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新++金燁++董輝
摘 要:通過分析國內高校圖書館移動服務的歷史變遷及現狀,闡明移動圖書館的特征和服務項目類型,在國家大力發展4G高速移動網絡的背景下指出移動圖書館發展的美好前景。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現狀;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移動通信網絡中,這兩者的融合又推動移動互聯網產業高速的增長,從而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根據2014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國的手機上網人數已經達到5億人,手機繼續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1]。手機等移動終端正在改變人們的上網習慣,為了適應網絡新環境與用戶新需求,高校圖書館已經逐步開展各類移動服務,用戶通過智能手機、Kindle、IPad、Mp3/Mp4、PSP等移動終端實現資源共享,體驗移動服務。全新的移動時代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移動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最初,移動圖書館譯為Mobile Library,這一概念最早是于1946年在TheCountry Libraries Group of the Library Association中被提出來的,其中定義為“設計、配備和運作一種工具可以盡可能遠地提供相對兼職分館更合理可行的服務”[2]。在此定義下,移動圖書館指的是“汽車圖書館”,也稱作“流動圖書館”。它以大型車輛為載體,內部設有書架、裝載圖書,利用其移動的方便性為地域偏遠、人口稀少的地區提供圖書閱讀和外借等服務。隨著移動設備的迅速普及和圖書館的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移動圖書館的概念漸漸發生了實質性地變化,由實體的“流動圖書館”轉變為用戶將電子書等己經數字化的文獻資源下載到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設備上進行閱讀的一種服務方式。無線網絡的發展,使移動設備終端成為人們與擁有浩瀚信息資源的互聯網隨時隨地連通的窗口,利用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設備,接受圖書館以無線方式提供的服務。這一變化使移動終端設備突破了之前單純作為資源載體的功能,而成為用戶和圖書館之間進行移動交互和資源獲取的工具。
目前,國內較為公認的移動圖書館的概念是由北京書生公司提出來的,即移動圖書館指依托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使人們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各種移動設備(如手機、掌上電腦、E-Book、平板電腦等)可方便、靈活地查詢、瀏覽與獲取圖書館各類數據信息的一種新興的圖書館信息提供服務方式。
我國最早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出現于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推出短信通知系統。從2004年到2008年的5年時間里先后只有6所高校圖書館和4所公共圖書館推出移動圖書館服務,發展速度非常緩慢。大概從2011年開始,移動圖書館服務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這兩年中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的高校館和公共館分別有38所和16所,高校館的發展速度與公共館相比優勢明顯。可以預見,我國的移動圖書館服務發展開始進入黃金時期,在未來幾年中還會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最初是以手機短信和和WAP網站形式提供支持的,其中WAP網站是當時的主流模式,絕大多數圖書館都建立了WAP網站,為讀者提供移動圖書館服務。隨著這幾年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逐漸增高,用戶對APP客戶端應用程序使用的依賴性不斷增加,通過客戶端模式提供移動圖書館服務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比如,超星公司開發的“移動圖書館”APP就是一個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移動客戶端程序。它可以提供諸如信息通報、指南服務、檢索服務、我的圖書館服務、數字資源服務、互動交流服務及遠程教育服務等七大類服務功能。
移動圖書館以其使用的靈活性擺脫了網絡和電腦的束縛,真正為用戶提供了隨時隨地使用文獻信息資源的平臺。它具有移動性、公益性、便攜性、實時性、個性化和廣泛性等六大特征。它的誕生是技術日益完善的必然,它代表著另一種閱讀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為人們迎來了一片廣闊的空間,它讓隨時隨地閱讀從奢侈的愿望變成了絕大多數人的囊中之物。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已經從以圖書館系統為中心逐漸演變成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誠然,高校圖書館的移動服務不僅僅包括虛擬平臺上的數字服務,還涵蓋了物理空間意義上的硬件服務,但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移動服務的終極目標仍然還是移動信息服務。圖書館的服務本質和社會使命可以用“5A”來概括,即任何用戶(Any user)在任何時間(Any time)任何地點(Any where)均可以通過任何設備(AnyDevice)獲取圖書館擁有的任何信息資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這也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根本所在。當前國內高校圖書館的移動服務已經開展多年,但移動服務模式仍處在各種模式并存的狀態,發展比較緩慢、普及率也不高。不過,最近幾年來,4G技術等移動互聯網為高校圖書館的移動服務帶來了新的契機,高校圖書館應緊扣國家大力發展高速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脈搏,時刻保持技術敏感度與服務競爭力,開發出符合本館用戶需求的移動服務模式與創新服務內容。
參考文獻:
[1] 馬駿濤,董秋生,黃文,王國慶,夏天,宋欣. 移動圖書館理論與應用研宄綜述[J]. 中華醫學圖書館情報雜志,2012(09).
[2] 蔡暉. 運用長短信技術構建圖書館短信服務平臺的實踐與思考[J]. 深圖通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