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勇
摘 要:第一課時的教學重在初讀課文,字詞教學。雖然學生在1~3年級已學會了識字方法。但根據學生年齡小不能主動夯實字詞、記憶字詞的特點,教師在中高年級更應加強字詞的引導學習。多年經驗證明,即使學生上了初中也不能放松對學生學習字詞的管理。“漢字聽寫大賽”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關鍵詞:重要;課時;學習;習慣
一、課堂養成學習字詞的習慣
第一課時的教學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套路。先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來讀文,每堂課都比較一下哪個小組同學讀得好。第二步讓小組同學給生字組詞語。第三步請一個小組同學到黑板上來聽寫。其他同學在下面聽寫。每課第一課時都是這個步驟,時間久了學生都知道該進行哪一步,自然在課下有所準備,切忌教法變來變去,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不要說孩子年齡小,應變能力不強,就是我們成人總在變幻不定的游戲規則中也很難有出色的表現,這個套路促成了學生學習字詞習慣的養成。看看我們的效果:
1.我請一個小組來讀文,每堂新課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來讀。一個同學只讀一小段,輪流讀,確保小組成員都有個人朗讀的機會,讀文同時檢查出學生的識字水平,比如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生字較多,其中“蜿蜒”“乳”學生容易讀錯,其間一定要糾正,這就達到了識字的效果。
2.初讀一篇課文之后,馬上請另一個小組來組詞,每個同學組一個詞,輪流來答,加深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和記字能力。學生組詞不是難事,只要求先學會書中的詞即可,所用課堂時間很少,可多找其他沒回答問題的小組再來組詞。這樣在一節課中調動了更多同學參與學習。
3.學生知道下一步就是聽寫,請一個組的同學上黑板來聽寫,不用擔心他們抄別人的,也不用擔心下面的同學看黑板上同學的,因為學生需要一個記憶的過程,允許他看允許他記,加深印象,適當監督黑板同學。表揚聽寫全對的同學,激勵寫不上來的同學,寫完之后回座位看書,請另一個組同學一對一批閱,畫出錯字,讓學生改,改時不準拿書,想不起來回座位看書記住再改,加強了學生記憶過程,同時告誡學生想不落后就要提前預習,多下功夫。錯字多見于“蜒”。老師再強調“延”的寫法不要錯寫成“壬”。到黑板聽寫的好處在于當堂檢查出學生容易寫錯的字及時糾正。學生作業時證明學生學會了。
二、根據課文內容提出一個簡單問題,貫穿全文,理解課文內容,也可根據課文結構來分析第一部分
問題的提出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自學能力特點,難度不宜過高或過低,要讓學生既經過自己的知識能力解決這些問題,也能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出一些問題。
以上方法可養成學生學習字詞的習慣,完成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積累,調動每一個同學參與課堂,教師也輕松備課。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