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榕
[摘 要] 黑河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境是:城市生態品牌形象戰略規劃仍舊缺失;建筑材料選擇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普遍存在;環衛工人社會福利急需改善;居民生活資源消耗持續增加;污染企業碳稅制度有待建立;生態城市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強;中小學生態教育宣傳急需普及;產業結構有待優化。針對以上問題,在黑河市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是倡導使用環保建筑材料,提高環衛工人福利,補貼鼓勵綠色出行,對碳排放企業征稅,提議生態教育和低碳生活理念,支持低碳類現代服務業。
[關鍵詞] 低碳經濟;黑河市;可持續發展;困境;路徑
[中圖分類號] F124 [文獻標識碼] B
一、問題的提出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2014年黑河市獲批為中國生態文明衛生城市,低碳可持續發展是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持久工程,現在已經獲評批準為衛生城市,是否就能說黑河市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帆風順的呢?是否就能說黑河市目前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執行就完全到位了呢?是否就能說僅僅評上了一個稱號黑河就是最美麗的生態城市了,生態建設就變得無懈可擊了呢?國家新印發的生態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影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關系政治和社會建設,必須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通過黑河市可持續發展的困境分析,找到低碳經濟視域下中俄邊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路徑,以期為黑河市的長遠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二、黑河市可持續發展的困境分析
(一)城市生態品牌形象戰略規劃仍舊缺失
黑河市是中俄邊境小城,風景如畫,旅游基地特色濃厚,從生態品牌塑造方面需要增強戰略統籌設置,例如需要對衛生城市的城市標識進行系統設計,尚未依托親親的黑河歌曲制作特色旅游宣傳片在我國的傳媒窗口中央電視臺進行大力宣傳,從生態環保的人才儲備方面還存在的人才外流的現象,從資金注入方面重視程度不夠。
(二)建筑材料選擇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普遍存在
在黑河市新建的建筑樓房中,很多的建筑材料供應商提供的建筑材料成本低廉、價格便宜,但是建材的化學品毒性外溢現象嚴重,建筑商卻對這類建材的選購樂此不疲,而像黑河市巖棉保溫公司提供的環保建筑材料的銷售屢屢碰壁,雖然巖棉保溫板價格高,但是它具有良好的生態環保效應,明明是良幣卻受到了劣幣的驅逐。
(三)環衛工人社會福利急需改善
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工師、市容市貌的維護者,他們的勞動具有反復性、長期性、高強度性,春天收攏楊絮,夏天清掃塵土,秋天收集落葉,冬天清理冰雪,風雨無阻。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在“白骨精”遍地的精英社會,環衛工人的收入只是精英群體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從公益性上來說,環衛工人的付出讓所有的黑河市民享受了優美、整潔的環境,而社會回饋給這些公益天使的薪酬似乎過于低廉,他們的福利有待提高。
(四)居民生活資源消耗持續增加
步入2015年,我國已經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時期,黑河居民的收入在提高,生活品質和品位在提升,市內汽車的數量在增長,油耗和化學排放量在增加,生活垃圾的數量因食品包裝耗材的增加而增加,育兒消費的紙質一次性用品耗費大,就餐一次性使用的木質餐具耗費大,長明燈、長流水、不關電腦和電源的現象在企事業單位、政府經常發生。
(五)污染企業碳稅制度有待建立
為活躍黑河經濟,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黑河招商引資,外地企業在此落戶,利用俄電建設硅廠,在獲得財政利稅、獲取GDP增長的同時卻污染了環境;在火車站附近的二熱大煙筒的粉塵污染半徑可達方圓3000米,直接污染面積28.26平方公里;從自來水排污方面從技術上未能對污染物進行過濾篩查,排入黑龍江的污水最終使一些魚類的生存有了危機。
(六)生態城市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強
最近我國一直在提混合所有制國企改革問題,對于生態城市建設資金的投入問題在目前只是財政撥款,能否開拓一下資金渠道,讓私人加入生態城市建設資金注入中,然后變相的給予私人投資人民政社會保障的福利待遇,建設社會私人公益基金,或是成立專門的環境資金籌措處用制度和規范來推進資金的籌集和使用,在以上方面黑河市還沒有具體的嘗試。
(七)中小學生態教育宣傳急需普及
在國外生態教育從娃娃抓起,而黑河市對生態教育宣傳還是空白點和盲點,從學校自然課程的教學改革方面還沒有前瞻性和實踐性,學生的父母有時也未能以身作則的率先垂范,很多孩子浪費能源、破壞環境。
(八)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從產業比重上來看,黑河一產比重約為42%,二產比重約為33%,三產比重約為25%,第三產業的比重有待提高,特別是生態旅游、養老服務、社區健身、文化娛樂社團演出、宗教公益捐助等方面的GDP間接溢出效應并未發揮出來,從黑河的低碳消費文化層面需要開拓高品位的消費市場。
三、黑河市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以生態城市為品牌形象的發展動力
要積極依托黑河學院的美術學院設計城市標識,發揮電視臺媒體宣傳部門的創造意識制作特色宣傳片入主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為黑河做出城市生態名片,黑龍江省人力保障廳要大力的支持黑河市的環保人才儲備,積極吸引外地高端人才,同時引進本地生源的碩士和博士投身市政建設,在干部選聘和提拔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endprint
(二)為生存空間綠化倡導使用環保建筑材料
要打造一批像銀河保溫有限公司這樣的建筑材料供應商,以生態長遠利益為出發點,鼓勵綠色低碳貿易,為了中俄邊境的建筑生存空間的健康化使用相對高成本的環保建筑材料,以此為窗口打造中俄邊境貿易的綠色通道。
(三)讓造福者享福提高環衛工人福利
在制定環衛工人的工資和福利方面要形成差異化,對不同年齡、不同負責地段、不同工作態度、不同家庭經濟條件的環衛工人給予不同的封閉式福利制度,即做到每個人不知道其他環衛工人的具體工資,但是卻會感覺自己的工資福利比別人要好的這種心理感覺,這需要引進私企的工資薪酬制度,增強薪資的保密性和公益性。
(四)借政府補貼鼓勵綠色出行
快捷的家庭適用汽車的使用,方便了居民,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空氣指數的負面消息、堵車現象在個別地段的頻發、燃油費用的支出,這一切都給綠色自行車的夏季出行帶來了應用的機遇,在居民的交通支出中官員行政級別的差異化沒有凸顯社會的公平。對于綠色出行政府可以以家庭用戶的數量進行一次性的補貼,從而在交通工具導向上增進補貼福利的直接性。
(五)對碳排放企業征稅增加財稅收入
高污染高收稅,但是即便收稅也未必在治理中這些稅金就真的能夠抵補實際的支出,但是如果不采用相應措施,環境污染的內化外化損失又沒有抵補,招商引資來的企業也不能持續的發展,故而這組矛盾需要政府部門提高碳排放企業的稅率,對治理方給予財政轉移支付,對生態破壞方付出資金代價,讓生態治理方獲得治理資金,調動其治理的積極性。
(六)教育改革提議生態教育
既然可持續發展是功在千秋有利子孫后代的事情,那么在后代的教育方面就要讓孩子們能盡早的了解到生態環境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發展的關聯性、重要性,保護環境對家庭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長遠利益,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在此方面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讓孩子們回歸自然,進行生態危機環境身體力行的改造。
(七)以低碳生活理念感召節約之風
經濟學是經世濟民的哲學,資源是稀缺的,人的欲望是無限的,需要利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樹立低碳生活的理念,讓生活中的長流水變成循環利用之水,讓長明燈變成節能燈,主動在休息時間將電源變成關閉狀態,讓一次性筷子循環多次使用,對垃圾進行分類丟棄,節約的、循環的使用資源,積極開拓使用新能源。
(八)支持低碳類現代服務業
鼓勵私營的旅行社開辟多條生態旅游專線,鼓勵通過微信團購方式進行組團游玩;鼓勵國家與私人聯合注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實現醫療、養老、文娛健身、購物一體化的養老休閑城構建;在建設樓房的過程中要建立社區健身服務中心,提高公民的身體素質,鼓勵健身行當的知識分子進行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再就業;民政部門出資進行文化娛樂社團演出,為宗教公益捐助提供必要的社會平臺。
四、結論
一個城市的發展以生態文明為歷史的進步,一個城市的發展因生態戰略的完善而走向卓越,一個城市的發展以生存環境的環保而健康,一個城市的美好因環衛工人福利提高而美麗,一個城市的綠色以居民與企業的低耗使用資源而循環,一個城市的前進因政府資金的注入而有力量,一個城市的教育以后代的自覺自省而堅毅,一個城市的產業因結構的優化可持續,低碳經濟視域下黑河市的可持續發展在解決困境的過程中將沿著進步、卓越、健康、美麗、循環、力量、堅毅、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前行。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