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英語教學的關鍵就是要使學生學習有興趣,興趣的培養就是教師要能用各種各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能積極主動的進行思維,更好的開發智力,搞好英語學習,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英語;興趣教學;積極性;效果
英語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提倡目標的多元性、方法的靈活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強調課堂應該是開放的、生成性的課堂。筆者認為這并非意味著因此就否定教學的一般規律,因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學習的過程要符合人的認知規律,這就決定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應該也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激發學生有說英語的欲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在英語課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得學之樂,才是正軌。一般情況下,學生頭腦中沒有明確的求知欲,只有事物本身有趣,很新鮮才能激起他們認識事物的動機。英語本身就非常枯燥,如果沒有游戲,學生就很容易對英語感到厭倦。如果對學生的天性進行合理 、科學的引導,使學生在游戲中來學習英語,學會說英語,增強他們對英語的樂趣,揭掉英語的神秘的面紗,使學生進入一種“樂于說—愿意說—敢于說—會說”的良性循環。教師可尋找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學生開口,例如,給學生講一個英文小故事,讓他們猜一個英文謎語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學習英語,有害羞、怕出錯等心理,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對表現積極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增加說英語的自信心。如果發現表達有錯的學生,教師也不要馬上制止和批評,而是要予以因勢利導,啟發他們大膽開口說話。往往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都會帶給學生很大的精神動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傳授給學生知識,不如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學生而言,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學生往往習慣用母語思維、交際,用母語接受新事物、理解新問題,母語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總要自覺與不自覺地把英語與母語聯系起來。針對這樣的情況老師應該嚴加制止,反反復復糾正發音,讓他們多聽錄音。幫助學生正確記憶單詞。教師不要僅僅把英語作為一門學科知識來教,讓學生去背單詞、學音標、記語法,而要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玩、多演,在活動中接觸語言信息。對此,我們應該采取小節奏,多頻率的方式,課堂上少講多練多重復,讓學生多聽錄音,多參與英語游戲,提高其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
三、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如果我們在講英語的國家待上幾年,肯定都能學得一口流利的英語。由此可見語言環境對學習語言的重要性。而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時,缺少學習母語時真實的語言環境,那么作為教師就要營造出一個語言環境來。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指出:“要使學生學好外語,必須創造條件使學生盡可能盡量暴露于目的語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盡可能地去用英語組織教學。課堂40分鐘,老師多用英語來表達,學生的思維也會隨著英語的思路和方向去轉,自然而然會慢慢地去說英語了。這樣,教師帶動學生講英語,逐漸培養學 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創造一種輕松愉快、活潑開朗的語言環境,提高口語水平,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語感。
其次,要創設情景,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用以學到的語言材料。”這充分體現了學生愛新奇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實踐性和交際性是英語教學的基本特征,而且它不同于其它學科,不能僅僅是一般的實踐,如重復、模仿、套用、改寫等,而要利用英語進行交際。要讓學生習慣用英語思維,大膽和好表現是學生的特點,也是開設英語課程的有利因素,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會思維活躍 ,敢說敢做,才能有效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以保持。教師就要想辦法創設情景,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他們充分的發揮想象,運用所學的內容自編自演談話場景。鼓勵他們在說英語時帶表情,伴以手勢和動作,像演戲一樣把生活中的交際場合搬進課堂。這樣學生可以活學活用英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才能。有的學生極有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有一些新點子自創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