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
【關鍵詞】 作文教學;生活;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1—0058—01
在高中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開拓視野,引導高中生積極關注豐富多彩的生活,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捕捉生活信息,結合自己豐富的生活,積極交流,作文就不怕無物可言可寫了。作文教學如果將寫作和生活體驗割裂開來,或者漠視生活對寫作的重要性,要想寫出優秀的文章,就是空中樓閣。下面談談自己教學中的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培養關注生活的習慣
學生只有關注生活,觀察生活,才能調動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也只有通過對生活的關注和觀察,才能擴大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關注生活,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就能夠激發他們的主動寫作欲望,因此,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顯得極為重要。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語文老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對生活關注和觀察的習慣,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開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從點點滴滴入手,幫助學生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從兩個方面入手:細節和角度。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往往容易忽視細節,所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對生活關注和觀察的習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細節展開,要逐步培養學生不放過生活細節的觀察生活的習慣。另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關注生活、觀察生活的習慣,還要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觀察生活。多角度關注生活、觀察生活,全面地關注生活、觀察生活、帶著思考關注生活、觀察生活,才會取得深刻的體驗,積累豐富詳實的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標有側重地通過交流,不斷豐富學生觀察生活的視角。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訓練,學生就會養成關注生活、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也就不怕寫作文時空洞無物,不知如何下筆了。
二、培養體驗生活的習慣
在高中作文教學中,課堂講解至關重要,但生活體驗也必不可少,這就要求老師要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狹窄的課堂走出來,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得到解放,積極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和校園,真實體驗五彩繽紛而又復雜的生活,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閱讀中積淀語言材料,在充實的生活中積蓄情感體驗。可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深入鄉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又不誤學業的活動,讓他們在不經意間積累活靈活現的作文資源。減少了累累負擔的學生,投入到生活中,體驗生活,也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他們才會感受更加深刻,更加真實,就不愁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體驗生活是解決學生習作千篇一律之頑疾的最有效方法。所以語文老師要借鑒優秀的作文教學的方法,跳出封閉而落伍的教學格局,把廣大學生引進多姿多彩的社會大課堂,養就體驗生活的習慣,并且鼓勵他們把體驗生活的種種感受用可長可短的文字記錄下來,真實地表達出來,這種形式的文字,有時候就是一篇作文,這個過程就不是僅僅積累資料那么簡單了,至少在記錄的過程中,也提升了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三、培養記錄生活的習慣
在高中語文教學時,老師不僅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的良好習慣,體驗生活的良好習慣,還要培養學生記錄生活的習慣。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之源。要讓學生留意生活中細微的情感變化,留心大腦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隨時記下它。生活的外延,就是作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老師傾注心血,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深入生活,面向社會,親身去觀察、感受、思考生活,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培養學生記錄生活的習慣,也就是生活的積累,也就是為平時作文備料,寫作文時,學生的腦海里就像演電影一樣,各種各樣的生活情景一一閃現,文思泉涌,人物情景也會呼之即來,來之能用,注入筆端,對眾多高中生而言,寫作文就至少是不再困難的事情了。
當然,高中語文老師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加強作文與生活的聯系,把作文教學從課堂解放出來,還有其它很多辦法,如引導學生研究作文教法,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大力提高認識,獲取各種靈感,增加課外閱讀,拓寬知識視野,培養良好語感,平時養成記日記、練筆的習慣,以表達意愿,鞏固手感。老師引導到位,同學們積極實踐,學生們的作文水準自然就提升了,一篇篇優秀的富于個性的作文也就出現了。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