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鄒天然
摘 要: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的財務安全是企業生存的關鍵之一。本文分析了在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分析了中小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針對中小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使企業在金融危機下可以健康、穩定、可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2007年始發于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曾導致不少企業由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而倒閉,金融危機的影響雖已逐漸消散,但其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警示作用仍然存在。國內中小企業往往在金融風暴中岌岌可危。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在面對金融危機時需要謹防財務風險。
一、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
1.經濟衰退,景氣指數不斷下降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面對的外界經濟環境不佳。企業景氣指數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綜合反映,企業負責人根據本企業運營狀況和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對本企業的未來生產狀況進行判斷,從而編制的指數,企業的景氣指數可用以綜合反映對企業的預期與信心。例如,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中小企業在第四季度的景氣指數分別為105.4和99.5,比三季度分別回落13.1點和12.4點,與上年同期比中小企業降幅在20到25點。金融危機帶來市場的景氣性低迷。
2.企業虧損額急劇增加
中小企業往往利潤率相對較低,金融危機背景下,原本運營艱難的中小企業利潤常常收益壓縮更多甚至虧損經營,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由于人民幣相對升值,出口外貿企業嚴重虧損,且勞動力價格相對攀升,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多重因素使得中小企業在夾縫中生存。企業利潤的下降甚至虧損勢必會加大企業籌集資金和償還到期債務等方面的難度,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3.營運資金吃緊,現金流風險加大
金融危機背景下,庫存商品和應收賬款占用資金規模增大,由于庫存量的增加、收款周期延長等原因,企業資金周轉速度整體下降,如果企業的現金儲備不足或是融資渠道受阻,其資金的補充路徑就會被堵死,同時,在正常時期原本可以支撐企業運轉的存量資金由于周轉問題遠遠不能滿足企業正常生產活動的需要,這必然會加大企業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壓力。
二、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面臨財務風險的原因
1.外部因素
長期以來,由于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我國在政策的制定上,在資金、技術的投入上,在人力資源的配置上都傾向于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對中小企業的利益關注度并不高。貸款空間受到明顯擠壓。即使是貸到款的中小企業,銀行往往還根據項目進度發放資金,條件十分苛刻。
就資本市場的服務功能而言,我國資本市場也是傾向于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融資更加方便,而大部分中小企業常因各種問題被無情排斥在股票市場之外。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集中在銀行。因貸款交易和監控成本高等原因,中央銀行在金融危機中往往連續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商業銀行收緊對中小企業的信貸。企業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勢必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2.內部因素
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存在治理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中小企業相對大企業而言,經營風險較高,償債能力相對也較弱,往往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資信要求,融資方面常受到阻礙。大部分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較少,技術較為薄弱,產品結構單一,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成長能力等關鍵指標上,難以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賬目透明度不高。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誠信意識,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經常出現失信的情況,金融機構惜貸也就成為現實選擇。中小企業往往忽視資金管理,對現金的管理不到位,現金周轉不靈活,存量現金沒有盤活,應收賬款周轉緩慢,存貨控制薄弱。由于缺乏決策控制,投資失誤率較高。一些中小企業的投資者長期投資意識不強,缺乏遠景考慮,過高將剩余收益投入再生產,留存比例過低。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這種礦長性僧產方式增大了企業償債風險。
三、控制財務風險的措施
1.樹立財務風險意識,強化財務風險管理水平
(1)樹立財務風險意識
中小企業要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建立健全風險防范體系,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面對風險。企業的管理者要深刻認識到財務風險的危害性,樹立防范意識,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管理企業日常運營時就要有意識地把財務風險的危害降低。啟用高素質的財務人員也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保障。
(2)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預算體系
財務預算是反映企業一定預算期間內的財務狀況的各種預算的總稱,建立起完善的財務體系可以大大提高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指導企業資金的運轉,確保財務結構的合理化。企業編制預算時應當有意識地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合理安排資金的使用,保證資金的持有量、流動性,同時確保負債結構的合理化。
(3)完善以現金流為核心的財務管理制度,防范財務風險產生
企業的財務風險往往取決于企業的到期償債能力。現金流的控制管理是提高企業變現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現金流反映了企業的變現能力,做好現金流的管理有利于降低企業壞賬風險。當前很多中小企業已經開始建立顧客信用管理體系,顧客的信用管理是根據各顧客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信用制度,建立欠款追蹤系統,實現對顧客欠款信息的記錄與共享,動態掌握顧客信息,控制壞賬風險。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估計市場需求情況,從而控制庫存,保證產量的合理化。
(4)建立風險預警體系,提高財務風險預警能力
風險預警是一種事前控制風險的手段。中小企業對抗風險能力較低,更應注重風險預警指標的設置,風險預警指標的設置不僅要考慮同行業的發展狀況,更應當針對企業自身的情況,科學設置風險閾值,加強信息管理,定期進行風險分析,及時監控。中小企業要配置專業技術人員做好信息的統計、整理與貯存工作,要在建立定量風險指標的同時引入一些定性的指標,甚至利用分析人員的直覺判斷,充分發揮風險預警體系的作用。
2.做好融資規劃
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下,要充分利用各種籌資方式,開拓籌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中小企業在融資時要開拓融資路徑,創新融資方式,不僅僅依靠銀行貸款滿足資金需求,還應該充分利用國家隊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在政策和實力允許狀態下,通過股票、租賃融資的方式進行融資。也可以適時地考慮引入新的投資者,增加資本總量,提升對財務風險的抵抗能力。
信譽的樹立對于中小企業融資而言至關重要,企業應不斷完善的財務報表體系,及時清償應付賬款,并要注意培養財務人員和企業管理者的職業素養。銀行的借款利息相對較低,銀行借貸依然是企業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因此,中小企業應注重與銀行合作,爭取銀行的信任與支持。必要時企業還可以考慮內部融資。
3.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中小企業要徹底改變“重融資,輕用資”的狀況,合理規劃使用每一筆資金。我國中小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常產生一系列浪費現象,包括人力資源浪費,產品和原材料庫存不合理造成的物資和空間浪費,各種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經營成本等。中小企業在成本的管理與控制方面應該下足功夫,解決各種不必要的浪費與消耗問題,增加資金流動性,減少呆壞賬。企業要根據市場情況,應時而動,調整產品。至于那些不賺錢沒有競爭優勢的產品線可以改裝成為適銷商品的生產線,或者將該生產線停用。
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中小企業要改變經驗主義作風,在投資的決策上要更注重“穩”,而不是苛求高收益。要減少決策的失誤,保證投資程序的規范性。應慎重選擇投資方式,采用中短期投資方式,盡快收回資本。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應慎重,選擇最優的投資方式,選擇最佳投資時期,同時實施投資計劃,并隨時關注市場動態。
四、結論
雖然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但是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有針對性的做好財務風險的控制,使企業在危機中有效地,化解財務風險,最終實現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宇.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與控制[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8,(06):21-22.
[2]張媛,劉琳.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及防范措施[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04):26-27.
[3]李小東.試論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生產力研究,2007,(15):130-131.
[4]劉琳琳.基于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中小企業融資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作者簡介:王寧(1995- ),女,在讀本科生,浙江湖州人,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學生,主要從事公司理財研究;鄒天然(1992- ),女,在讀研究生,安徽六安人,寧波大學體育學院學生,主要從事體育經濟和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