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荔文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中職學校《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現狀,并根據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最終實現中職《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中職;機械制圖;教學方法
機械制圖課程是中職學校工科專業的主要基礎課,也是學生進入中職學校首次遇到的專業技術課程,該課程內容較多,一般可劃分為繪圖和識圖兩部分,二者既有聯系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機械制圖的圖樣被稱為工程界的語言,能否快速準確識讀圖樣,對學生學好后續的專業課及今后的就業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總結經驗,發現和總結一些這門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弊端,并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中職學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1、中職學生生源以初中畢業生為主,他們大部分初中時對理論知識學習不感興趣,存在排斥心理;且其沒有經過普通高中的學習,知識儲備不足,入門較難。《機械制圖》這門課程是中職工科類學生進入學校首次遇到的專業技術課程,與數學和幾何課程有一定的聯系,對學生在初中時期的基礎學習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中職學生對此課程的學習都感到剖有難度。
2、因為中職生普遍學習能力較弱的特點,《機械制圖》一向是中職許多工科生害怕的課程,其學習時相對而言會比較枯燥、抽象,不僅要求同學們掌握基本的定義類內容,同時要掌握投影規律與繪圖標準等理論知識;最要命的是要求同學們要有一定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通過圖例看實物,解決實際問題。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同學們很好地掌握這門課程,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3、該課程又制約了其他專業課的展開。中職生在校學習時間一般為2年,其余時間在外實習,制圖課的教學要安排兩個學期。目前,各類中職學校使用的制圖課程的教材,其教學過程大多數都是將繪圖知識安排在識圖知識的前面,而且繪圖內容的篇幅往往是更長的,這樣的安排就會導致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停留在學習繪圖階段,遲遲不能識圖,然而識圖能力往往比繪圖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同時這時部分需要具有識圖能力的課程在同學們還不能識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比如說鉗工、車工、銑工等,特別是鉗工課程每年開設的是最早的,這樣的課程安排給同學們必然帶來許多的困擾與問題。讓同學們在剛開始學習專業課程時就往往失去了信心,對日后的專業學習產生畏懼心理。
二、改善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針對中職《機械制圖》教學出現的這些弊端,許多學者也想了一些辦法。例如:直觀教學法、精講多練,分層講解、總結歸納、啟發式教學法等,來改善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這些方面必然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最重要的還是專業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改變思路,把重點放在識圖上,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才是解決問題關鍵所在。筆者覺得應對目前《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現狀,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從中尋求突破口,對機械制圖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尋找適合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的特色。
1、多方面調查尋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好中差搭配分組,注重組內結對子,組間經常開展知識競賽,增強學習趣味性;2)典型案例,精講多練,注重培養學生從模仿到舉一反三,最后靈活運用的能力;3)教與學時間分配合理,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增強學生自學能力。通過以上手段主要讓學生能明確自己在制圖課程中感覺“好玩、實用、重要”,以此來解決中職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以及學習能力低的問題。
2、教學內容優化整合:根據專業要求的職業能力特點,整合繪圖知識與識圖知識的比例以及教學前后關系,打破課程的傳統性,強調實用、夠用的原則,編寫最合適學生的校本教材。
1)化整為零,以零件圖為單位,重點突破。零件圖是機械加工的最基本單位,無論從尺寸標注、公差配合及技術要求等方面都要求做到精準無誤。零件圖最大限度地反映了設計者的意愿,是識圖的關鍵環節。學生只要會識圖,就可以獲得工件加工的思路與標準,為能加工出合格的產品奠定了基礎,也為學好以后的專業課程鋪平了道路。所以,教師在課程的設計要著重安排,準備充分,盡可能做到讓每個同學都能識別零件圖。另外,考慮到制圖教材例舉的零件典型圖案例較少且與一線生產零件有較大的區別,不能讓學生得到最實用練習,掌握到一線的零件圖分析方法,所以教師應搜尋一些一線的適合初學者學習的零件圖,以補充教材內容的不足,讓學生多接觸圖樣多識讀,同時針對學生看不懂的已經教過的樣圖可以先進行小組討論,發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師當場點評和講解。這樣能使學生的識圖能力快速提高,并與生產一線的要求更加貼近。畢業后到工廠實習時,才能夠快速的適應角色的變化,可以學有所用,快速成長,更加得心應手,更快適應崗位。2)以典型裝配圖例為核心,培養學生識圖、繪圖能力,理論聯系實踐。俗話說“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掌握了理論知識并不代表你具備實踐的能力,能力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只有在不斷實踐中才能形成。從識圖到動手繪圖是一個能力的提升過程,繪圖課程主要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去面對實物進行構思,最終繪制圖樣。此過程應充分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遇到問題時教師再予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加深印象,牢固掌握知識點,熟練運用識圖知識,掌握繪制技巧。特別是在學習“裝配圖”課程知識的時候,它是檢驗學生綜合識圖、繪圖能力的重要環節,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綜合專業能力。同時繪圖是《機械制圖》特有的實踐教學課程,通過繪制典型的裝配圖不僅可以檢查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而且也是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掌握專業能力的一個過程。繪圖過程也是將本門課程所學習的所有分支內容進行良好統一的過程,學生只有經常不斷地練習,從三視圖、剖視圖、剖面圖到零件圖和裝配圖等,特別到“裝配圖”知識點時教師尤為要注意把關,從學生繪圖中發現問題,最后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整體把握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識圖、繪圖綜合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問題關鍵點產生深刻的認識,找到突破點,為以后知識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3)教師應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例如學生自我評價、組員之間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等;制定嚴謹的評價標準,最好做到廠校結合,將生產一線的要求適當的運用到學生管理與教學上來;以就業為導向,把機械制圖課程考核與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鑒定接軌,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
三、結束語
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過程。針對中職生這個特殊的群體要想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除了要采用豐富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技巧,還應多思考實用、夠用的原則,結合生產一線,調整思路安排好識圖與繪圖的教學篇幅比例關系,理論聯系實際。以零件圖為單位,裝配圖為核心,層層突破,從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中職機械制圖教學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整體發展趨勢還是積極的,我認為只要以就業為導向,不斷開拓創新《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新一代中職生。最終實現中職學校《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曉玲.制圖教學新思路[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
[2] 魏勇. 機械識圖與Auto CAD技術基礎實訓教材[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