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賢
摘 要: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日漸領悟的過程,具有厚積薄發的特征,并且對于這門語言類的學科來說,不僅能夠讓學生領悟到我國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還能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教育的深淵內涵。因此,結合課標要求及自身的教學經驗,試對初中語文教學談談幾點想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思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作為中學階段學生必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日漸領悟的過程,具有厚積而薄發的特征,并且對于這門語言類的學科來說,不僅能夠讓學生領悟到我國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還能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教育的深淵內涵。因此,本文筆者結合課標要求及自身的教學經驗,試對初中語文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不斷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素質水平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過程中,由于不少教師對課標要求的認識度不是很高,導致在實踐工作中未能將自身的人格與學識魅力充分展現給學生,使學生不能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學好語文。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努力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更新觀念,豐富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養。作為一名好的初中語文教師,要成為學生崇拜的對象,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就需要從自身的教學素質出發,不斷向外學習,注重每一位學生。哪怕是寫一手好字、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是一抹快樂的微笑都能夠深深吸引學生,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一種崇拜感,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興趣就會得到很大提升。
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運用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的教學模式多數都是由新課導入、新課講授、練習鞏固、課堂小結等幾個環節組成,這樣長此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僅會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的有效發揮。而新課改要求教師要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還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質,研究和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并積極努力尋求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所以,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多為學生打造語文課堂情境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強化多媒體教學手段。
一言以蔽之,處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應當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積極努力地探索一條真正適合學生和教師的教學之路,才能取得好的教學質量。
編輯 孫玲娟