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茹(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體育訓練中的神經運動控制策略探究①
李雅茹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山西太原030031)
摘 要:階梯運動控制學說、反射運動控制學說以及系統運動控制學說是運動控制模式進行區分的三個重要學說。該文對體育訓練中與神經運動控制有關的運動認知理論、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等進行闡述,提出了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應當把認知因子、感覺神經摻入到這一系統功能的訓練之中,以期能夠在達到人體最優的生理適應性以及取得最佳的運動成績。
關鍵詞:神經運動控制體育訓練感覺系統策略
運動控制是一門研究運動的相關機理和姿勢的學科。正常的運動控制是指中樞神經系統使用現有的或以往的信息可以轉化神經能為動能,且在其中能夠有效地將功能活動完成。但當下對于在神經肌肉骨骼的系統中怎樣經由神經系統來實現調控仍存留許多未知數。而目前研究區分運動控制模式的類型的學術成果很多,這對更好地了解肌肉周圍的神經系統如何實現組織運動和自身控制將大有裨益。
1.1運動系統及自然物理學理論
在體育訓練中,人的關節是具有肌肉的力學特性以及多軸轉動的功能,因此,人體的運動系統是多自由度的。站在進行體育訓練的角度,是有著非常大的有關變量的數目需進行控制的。無論是非生物還是生物,按照自然物理學的理論進行解釋,在環境變化時,多自由度系統能夠進行一種有效的協調而使得行為模式得到轉換。在現代的物理學中,這種系統又被稱為“動力系統”。在進行運動中的一個人,在自然物理學家看來是一個有內在動力學的特性并且會受到約束的力學結構。肌肉特性以及人體關節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都會對這樣一個動力系統產生影響。這理論對于運動控制的解釋脫離了神經學的基礎,將人看成一臺運動的機器來分析。將運動生物力學在神經系統中進行孤立。因此,這理論的實用性并不大。
1.2系統科學
由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影響以及動態作用而形成了系統,因此系統的模式比較的豐富與多變。組成系統中的每個單個部分的行為模式都沒有總系統的行為模式復雜。在組成系統中,每個單個部分的行為模式都比總系統的行為模式要簡單。在組成系統之中任何一個微小的組成要素,都會對其他的要素以及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這就會使得總系統變得更為有序與復雜。系統科學的這一基本觀點也能夠適應與人體力學的運動系統。認知理論會認為,一個運動學習的過程就是指在重復數次之中,持續不停地獲得并掌握運動的控制程序。而運動系統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自由度。而某些較為特別的運動類型,在進行聯系時,只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變量為整個運動來提供一些應變的能力而某些運動的變量會被“凍結”。但是,很多在體育訓練中的一些初學者,也可能會凍結一些十分關鍵的變量,這樣就會導致其在訓練中的動作出現僵硬的特點。隨著訓練者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探索,這樣就又會使得某些變量得到釋放,這時運動者的動作就會表現的更為靈活與放松,以致最終來達成協調的動作。在運動專項的技術中,其實并不存在這最優技術的說法。適合某位運動訓練者當前神經生物學這一系統狀況的技術,即是一種具有條件約束的最佳技術。人的生理系統功能以及體格的不斷成長和發育,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來進行輔助,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和促進人體力學的結構和性能。同時,還需要能夠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心理素質的調整以及多種非最佳的運動任務這一方式,才可能尋找出科學的訓練模式以及最佳技術的發揮。
1.3運動認知理論和感覺系統
一切神經活動都起始于感知,而進行機體認識和探索世界的一個基礎器官是感受器。感受器和神經系統的發生發展有關聯非常密切,人的思維和認知活動都基于此。刺激識別、反應選擇以及反應程序是認知操作一般需要經歷的三個階段。基體內外的不同的刺激可以經由感受器進行轉變來傳入到神經電信號,這一信號會經過脊髓、腦干等傳到大腦中樞,使感覺產生。運動系統中的每個水平結構都需不停地將感覺信息接受進來,以此來對運動進行有效控制。一般情況下,在體育訓練中與動作控制相關的感覺信息可以被分為三個種類:第一是來自內耳前庭的感受器;第二是感覺沖動,包括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第三是肌肉本體感覺與軀體覺。這些感覺信息在運動訓練過程中對于運動的計劃、編程以及過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體育運動中的許多技巧對于協調、耐力、速度和力量的要求都會比較高。這極大的挑戰了一個人的運動能力。然而使用轉移注意力、記憶等形式來學習運動技巧,可以有效的實現運動控制。如抓舉動作,挑戰了人類極限,但作為一名素質良好經驗豐富的運動員,就需前饋控制能力很好。在進行抓舉時,會用到下肢肌肉,下肢發力來對杠鈴進行加速度運動。這樣對于研究舉重人員在舉重訓練中下肢的肌肉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2.1動作技術方面
訓練極其有素的運動員之所以穩定性都很高,是因為人體正在進行運動,這個過程其實是個力學過程,同樣,也進行著神經控制。所以,一個正常并且有效的運動需要以神經作為基礎。這樣也可以通過肌肉的運動來完成人體的神經控制行為。一些高技能的運動其自身對于工作程序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當在運動的動作開啟之后,能夠做到非常精準的完成動作。這是因為,通常人在做被計劃好的動作時,受不到感覺信息的調控,于是運動員就可以很專心地來對變化的因素進行應對,就能夠使一個新的動作信號形成。新的動作信號可以實現反饋活動,使得運動控制器管進行修改以及更改新運動的計劃或者是決策。
2.2運動的前提與基礎是感覺
反饋信息經過感覺后,將進入到中樞神經系統里,進而引發其他運動信號來對運動做不斷的調整和校對的動作。來自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本體感覺信息能夠保持姿勢的穩定,同時也是神經系統的主要依托。同時,作為軀體感覺皮層,它對運動員來完成一些“習得”性質的動作時對于整個動作的計劃編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某一運動在執行的過程之中,因為一些外在的因素或者是自身運動程序出現不正常狀況,這樣會導致運動會偏離預定的目標或
者是預定的軌跡。這時,神經系統可以不斷地反饋控制來對信息作出及時的糾正,以此來使得運動員不斷地調整或者校正動作。
2.3感覺信息的開發與訓練
在進行體育訓練時,有些運動會不那么簡單,于是運動員所需的感覺信息也隨之變得非常復雜。運動員的自我感覺系統如果相對較好,可以接受的外界信息就會越多,這樣就能夠更加有效地來調節前饋控制與反饋控制。尤其是在一些快速的運動過程中,運動員的反饋調節以及前饋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體育訓練中,對于神經運動控制如果能夠很好地認識與掌握,對于訓練的效果而言是不言而喻的。結合一些實踐中的技巧并對運動控制的策略理論進行相關學習,不斷促進體育訓練者感覺、生理以及運動神經肌肉的適應性,這樣會使得體育訓練變得精確與高效。只有通過如此不斷的訓練,才可能在運動訓練或者是體育教學中產生新的突破,進而讓運動者具備最優的生理適應性,并在運動中取得最優成績。
參考文獻
[1]唐勇.淺談音樂與體育訓練的結合[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22).
[2]付官成.中學生體育訓練對課堂運動量的充分把握研究[J].青春歲月,2013(17):326.
[3]周衛民.淺談中學課余體育訓練學生的運動性疲勞及恢復[J].文理導航:上旬,2010(9):27,32.
[4]王曉軍,李稚.連續大強度比賽對女子曲棍球運動員腦內神經遞質的影響[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5):89-92.
[5]劉景裕,劉謙,劉勁松.國內外青少年體育訓練與競賽的理論與實踐回顧[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0-42.
[6]關學雷.對體育訓練藝術現象的思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1):48-50.
[7]馮夏娟.關于加強遵義市業余體育訓練的思考[J].貴州體育科技,2005(2):40-41.
[8]韓金鐵.如何激發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興趣[J].科學大眾,2008 (12):45.
[9]吳贛龍,夏迎一.感覺在體育訓練中的重要性[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5):143.
作者簡介:①李雅茹(1983,3—),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體育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a)-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