生會既有的管理模式、行為模式、思維習慣和游戲規則。這既是空前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
在網絡新媒體下,二級院(系)學生會面臨的發展現狀是思想引領作用較弱、組織定位不夠明確、執行力不夠,在廣大同學們中的影響力下降等問題。加強引導二級院(系)學生會改善這些情況,是擺在每一個院(系)團學工作者面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針對現狀的對策
(一)利用新媒體,改變傳統輿論宣傳工作模式
1.針對性開展輿論宣傳工作,發揮思想引領作用
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根本,切實做好青年學生思想引領工作是學生會開展各項工作的主題。但現實是,我們的活動缺乏主題性和針對性,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卻沒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旋律融入進來,缺乏內涵,理論與實際脫節。
結合所在院系專業特點,學生會不僅可以通過組織大型文體活動來豐富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還可以采取座談會、民主評議、個別談心等形式,主動深入學生,發揮學生干部來自普通學生,容易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和心理狀態的工作優勢,理順青年大學生情緒,疏導困惑,將相關問題及時反饋給院(系)領導和負責老師,努力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切實服務于同學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
組織開展好學生爭先創優、五四表彰、優秀青年志愿者、先進集體等評選表彰工作,通過宣傳優秀典型,在廣大青年中形成創先爭優、爭做典范的氛圍。只有使活動具有思想內涵,密切聯系社會,才能在廣大青年學生中引起共鳴。
2.充分利用新媒體,以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發揮思想引領作用
移動互聯網構成了全新的輿論生態,搭建了全新的互動平臺,拓展了全新的服務渠道。
雖然包括二級院(系)學生會在內的高校學生組織都非常重視新媒體的利用,也相應地建立了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平臺,但利用率不高,利用效果不明顯。應進一步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宣傳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微博和微信的知名度,擴大粉絲群,通過應用新媒體傳播方式,加快二級院(系)工作信息的傳遞速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拓展師生團學工作交流與溝通的渠道。
新媒體是技術平臺,核心是內容,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本末倒置。為此,在充分利用傳統校園媒體平臺的同時,二級院(系)學生會應該深入同學中,就同學們普遍關心的大事小情,爭做同學們的發聲筒和信息調查員,及時發聲;對于熱點、焦點問題,進行求證,找到官方、客觀、真實的真相及評論,充分發揮思想引領作用。
(二)明確組織定位,行動有據可循
1.理順與所在院(系)團委的關系
按照《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規定,高校學生會是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凡在校的中國學生均可成為學生會成員。學生會在黨組織的領導和團組織的指導幫助下,依照法律、學校規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溝通學校黨政與廣大同學的聯系,通過學校各種正常渠道,反映同學的建議、意見和要求,參與涉及學生的學校事務的民主管理,維護同學的正當權益。如何在團組織的指導下,自主地開展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充分理順二級院系團委與學生會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在黨委領導下、團委指導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做些實事,切實服務于同學們的生活和學習。堅強和培養組織文化建設,使組織做到標準化運行,加強同校級學生會的聯系。
2.提高廣大學生對學生會的參與度,擴大學生會的影響力
學生會工作的動力來源于普通同學,而非組織內部成員,所以,要想開展好工作,就不能唱獨角戲,要充分調動廣大青年大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學生會換屆時,要召開二級院系學生代表大會,通過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下一屆的學生會主席團及各部門負責人,而不應該只是學生會內部選舉產生。
加強同所在二級院(系)班級、年級的聯系,結合年級、專業方向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活動。充分發揮基層普通同學的作用,通過提案調研,積極了解同學們的需求,針對性開展活動。改變傳統調研方式,開展新型網絡調研,如微博、微信平臺,更容易提高調研的廣度、深度、準確度、速度。
總之,二級院(系)學生會是所在院系全體同學的自發組織,對外代表該院(系)學生。長期以來二級院(系)學生會有逐漸脫離同學基礎的傾向,必須引起我們團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植根院系,服務院系,充分發揮專業、學科特色,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活動,二級院(系)學生會才能夠在高校校園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冠堯,蔡梓超,張明.高校二級學院共青團和學生會運作關系問題初探[J].學周刊,2015(11):224.
[2]云兵兵,趙長青,周亞玲,等.高校學生會干部隊伍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5(1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